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39-01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小學的主要 任務就是教會兒童去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 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 這個工具就是教給兒童學習的方法,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 養對于激發兒童的主體意識、增強兒童的學習能力和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等方面均具有 極其重要的意義。可是,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重教法輕學法”、“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這不僅導致學生學習方法匱乏, 更嚴重的是導致學生的自學能力低下,許多學生一旦離開教師便不知如何學習。因此, 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語 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
一、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我們這里提到的自學能力是指小學生能夠獨立地通過自己的學習方式來獲取知識、技能的一種很重要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能夠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具 有靈性的學科,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具有的故事性、趣味性、知識性對小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能讓小 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參與到如何更好地獲取學習知識,培養了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小學生的天性使然就會更好地去學習更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其次能夠養成小學生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是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解決問題。譬如同樣是一個生字,他可以通過自己查閱資料來認識這個字,知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這樣同老師告訴這個字讀什么、是什么意思相比起來,小學生記得更深刻。同時他們知道了工具書的好處,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用工具書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再次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學生參與自學的過程中,讓小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他們的思維比較開闊,天馬行空都可以去想,提出的問題也許是老師所想不到的,這樣長久就對小學生的頭腦中的創新意識有很大的影響。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就會主動去參與活動,積極去探究新知,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為自己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那么,怎么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沒有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教師雖然付出很多心血,但是課 堂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課堂氣氛死 氣沉沉。原因是什么呢?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教師就是主角,學生沒有時間進行思考,沒有實踐活動的機會,即使掌握了新知識,也不會靈活運用,甚至養成了依賴的心理,不去主動思考,習慣于教師直接告訴問題的答案,所以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要想教改變這一現象,師要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人,是課堂上的主角,要讓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盡情發揮。因此,教 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他們自主去探索、去實踐、去發現、去獲取。而自己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要適時適度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收獲,并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即可。
三、要學生明確自學要達到的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的制定要明確,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樣學生才容易獲得成功。如果學生不明確學習目標,就會迷失學習的方向。一般來講,目標的制定要合理,要有層次,要適合自己,甚至可以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的制定難度不能太高,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長期目標的制定和短期目 標有區別,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以后希 望從事什么工作,然后再制定目標,以此為學習的動力去努力奮斗。
四、教給正確的自學方法
正確的自學方法是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基礎 , 教給學生 自學的方法是 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 首先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 故教師 不僅要備好預習課 , 而且要具體指導 好學生如何做預習。 其次, 訓練學生掌握自學步驟。對于課文的自學可以采用 “四步閱讀法” 進行 : 第一步 ,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一 方面讀通讀順, 劃出生字生詞 ; 另一方面弄清記敘文的 “六 要 素” 。 第二步 , 再讀課文, 復述大意。理解課文的組織方式 , 了解個段落間的關系。 第三步 , 品讀深入, 重點領悟 。 找出課文的重點部分反復品讀 , 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第四步, 設問答疑, 拓展延伸。 逐步解開在閱讀過程中的產生的疑問 , 進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這是由整體到局部, 再 到整體的總分總式 的閱讀模式 , 它教會學生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地閱讀和理解課文, 不僅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也會對其學習方式的轉變產生深遠的影響。 最后 , 要 求學生做到讀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周 , 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兩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認識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 小學生在閱讀時往往是讀歸讀 , 寫歸寫 , 想歸想 , 讀書不拿筆現象十分普遍 , 沒有養成邊讀邊想的良好習慣。 因此 , 語文教師要督促學生做到不動筆不讀書, 養成讀思結合的好習`質。
五、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
老師對學生自學的要求要有限度,要讓小學生多讀課外書, 但是又不能要求不能過高,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讓小學生自身 認識到多讀課外書的好處,只有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去讀,并抱著 一種學習的態度去讀,而不是被接受。小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要循序漸進,逐漸培養,否則,便會適得其反。課外書的學習對于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讀課外書的過程中,學生會自己去思考,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他會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并能夠把這種學習認為是一種收獲。這樣,小學生多讀的課外書,一方面開拓了小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小學生的思維和語文素質,對于其自學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良 好的推動作用。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但是學生自身的需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獲得無窮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