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那么后期的學習過程將受到直接影響,尤其是對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科來說,小學數學基礎學習對學生的整個數學學習生涯尤為重要,因此應通過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75-01
現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存在教師充當課堂主角的現象,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改革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已成為當今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也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打造高效課堂進行分析。
一、寓問題于生動游戲中
游戲是學生所喜愛的活動之一,讓學生在做游戲中學習,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這樣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印象最深刻、記憶最牢固,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對于兒童來說,游戲是學習,游戲是勞動,游戲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玩游戲、做游戲中進行愉悅的求知。如在學習“認識物體”這一內容時,我發動學生收集更多的物體,在學生所收集的物體中選出牙膏盒、粉筆盒、鞋盒、易拉罐、乒乓球、文具盒、茶葉罐、香皂盒等讓學生分類,并告訴學生這些基本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分類后的各組物體,多角度地進行觀察,通過比較等方法來具體感知各類圖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這些物體進行拼組,看誰擺的圖形所包括的種類最多等,或者由教師擺出圖形,讓學生數出包括哪些圖形、各有幾個等,讓學生在游戲中達到對圖形形狀的準確與牢固了解,真正實現了在做中學、學中樂。這樣的活動更符合學生的特點,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動機,整個活動過程充斥著競爭與愉悅,學生完全沉浸在積極游戲、主動求知的最佳狀態中,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一)探究的內容。
課堂時間是個常數,學生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選擇恰當的探究內容,特別是抓住課的本質內容,精簡非本質內容,就會使一節課顯得既充實豐富又簡約有效,有“骨”也有“肉”。
(二)探究的情境。
很多教師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我們創設探究情境時不能只看表面的花俏,更不能讓過多的非教學信息干擾和弱化了數學問題的呈現。
(三)探究的空間。
弗賴登塔爾曾說過:“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天地,聽任各種不同思維、不同方法的自由發展,絕不可對內容作任何限制,更不應該對其發現作任何預設的圈套。”這是對“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最好詮釋。
三、開展有效的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的重要手段和直接體現,是教師進行教學反饋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教師應以學生個體差異為依據,設計出體現層次性的練習,從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使學生通過更具層次性和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得到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來明確教學目標,對各部分知識結構的難點和重點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且應當同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與思維特點相符合。此外,教師應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來安排練習,使不同層次學生都體驗到刻苦學習后的成功與喜悅,從而使他們更加主動積極地配合課堂教學。
如在進行“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的教學時,數學教師可設計具有很強層次性的練習:第一,簡易計算,難度最低:54+18+59;第二,初級難度計算:(23+56)+(12+26);第三,中級難度計算:(76+65)+45+68;第四,最高難度:1+2-3+5-8+11-15。這樣的難度設計,強調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對各層次學生的培養,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數學學習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在強化了學生自身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促進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校開展。
四、轉變教師角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獲取各種知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去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經驗和可能達到的能力,應用巧妙的教育教學藝術,引導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調節學習進度,自己搜索學習資源,自己選擇學習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措施和方法。教師要能熟練駕馭課堂教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避免放羊式的教學。因此,教師要為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準備好“墊子”,使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將必需的學習任務變為學生內在的自覺要求,在自由選擇的學習過程中釋放自己、創造人生,感受成功、進步和發展的歡樂。
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對學習有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學習效率自然會高,而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學生都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要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很多,尤其是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分組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將數學中的一些抽象知識具體化,更有效確保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六、重視有效的情感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教師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個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個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讓每個學生獲得積極的有效的情感體驗。
高效課堂能夠為教學帶來好的效果,對減輕教師的負擔也有極大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興趣。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主要從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兩個方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