摘要:作業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業也是學生鞏固數學知識的一個有效環節,作業也是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以及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有效方式。新課程的提出也對作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理念也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體現出其作業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因此,在“輕負”和“高質”條件下如何開展數學作業教學,優化數學課堂的作業教學,讓學生在習作中真正地享受到“輕負”和“高質”,這也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一直追去的一個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淺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128-02
引言
數學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補充,也是學生鞏固相關知識和反饋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作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就毋庸置疑了。如何設計有效的作業并且使之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幾點自己的教學看法。
一、寓學于玩,富有趣味性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作業也設計的枯燥乏味的話,肯定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因此,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講究一定的趣味性,布置這樣的作業既符合小學生們的年齡特征,也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比如,在學習完“分數的四則計算”的相關內容后,為了激發學生們的習作興趣,教師可以留下《涂顏色》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們去完成。要求學生通過計算,把圖中計算正確的式子在空白處涂上上相關的顏色,涂后再問學生發現了什么?學生們也會為了找到空白處是什么,回家后也顧不上吃飯就開始認真地計算起來。當他們全部算好后,則會發現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出現了,學生們的臉上也會露出喜悅的笑容,他們也就忘記了計算時的辛苦。
二、開放性作業能讓學生不斷創新
有些數學問題由于信息不完備,解決起來則需要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后在探究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將現實性與挑戰性融合在一起結合,可以布置一些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較強的作業,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真正地成為一個創新者。
例如,在學習完“百分數應用題”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習題讓他們去完成:學校的食堂里需要購置一批不銹鋼的餐盤,每只不銹鋼餐盤為25元。東北商場打9折,西南商店是“買五送一”。食堂要買200只,請你們也當一回小“參謀”算一算:到哪家去購買更合算呢?請寫出你們的理由。
因此,教師要想設計出更有效的作業,則需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然后再針對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出分層次分明的作業,為學生盡量創設出練習、提高、發展的良好環境,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品嘗到習作帶給他們的喜悅之情。
三、及時反饋講評作業,做好批改后的優化
批改作業也是習作的一種有效方式。數學教師批改作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和教師及時地了解當天的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檢查學生對當天學習的知識有沒有理解清楚、理解透徹,看看學生能不能學以致用以及對待作業的態度與習慣。但是,有很多數學教師只是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地完成數學作業,不太關注學生有沒有及時的訂正一些錯誤的作業,有沒有對一些錯誤的知識點進行必要的反思。通過作業,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很多學生在習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他們完成作業只是開始,關鍵的是學生還要對自己完成的作業能及時反思、訂正,對他們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數學教師在作業批改時一定要及時、迅速,盡量做到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批改,然后再及時地下發給每一位學生,保證學生們也能夠及時地加以訂正,并且進行有效的反思。教師只有這樣及時地督促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主動關心自己的作業與學習,并且還勤于做作業,樂于做作業,逐漸地對作業感興趣,學生們也就能夠逐漸地養成良好的訂正作業的習慣,真正地發揮出習作能夠鞏固、深化學生們所學的一些知識的價值來。所以說,教師及時地批改作業是至關重要的。
四、拓展性作業
拓展性作業主要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所設置的作業,拓展性的作業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也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這一章節內容時,需要學生對四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求解,但是為了更好地拓展學生們的思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讓他們去思考,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范圍。比如,可以倡導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三角板或者是七巧板任意組成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并且用另一種方法去求其面積。盡管學生還不知道另一種方法是什么,但是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在圖形組成的過程中也會逐漸領會到可以利用組成元素的面積求和,然后再得出最后的結果的。
又如,在探究《圓》的相關知識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用各種大小的圓組合程漂亮的圖案,然后再舉例,比如像奧運會的五環,又或者是奧迪汽車的四環等。學生們在組合圖案的時候既能肆意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又能鞏固一些與圓相關的知識。然后數學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圓的基礎上融入一些比如直線、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等其它的圖形,然后再向學生介紹圓和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與聯系。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適當的拓展一下也是高質量作業設置中一個不可缺失的環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是練習和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作業設計同樣也是一件很有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理念教學的當下,數學作業的設計也是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和策略的,更需要數學教師的用心探索,才能尋找到一條新的大道來。
參考文獻:
[1]潘志海.芻議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與批改[J].吉林教育.2012(28).
[2]顧國瑜.如何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與批改[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03.
[3]羅玉華.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與批改[J].江蘇教育研究.2012(13).
[4]張巧文.多元智力觀對作業設計的啟示.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
[5]楊幫武.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