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有意義學習策略進行英語詞語教學,善于發掘詞語本身的邏輯意義,巧妙利用、培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心向,借助于形象,以有趣的形式、有用的方法有效地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建構起知識體系,準確地完成新舊知識的對接。
關鍵詞:有用;有效;英語詞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24-01
眾所周知,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是英語教師的一個重要課題。新課標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一、詞匯意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詞匯教學就是教學生死記硬背。
很多學校曾經進行英語“集中識詞”教學的實驗,實驗證明,“集中識詞”的優點確實很多,但要使學生接受這種教學法,獲得圓滿成功,就必須有相應的措施跟上。例如,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增加生詞的復現率,使記憶強化,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反而會使詞匯的教學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過程。有人誤解為“集中識詞”就是把單詞按一定的規律集中在一起讓學生死記。面對新教材每單元五、六十個單詞,有的教師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先機械地背半天單詞,再聽寫。因為學生缺少科學的記憶方法,背了半天記不住幾個單詞,或者覺得今天記住了,明天又忘記了,會使他們逐漸產生焦慮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厭學。
(二)教師往往采取錯誤的補救措施。
為了讓學生掌握詞匯,教師常常逼迫學生課后十遍二十遍的寫單詞,結果適得其反,這種罰抄單詞的方式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學習英語。
二、善于創造有趣的形式學英語單詞
(一)圖片表演中學單詞。
現行教材中插圖較多。好好利用教材上的圖片材料進行單詞訓練,設計一些簡單、夸張能充分體現語意特點的動作或表情來表演,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聯動,效果明顯。例如:初一下Module5Unit2學習east、west、north和south時,首先為這四個方向設計動作。我們知道,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東右西設計的,所以,先辨認方向,抬頭north低頭south,平伸左手east頭向左,曲臂豎直右手作舉手狀west頭向右。為了便于形象地理解,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動作解說。抬頭望見n像一扇高大的門,想象是北京天安門,雄偉壯麗,在北方;低頭看見s像一條小蚯蚓游得快(南方經濟發展快),在南方。左手平伸,祖國的東部是平原,一(e)馬平川;右手豎直上下動,祖國西部是高原,山(w)川綿延無盡頭。(e諧音w象形容易理解)。通過動作練習,在掌握了表示方向的動作表情以后,教師就可以對圖片上標注的地點進行方向的表演。教師先進行示范表演,學生同時參與,然后學生相互之間聯動,生動有趣的節目學生自然很樂意參加。至此四個方位詞輕松搞定。
(二)動態英語詞匯教學。
動態英語詞匯教學是通過學生肢體表演加深對詞匯、句型的理解,強化學習與記憶。仁愛版英語教材生活題材居多,口語感強,多采取對話形式。以往都是教師教一遍,學生跟讀一遍,教學方式單一,效率低下。而使用動態教學,學生參與面大,興致高,學習與記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如初二年Unit8Topic2在教服裝類詞匯時,先讓學生穿好這些詞匯服裝,如dress,coat,scarf,shoes,hat等,以模特伴T臺音樂形式出場,學生邊走教師邊教,學生在動態中學會詞匯。教學直觀,易于理解。
(三)加強實踐學習,擴大詞匯量。
新課標指出“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有助于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所以盡可能用新詞匯造句,并用當天所學詞匯寫日記。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聽英文歌曲,多看英文電影和雜志,增加閱讀量,如《21世紀英文報》、《英文漫畫》等。同時在教學中盡量全英教學,創造良好語言環境,從而更好地掌握詞匯含義,并在實際中廣泛應用,詞匯的積累和運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貫徹“聽說領先”的原則,為詞匯教學打好基礎。
按照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初中階段,特別是一年級,一定要貫徹“聽說領先”的教學原則。因此,詞匯教學首先也一定要是“聽”。即教師在教單詞時,先讓學生聽,讓學生“辨音”。教師所展示的不應只是單純的詞,而是每個詞是由幾個音素、幾個音節構成,重音在什么地方,這樣才能從聽的意義上掌握詞匯。有些學生雖然學了幾年英語,但還不能照著音標正確拼讀單詞,僅靠死記硬背,通常出現單詞字母順序顛倒的錯誤。如first記成frist,tired寫成tried,piano寫成paino。對較長的多音節詞,更是束手無策,寫得面目全非。針對這一難點,我采取了由音到形再到義的順序。音是學生接受一個詞的最初印象,如果讀不出音就記不住形,無音無形就更談不上義。因此,要牢記一個單詞首先應把音念準,要念準單詞就必須認真聽,然后反復模仿,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讀音規則,音節劃分,以及字母在其音節中的讀音。因為有了正確的發音,才有正確的拼寫。英語單詞大部分是符合讀音規則的,對于很長的單詞應要求學生按音節劃分來記憶。一個單詞,不管有幾個音節,只要讀得準,一般都能拼得準,無需一個一個字母死記硬背。如:Sa-tur-day,do-cu-menta-ry,con-ver-sa-tion,Sep-tem-ber等。久而久之,學生嘗到使用讀音規則記憶單詞的甜頭,便自覺地學習讀音規則,并運用到實踐中,使單詞記憶由難變易。有效地解決了記單詞難的問題。
三、鼓勵多渠道學習詞匯
英國學者佛吉尼·艾倫在其所著的《詞匯教學技巧》中認為,只有學生強烈地感覺到自己需要某一詞匯時,才能輕松自如地掌握這些詞匯。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喜好多渠道擴大英語詞匯量。通過日積月累,詞匯量肯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解放學生詞匯學習的空間,放開手腳,把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讓詞匯教學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比如在班級設置每日英語口語報告:如果學生準備的材料上有一些沒有學過的詞匯,要提前寫在黑板上,讓大家一起來學習;學生自備一本詞匯摘錄本,及時記錄下自己不懂的詞匯,可以標明詞匯的讀音、意義及其通常與哪些詞匯進行搭配;必要時收集一些例句,以提升詞匯學習的效率。
總之,教師應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摘錄英語詞匯,如表格式、詞串式等,只要學生自己認可,就應該大加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