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005-01
三百多年前一個月高風清的晚上,福寧州西城門內一對夫妻抱著兩個孩子,避過州城巡邏兵,登上一塊高地,只見雙雙一躍,消失在西門外夜色中……
故事的女主人公被歷史塵封了整整三百年,直到公元2008年,由著名影星甄子丹、熊黛林、任達華、樊少皇等主演的動作電影《葉問》問世,她及永春白鶴拳一度成為坊間言談焦點。
她就是方七娘,方七娘何許人也?永春白鶴拳是不是她所創?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其實,流傳下來的《永春白鶴拳譜》古本就已經告訴我們答案。“祖白鶴仙師,傳與福寧府(福寧州)北門外方種公女子名七娘。教傳永春西門外曾四叔,得有十分拳法教傳永春諸家弟子……”。意思是:永春白鶴拳派的祖師是白鶴仙師,他將拳傳給福寧府北門外方種公的女兒方七娘。方七娘又傳永春西門外曾四,曾四學得其十分的拳法,又將白鶴拳法教傳永春的諸位弟子。這里說的福寧府北門外方種公,在清乾隆年間永春白鶴拳第五代傳人林董所著《永春拳家正法》中也提到:“方種家富,為人俠義,性好少林拳藝,廣交天下豪杰,凡高手名師者,多從學之……”可以看出方種公家富有,而且武藝高超。
據《霞浦縣志》等史料記載,北門外確實有一殷實的方姓大戶。原世居湖北黃梅,明洪武二十五年,因軍功而陛百戶(明代衛所兵制,設百戶所,為世襲軍職,百戶統兵100人,正六品。),又因防倭事務,其三世祖方信,于正統八年奉調福寧右所守御,從此,該支方姓在福寧北門繁衍生息至今,成福寧府地一方豪族。同時,這也是一個武功世家,據統計,從明代正統年間方信公開始,到清代中期,有百戶10人,武舉1人,州同1人,把總1人,武略騎尉1人,軍功五品1人,軍功六品2人,軍功八品3人及武職員多人。
可以看出,這支方姓家族與方七娘的家族背景是極其重合的。霞浦有一句俗語:腳踏東門頭,拳打北門外。講的就是北門外拳術的厲害。據北門外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在建國初期,還有不少北門拳師開館收徒,教的就是白鶴拳。
那么,福寧北門外的方七娘與永春西門的曾四有著怎樣的一段姻緣呢?據《永春鄭禮叔教傳拳法》載,方種年已六旬,妻室早亡,無以傳授,僅有一女名七娘。七娘容貌絕世,年登十六,好少林拳藝,深得方種疼愛,故傾傳之。方種意欲并傳其未婚婿陳對墀,豈知陳乃負義之人。七娘發誓不從,即投白練寺(白蓮寺)為尼。
白練寺在鹽田杯溪嶼后,背靠大山,面臨溪潭,常有鶴群流連。一日,七娘在寺中織布,見一白鶴飛棲梁間,昂首振翩,舞腳弄翼,引喙銜毛,伸頸覓食,纏脖棲息,姿態奇妙,心甚異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而過,又以緯尺擲之,復被白鶴展翼彈落。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輟,揣摩衍化,乃糅合白鶴種種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幾經推敲,創出別具一格的“似剛非剛,似柔非柔”的拳法,稱為“鶴法”。
《永春鄭禮叔教傳拳法》又載,七娘創白鶴拳初成,永春人曾四與其師傅顏起誕到寺拜謁比武,起誕敗北,七娘見曾四年輕聰慧,樸誠厚重,豐姿俊雅,美如冠玉,有英雄氣概,始收為徒,后結為夫妻,生有二子。
另據《永春縣志.方技傳》(民國十九年版)記載:康熙間有七娘者與其夫曾四以罪謫永春。那么,方七娘與曾四到底是因何罪而謫居永春呢?這一直是永春白鶴拳研究者的一大疑問。
筆者查閱了相關材料,認為方七娘被迫離開家鄉,而同丈夫謫居永春,可能牽涉到了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活動。
方七娘家族為明朝十代世襲百戶,可算是大明遺臣。因此,方七娘加入反清復明活動具有可能性。據《桃源拳術》記載:“……方七娘設教于白蓮寺,曾四、白戒、呂維、劉青云等皆為其門下弟子。后方、曾二師入永將此法傳于樂叔、參叔、喜叔、禮叔(鄭禮)等二十四英俊。”其中,白戒、禮叔(鄭禮)等徒弟就介入了鄭成功反清復明和收復臺灣的戰事。《方七娘拳祖·白鶴仙祖拳法源流》古譜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鄭禮與白戒在永春傳授,后至臺灣,又傳上淡水王沛興……”,可以看出方七娘在入永之前,極有可能以開館授徒為名,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戰爭招募兵丁,白蓮寺就是反清復明的據點。
因此曾四同師傅顏起誕兩人千里迢迢來拜謁方七娘,并非單純的切磋武藝,而有某種特殊任務。著名的武術家洪正福先生在《三百年來的詠春鶴拳》一文中,就提到“永春人曾四同師顏起誕到寺拜謁,敘及淵源,七娘知是本派,因留待之”的記載,這里的“淵源”、“本派”讓人意味深長。
同時,我們還不得不說說《桃源雜記》里的一段記載:“康熙間,有林興珠者隨鄭成功北上反清,后林興珠降清,其隨從啊四等人不從,故被遣回原籍。
這里的啊四就是曾四,他的同鄉林興珠,字而梁,曾與叔父林日勝追隨鄭成功抗清義旗,聚眾數千,據永春帽頂、馬跳諸寨,牽制內地清軍。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軍攻破帽頂寨,林日勝與林興珠降清。《永春州志.列傳》(乾隆五十二年)載:林興珠,字而梁,永春人,倜儻有智計,少時不逞,順治間歸誠,授福寧總兵尋左遷副將調辰州屢立奇功……
當林興珠降清之后,被授于福寧總兵一職,而曾四及方七娘,還在堅持著他們的反清復明的活動,成了他的“敵人”。也許是出于自己仕途的考慮,又顧及曾經的部下、同鄉之情,不得不以某種恰當的方式,讓他們謫居原籍。爾后,林興珠憑借著他的“多權略”和所帶領的福建藤牌兵的“驍勇善戰”,在平定吳三桂叛亂和抗擊沙俄的雅克薩大捷中立下汗馬功勞,成大清一員名將。
當我們再次回首,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方七娘的身份背景甚至她的籍貫都顯得那么的撲朔迷離,而也因為她所創的白鶴拳不斷的推廣發揚,才有許多珍貴的古拳譜被不斷發現,揭開這個不為人知的歷史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