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鎮財政作為整個財政體系的基礎層級,實施精細化管理對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我國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介紹,提出了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以期能夠對提升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鄉鎮財政;精細化;管理
引言:隨著我國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鄉鎮財政工作職能和管理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財政管理理念,全面推行鄉鎮財政工作精細化管理不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財政宏觀調控作用的需要,同時對于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都有直接的影響。本文從目前我國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出發,重點從健全預算編制管理制度、項目資金管理精細化、完善鄉鎮財政監督管理體制、提高鄉鎮財政隊伍整體素質四方面介紹了鄉鎮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策略。
一、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的鄉鎮財政資金管理機制建設滯后,(1)“鄉財縣管鄉用”仍游刃有余,基本上是由原來基礎性管理和基數調控在推進“鄉財縣管”改革;部分地方機構合并后財政所職能不夠明確;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停留在形式上,工作深度不夠。(2)財務管理基礎相當薄弱。由于鄉鎮財政實行定編減員,部分競爭上崗人員對鄉鎮財政工作不熟悉,服務意識不強,導致財務管理不嚴謹,報賬手續不規范,甚至出現將一筆收入記入多個科目的現象。
(二)預算管理工作不到位。(1)綜合預算管理意識淡薄。鄉鎮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有違反預算法的行為。政府收支未全部納入到綜合財政預算管理中,部分預算資金的收入和使用透明度也不高。(2)預算編制程序科學性不高。支出預算編制粗略的將以前的基數、人為因素等相結合的方案作為預算方案,不是科學測算改革后的財力和單位事業所需的定量定性定基數的預算。因此,導致部分鄉鎮財政管理工作差強人意。
(三)鄉鎮財政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國鄉鎮財政在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方面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但很多鄉鎮財政部門做的還不盡到位,例如忽視對貨幣資金內控的管理,專項資金使用效益低等。由于鄉鎮財政部門無法直接參與到由上級財政下撥的資金的監督管理,且對某些項目無權過問,使得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了影響。此外,基層財政網絡信息系統硬件設施落后,不利于資料信息的共享。
(四)鄉鎮財政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在鄉鎮財政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是決定性的因素。要使鄉鎮財政的各項舉措落實到位,必須重視鄉鎮財政隊伍的建設。由于鄉鎮財政人員的編制工資在鄉鎮上,同時上級財政機關只是業務指導,導致鄉鎮財政人員隊伍變動頻繁,兼職混崗現象嚴重。此外鄉鎮財政隊伍的財政法制意識淡薄,財政管理水平有限,財政改革創新意識亟待提高。
二、鄉鎮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策略
(一)健全預算編制管理制度。(1)健全財政部門預算管理機制,應根據預算編制規范要求以及相分離的預算分配機制來完善財政部門預算管理機制。設置預算編審專門機構,建立健全預算聯審制和第三方評議制度,從總體上提高財政部門的預算編制水平。同時為清晰呈現全鄉納稅情況,每月需按稅種和納稅企業來編制財政收入報表分析,編制《年度財政支出預算》和 《部門預算》。根據鄉鎮收入和支出情況,適時調整鄉鎮財政的收支預算。在預算執行上,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項目資金的撥付。(2)根據上年度預算執行結果情況以及績效評價分析,同時結合當年度預算執行情況,測算下年度預算收支規模等信息。此外完善和細化預算科目,人大法律監督、審計部和財政部門日常監督等政府預算監督機制。(3)完善支出預算績效考評機制,主要通過將績效管理理念引入到預算管理中來,將支出預算績效考評情況作為以后年度預算依據,逐步建立和完善支出預算績效考評制度,以期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二)項目資金管理精細化。通過制定《項目專項資金報賬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專項資金工作流程表》等規章來保證項目資金精細化管理措施的實施。對于涉及到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資金,財政部門實行專戶管理、報賬支出,做到專款專用。嚴格規定資金撥付程序,做到資金撥付與項目管理,即做到財政部門管資金、行業部門抓質量,主管部門管項目。通過對撥款資金的有效控制和監督,來保證鄉鎮財政資金管理的合理性。對項目啟動資金、專項資金和預留資金按3∶4∶3的比例進行撥付。
(三)完善鄉鎮財政監督管理體制。(1)完善財政內部監督機制,財政內部監督作為財政部門內部自我檢查和評價方式,通過及時發現和糾正財政工作中的問題,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機制和自我約束的內部控制機制。首先要加強對非稅收入的收費票據的印制登記收發的監督,此外要完善和規范財政管理。重點健全內部資金撥付制度,專項資金審核程序及責任追究等。(2)健全的鄉鎮財政監督管理制度,必須能夠滿足民生、三農和重點支出需要。通過不斷完善創新管理機制,對專項資金項目庫實行滾動管理,從而保證項目申報程序、資金分配辦法、項目立項機制和資金支出行為的規范,努力促成財政專項資金由分配管理向績效管理轉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3)加強財政監督體系建設,財政監督主體在財政監督過程中作為關鍵因素,具體包括財政機關審計機關各級人大,社會民眾和社會輿論。監督主體之間應在監督內容和監督方式上相互協調、明確各自監督的職責,共同完成監督的工作。通過監督機關之間的分類監督,避免重復檢查,提高了監督效率。
(四)提高鄉鎮財政隊伍整體素質。(1)對鄉鎮財政隊伍實施精細化管理,財務管理人員在鄉鎮財政管理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要使鄉鎮財政的各項舉措落實到位,需提高鄉鎮財政隊伍的整體素質,對財務人員開展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加強其制度建設和財政精神文化建設。以完善的制度規范鄉鎮財政人員,通過財政精神文化建設來統一鄉鎮財政管理思想,從而增強財政人員的核心力量。 (2)加強鄉鎮財政人員專業培訓,對鄉鎮財政人員定期定時地進行專業培訓工作,培訓實行分類、分級指導。一般鄉鎮財政所長需每兩年參加一次由市以上農村財政管理部門負責的培訓工作。通過開展有關鄉鎮財政工作的培訓,加強其對農村非稅收改革、農村中的各項政策認識,培訓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從根本上提高鄉鎮財政人員運用和理解政策法規的能力。 (3)鄉鎮財政人員勤政務實,作為基層的鄉鎮財政人員應愛崗敬業,勤于調研,工作踏實,作風淳樸。工作中講求實效,堅持為百姓理財的信念。對涉及農資項目的各項支出合理分配,嚴格遵守有關財政的法律法規,保證資金分配中的公平,充分體現黨的廉潔性。在生活中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總之,作為鄉鎮財政人員要時刻保持秉公理財、廉潔服務的原則。
總結:在新型經濟形勢下,明確鄉鎮財政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對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工作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可以通過健全預算編制管理制度、項目資金管理精細化、完善鄉鎮財政監督管理體制、提高鄉鎮財政隊伍整體素質等措施來實施,要保證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以更好地服務于基層鄉鎮群眾。
參考文獻:
[1] 劉勇,舒巧.《加強鄉鎮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39-40.
[2] 許世建.《鄉鎮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中國財政.2011,(2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