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貨幣資金的審計是日常審計中必審內容和重點,也是較容易產生審計風險的環節,因此加強對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的審計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實際工作,對如何進行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的審計進行總結提升,以期對審計實務有所幫助。
關鍵詞:貨幣資金;審計
近年來隨著鐵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銀行各種結算方式的不斷創新,鐵路企業防范資金風險,確保資金安全的任務更加繁重。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在審計實踐中如何實施對資金管理及安全的審計監督,及時堵塞資金管理漏洞,確保資金安全,是考核我們審計人員能否勝任本職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本人結合工作實際,從以下二個方面談談對銀行存款及庫存現金的審計核查方法,以期對審計實務有所幫助。
一、加強對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審計重要性的認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支付手段,始終貫穿于商品、物資流通過程,貫穿于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銀行存款和現金因為其流動性大,在企業日常往來經營業務活動中收付頻繁,極易被不法分子通過貪污、挪用和盜竊等手段將其侵占為己有。因此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必須高度重視對銀行存款和庫存現金的審計核查,找出單位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督促單位及時整改。
二、銀行存款和庫存現金的審計核查方法
(一)銀行存款的審計核查方法。首先要對銀行存款的收支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具體查證時,要把握以下幾點:(1)根據銀行對賬單逐筆核對銀行存款日記賬,檢查賬證是否齊全。在取得銀行對賬單時,要格外注意單位所提供的銀行對賬單的真偽,是否是銀行加蓋印章的真實對賬單,防止單位給審計人員提供虛假銀行對賬單而逃避檢查、掩蓋真象的情況發生。取得真實的銀行對賬單后,可先將各月存款余額及發生額與銀行日記賬進行逐筆核對;檢查單位是否及時編制了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并如實登記未達賬項,對于檢查中發現不相符的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從近幾年的審計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賬務處理確實有錯記、漏記或銀行(結算中心)自行調賬。如筆者在對某單位審計時,發現單位銀行對賬單與銀行日記賬余額核對相符,但發生額不一致,銀行對賬單較銀行日記賬借貸方同時多發生5,000元,經進一步調查核實,該項賬目系銀行進款串戶,銀行在自行檢查發現后直接在單位賬上進行了調整,而未給單位出具回單,導致單位銀行對賬單與銀行日記賬發生額不一致。又如某單位支付款項,由于某種原因發生銀行退票,而單位重新開具支票支付后,會計人員為圖簡單方便了事,就把兩次付款、一次收款的會計業務簡化成一次付款,人為造成了銀行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不一致的現象。二是出納人員盜用支票,有意不記賬。此類現象主要是作案人員利用單位內部控制程序的漏洞,盜用支票提取現金后不做賬,會計人員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也不認真核對,對于長期未達的賬項不清理,責任意識淡漠,最終形成資金風險或損失。如筆者在某單位審計中,通過核對銀行對賬單及銀行日記賬時發現,該單位每個月均存在二三十筆未達賬項,金額從幾十萬元到一百多萬元不等,核對量相當大。在逐筆核對了兩個月的對賬單后就發現,有幾筆未達賬項一直出現在銀行存款調節表上,而且是提取現金的業務,該事項立即引起了筆者的警覺,因為提現業務是不可能形成未達賬項的。經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單位出納利用單位內控制度上的管理漏洞,提取現金后支票存款不交會計做賬,而會計人員由于工作責任心不強,在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時不認真核對,發現差錯時人為地將提現業務調整為銀行已付而單位未付的未達賬項,會計機構負責人對此業務也未引起高度重視,最終造成出納員挪用單位資金3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三是支票被盜或被不法之徒篡改,資金被盜取。此類情況發生極少,但發生一次就會對單位資金帶來重大損失。
(2)對銀行日記賬的審查,應結合收入、支出憑證進行。鐵路運輸企業中車務系統是面向社會,屬服務型行業,而機務、工務、電務、車輛不直接面向社會,只為鐵路運輸提供服務,保障生產,因而根據行業特點,對車務部門的審查重點就是在收入上,對其他機、工、電、輛的審計重點就是在支出上。審計時應當結合各個單位的不同特點,有側重點地進行審計。具體來說,主要審查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收款憑證予以關注。特別是車務系統,注意收集協議、合同,與收款業務進行核對,同時從銀行日記賬中發現規律性的收款,如上年發生的收款業務,今年沒有發生,其原因要查明,有無截留收入形成“小金庫”的行為。二是對大額支付憑證予以關注。特別是機、工、電、車輛等鐵路運輸企業。審計時對大額支付的憑證要結合該項業務的實際內容和發票進行審查,尤其是在支付手續上,支票的支付方是否與供應商一致。2005年《部屬企事業單位支付個人款項管理暫行辦法》(鐵辦〔2005〕196號)一文,明確支付給個人的款項必須進行轉賬支付,部分單位就混淆了概念,把由個人經辦但應當支付給供應商的款項也支付到個人賬戶中,對此類情況應當引起審計人員的重視。由于內部審計無法對路外單位進行取證調查,這就要求審計人員盡量從內部管理和邏輯判斷中發現問題,如單位購買的實物是否真實,可以采取業務判斷、現場盤點、詢問職工等方法來佐證大額支付的真實性。對于不真實的支付要進一步調查,可采取“抽絲剝繭”的方法,先對單位有關人員進行政策宣講,指明經濟業務的不真實,進而要求單位提供資金去向,將審計問題查準查實。比如筆者在對某單位審計時,發現該單位大量購買生產鐵路配件的原料,且款項都是支付給經辦人員,經詢問相關技術人員,取得生產單個配件所需的原料用量,據此推斷購料總量及應生產的配件數量,然后到生產車間核查生產臺賬記錄,發現生產車間實際并未加工該項配件,從而發現單位虛構購料業務套取現金作為福利發放給單位職工的違紀事實。三是對支付業務的入賬日期予以關注。特別是關注某一項經濟事項是否分次支付資金、支付單位是否前后一致等等。如有疑問,應進一步抽查原始憑證,查看支票留存信息與發票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如出現異常情況,應以此為線索進一步深入核查。筆者在一次審計中就發現某單位在取得供貨商發票后,報銷款未一次支付給供貨商,而是分三次支付,且付款均在一個月內進行,該項業務明顯不符合邏輯,經對三次付款憑證的認真核查,發現除第一次付款是支付給開具發票的供貨商外,另兩次付款均是支付給其他供應商。筆者以此為線索,通過向相關人員了解情況,核對貨物流轉記錄及生產臺賬,發現了該單位利用多開發票套取資金發放福利的違紀事實。四是關注銀行串盤回單是否與支付憑證上的收款人一致。在對單位審計過程中,少數單位利用管理漏洞,在支付報銷款或工資款時,人為修改串盤數據,使得銀行實際入賬的收款人與會計記錄的收款人不一致,此舉是為了掩飾單位的一些不法支出或不法分子侵占資金,這類違法違紀事項就要通過核對銀行串盤記錄的查證手段來發現。
(二)庫存現金的審計檢查方法。庫存現金是指由單位的出納員保管作為零星支付的款項。按照國家現金管理的要求,現金的收入、支出和保管,由會計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出納和會計必須分人分職,不得一人兼任。對庫存現金的審計核查應包括兩個方面,即現金庫存清查和賬目憑證的核查。
(1)庫存現金的清查。庫存現金的清查應講究突擊性,即不事先通知被審計單位出納人員,對保險柜及其中現金進行突擊檢查(兩名審計人員應同時在場),發現有存放在其他地方的賬目資金和保險柜,要及時予以控制。在檢查中,發現的貨幣、有價證券及收據等要逐一清點登記,并由清查人員共同簽章證明,清查后要及時與賬面進行核對,核對一致后庫存現金的清查才能告一段落。
突擊清查阻止了出納人員自行清理賬外資金及賬目的行為,為真實取得單位的資料獲得了寶貴的時間。例如在對某單位的審計時,在召開審計進點會后,審計組即指定兩名審計人員對該單位的庫存現金進行清查,當場就發現出納除正常保管的現金外,還有一個以其私人名義開立的銀行存折存放在保險柜中,進而發現單位存在“小金庫”的違紀事實。
(2)賬目憑證的檢查。一要核對現金收入真實程度。對現金收入的核對可依據單據存根核對現金收入數量,依據銀行支取現金數量核對現金入賬數量。通過核對收入,使庫存現金收入得到正確反映。二是要核對現金收支平衡情況。現金收入減去現金支出,即是庫存現金的記賬的實際余額。通過對庫存現金支出單據與賬目的審查,去假存真,以確定現金支付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三是要關注大量支付現金的情況。任何單位在與外部單位、個人和內部職工之間的經濟往來中,用現金直接收付的款項要現金結算。按照規定,屬于現金支付范圍的款項主要有: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獎金、福利補助等;支付給不能轉賬的集體或個人的勞動報酬等;支付轉賬起點(1000元)以下的零星開支,同時《鐵路企事業單位現金管理暫行辦法》(財監管〔2005〕50號),也要求單位除日常管理方面的零星開支可以支付現金外,其他采購等經營方面的開支一律轉賬支付。因而對于大量支付現金必須引起審計人員的重視。大量支付現金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現金日記賬上顯示;另一種比較隱蔽,在現金日記賬上沒有顯示,只在銀行日記賬上減少,從而掩蓋了現金支付的事實。在對現金結算的審計,必須要結合經濟業務的實際內容,判斷支付現金的合理、合法性,同時要從其他方面求證,發現單位大量支付現金的真實原因及目的。四是要關注銀行存款付款單位的相關情況,注意發現違紀違規問題線索。
通過對付款有關情況的檢查也能發現重大違紀違規問題的線索,在轉賬結算方式下,結算憑證上要填寫收款單位名稱、開戶銀行、銀行賬號以及付款單位名稱、開戶銀行和銀行賬號。應重點審查被審計單位及所屬單位之間的資金往來,注意進賬單中所填寫的付款單位的賬號是否已向審計人員提供,有無隱瞞未提供的銀行賬號。
目前,鐵路運輸各企業每月的生產經營業務量不僅種類繁雜,而且數量龐大,審計人員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現單位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還比較困難。而通過對銀行存款和庫存現金的審查核查,可以較早地發現單位在資金管理中出現的異常行為,從而并為其他方面的審計查證提供線索,是有效提升審計效率和提高審計質量的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錢培均,1989:審計學[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 《部屬企事業單位支付個人款項管理暫行辦法》(鐵辦〔2005〕196號)。
[3] 《鐵路企事業單位現金管理暫行辦法》(財監管〔2005〕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