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內容應該源于生活,但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卻與學生的生活漸行漸遠。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生活化的理念得到回歸,生活化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實踐。本文從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生活化以及以“問題”為中心的三個方面,探究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高中政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72-01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人們對科學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與科技相關的課程得到了重視。然而,政治教學對學生的基礎行為與思想,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走向影響深遠。因此,有必要加大對政治教學的重視程度,豐富學生的思想。政治內容革新速度較快,單純地利用課本知識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已無法滿足信息更新的要求。因此,就高中政治教學而言,生活化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學理念
高中教師應該將教學理念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構建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政治知識。
二、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學目標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政治教師都是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標進行教學,這樣嚴重違背了高中政治思想教育的開辦目的,所以,高中政治老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態度,將政治教學目標生活化。要做好這一點,政治教師應該把教學目標和學生現實生活相結合,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政治教材的理解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學形式
有效開展導課,設計聯系生活的教學情境。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初始環節,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個目的是通過學生已知和相關學科背景知識的了解,為學習新知架設臺階。比如,在學習《選舉方式》的之前,利用多媒體資料展示某農村選舉村主任過程和江蘇省省長的新聞。這些過程學生雖未參加,但是自己的父母會有參加,學生都有直觀的認識,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對選舉的相關知識充滿了好奇。同時,教師以此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結合所生活的地區回憶村主任選舉或區委會選舉的過程,思考哪些人都取得了選票,哪些人沒有獲得選票?這些獲得選票的人有什么共同特征?村民選舉的進行過程是怎樣開展的?通過對先前知識的回憶,學生明確省長是由省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那省人民代表是如何產生的,是該省所有具有選舉資格的人組成的嗎?還是通過什么方式產生的。這兩種方式在體現人民意志方面有什么不同,在選舉范圍和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政治是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通過聯系生活的導課,引導學生對自己政治生活的關注,并因此引發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學習的導引。
四、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是高中政治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核心。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在生活中尋找學科的知識,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聯系生活知識。例如,在股票、債券和保險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股票的產生方式、股票投資的收入以及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進行了講解,并聯合本地區的公司進行了案例分析,學生在討論中對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對債券的種類進行了分類,學生對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的收益和風險進行了認識,結合課本的實例進行了分析和再次認識;對保險的種類和不同種類的認識也進行了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的混亂進行了重新辨認,對有爭議的知識進行了討論,并結合相關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了討論,促進了理論與知識的聯系,并在聯系實踐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
五、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以情助學
和諧的課堂環境是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踐行生活化政治課堂的有力陣地。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共同組成的,二者是平等的關系,和諧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課堂。因此,教師應當從“情”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注重學生的精神需求,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去學習理論知識,感染學生。同時互助關愛的生生關系也十分重要。只有構建一個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才能為實現生活化政治教育打造一個堅實的基礎。
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模式
為了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要求,教師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和活動式教學等。案例教學就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講解典型案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式教學就是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需要,以開展課堂活動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生活化教學方式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課本知識。
七、突破教學空間局限,將生活呈現在課堂之上
課堂的空間和時間是有限的,而政治課程的知識是浩瀚的,因此不能將知識的傳授局限于呆板的課堂環境之中。將緊扣教學內容的生活案例和道具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在知悉理論和原因后,開展課堂討論,商議解決方法和對策。也可以將學生帶到社會中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踐行理論,掌握知識。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下的本質要求和必然選擇。將生活融入課堂,蘊理論于生活實踐之中,搭建好理論、生活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掌握好課本理論知識,為以后學生立足社會、用知識服務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是教師在新時代下的任務,如何構建好生活化的政治教學,也是每個教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史璟.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1)
[2]李德勝.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探索.中國校外教育,2013
[3]趙雪梅.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探究與實踐[J].考試與評價.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