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教學目的,注重提高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自己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因此,要重視高中體育教學,多方面對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66-01
新時期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的改革研究,是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構成。在高中體育課程目標確定以后,體育教師需要認識高中體育教學過程,并以新的體育教學過程觀為指導,去創建新的體育教學實踐模式,以實現高中體育課程由理想向現實的轉化。筆者認為高中體育教師應具有現代教學理念和較高的教學素養及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相當廣博的體育知識與健康理論知識和堅實體育技術技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組織工作能力。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有透徹的理解,能把握教學方向,能及時糾正在教學中出現的某些傾向性的缺點和錯誤。新時期的高中體育教師要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對新生事物要接受快、接受能力強,從而能夠適應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是新體育課程環境下,高中體育教學的變化所帶來的要求,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
一、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一)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
在教改之前,高中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多是根據大綱的要求,固定訓練學生的跑步、跳遠、仰臥起坐等項目,在講解完了動作要領等基本知識后,學生進行自我練習,教師偶爾進行一下指導、規范一下學生的動作。在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專業的體育知識,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外,還應穿插相關知識和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的內容,進行科學地鍛煉,提升身體素質。此外,教師應選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鍛煉項目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技能。例如,在體育課上,教給學生簡單的搏擊術,這樣學生在校外遇到壞人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防護,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傷害。
(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質,提高精神素養。
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成效的。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專業體育知識的同時,還應該使學生充分認識這一點,激發學生持之以恒鍛煉體質的毅力,培養他們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勇于拼搏、團結奮斗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二、新課程下高中體育教學優化
(一)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優化新課標下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輔助性作用。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而不是片面的技能培訓。其次,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能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使其積極的投入進去。最后,在學生發揮主體性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的對其存在的錯誤認識進行指導,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念。
(二)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優化新課標下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輔助性作用。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而不是片面的技能培訓。其次,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能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使其積極的投入進去。最后,在學生發揮主體性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的對其存在的錯誤認識進行指導,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念。
(三)明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中應加快教材更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補充,選擇適宜從事終身健身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內容。即在加強基礎知識、技能傳授和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盡量使學生掌握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健身知識技能,為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和終身進行身體鍛煉打好全面的基礎。此外,還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需要適當增加一些娛樂、健身、健美項目的內容,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努力拓寬學生鍛煉途徑,豐富社會知識,增強適應能力。
(四)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
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別對待成為可能。通過高中體育學習,使學生能掌握2~3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術、技能,既發展學生個性,又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活動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方法,為終生堅持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五)建立科學的考評標準。
考評在體育教學運行中起導向、調節、激勵、鑒定作用,考試只是作為一種檢查手段在素質教育的支配下發揮作用,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因此,體育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考評標準,對學生成績做多維評價。例如,對學生體育成績考核實行加、減分制:一是“達標”項目的考核,應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來劃定分數;二是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各項加分項目的考核;三是根據學生自身特長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進行考核追加分。
總之,體育要發展,就要對體育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因為體育肩負著十分重要的使命。但是,一定要注意改革的時效性和可實現性,在借鑒他國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時,一定要結合我國的基本情況,有理性地參與,使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