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企業文化建設出發,提出關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些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企業文化 ;核心競爭力;文化塑造
一、企業文化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美國學者特雷斯.E.迪爾和阿倫.A.肯尼迪于1981年7月出版的《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的精神自主》一書,是企業文化理論誕生的標志性著作。企業文化理論彌補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管理叢林理論等傳統管理理論的的不足,強調了“軟”、“硬”結合的最佳管理運作方式,把管理理論推到了一個新的水平[1]。
企業文化通常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企業文化。廣義上的企業文化,即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積累的的富有本企業特征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企業文化則是指企業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首要內容。
綜前所述,企業文化實際上就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在管理者積極倡導和細心培育下逐漸形成的并且被企業所有員工共同認可和遵循的,富有自身特色的價值理念、企業精神、規章條例、員工文化素養,以及隱涵于企業形象、企業產品和服務之中的諸多物化精神的綜合。
企業文化的結構以及內涵。企業的文化通常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結構:一個是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又稱精神層;一個是表層的制度文化,又稱制度層;一個是顯現層的物質文化,又稱物質層。精神層是其他兩個層次形成的思想基礎,它構成了一個企業的文化靈魂,精神層的首要內容為價值觀,包括組織的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精神、使命和宗旨,它將本企業以及員工的意識形態綜和在一起。制度層對另外兩個層次起著約束和規范的作用,企業運用制度層來約束所有員工的行為,保持企業的正常運營,主要包括管理體制、組織架構和規章條例。物質層則是企業自身文化的外在顯現和載體,是形成其他兩個層次的物質基礎,它的主要內容是組織的經營成果——生產的產品以及提供的服務;另外它還包括廠徽、廠容、產品的外觀和產品包裝,運營環境等。
(二)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核心競爭力”一詞,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于1981年7月發表的《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一文中提出,他們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能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別利益的一類獨有的技能和技術,特別是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術和整合多種技術流的能力”[2]。
文中核心競爭力,即指企業所熟練掌握的獨有的技能、知識和資源,以及企業運用這些技能、知識和資源來爭奪市場、贏得高額利潤的能力。核心競爭力主要有新產品研發能力、新技術開發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創新進取能力、人力儲備、信息資源整合、品牌競爭力等幾個方面。
核心競爭力之所以能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因其具有如下幾個特性:(1)特有性。其他企業是無法模仿和替代其他企業的所具有的核心競爭力的,它是企業個性化發展的產物。(2)外延性。核心競爭力會接連不斷的推出新產品和開掘新市場,具有蓬勃的,持久的生命力。(3)創新性。要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4)創益性。創益性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特性,不能給企業創造價值和帶來利益就不談不上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必須能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
二、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內修員工素養、外塑企業形象,雙管齊下,使企業在社會公眾的贊譽度和誠信度大大提高,由此提升了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優秀文化是形成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不竭源泉是企業文化。文化本身就是生產力的一種表現方式。文化不僅是對一定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的反映,而且與特定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相適應。企業文化的不斷演化和進步是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不竭源泉。
(三)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強化了核心競爭力的特有性。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獨特性,它是其他企業所不具有的競爭優勢。正是由于企業文化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環境背景不盡相同造就了獨具特色的各類組織文化,由此強化了企業之間核心競爭力的特有性。
(四)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起著保障作用。企業文化所獨有的特性和作用決定了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核心競爭力的動力之源。企業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和發展中形成的,它通常蘊含著企業主要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創始人的眾多特質。企業文化是無法被仿效和替代的,因而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領先性和不可模仿性。
三、塑造優秀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型企業的平均存活年限約為7年,但小微型企業的平均存活年限不足3年。國內企業壽命普遍偏短的關鍵因素是競爭力不強,競爭力不強則有企業運作管理不善所致,其主要體現是企業文化的缺失。參照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于2003年對1000家各類企業的調查問卷反饋的結果,認為已經形成自身組織文化的企業只占41.9%,中小企業則不足30%,真正開始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大力提倡文化管理以及踏入現代管理階段門檻的更是少之又少。
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將會徹底性地改變市場競爭的規則和企業的生存法則,創造和培育優秀且先進的文化是企業來獲利的主要手段。企業文化已經日益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精神支撐。國內企業要充分意識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爭取用最快的速度將塑造優秀企業文化納入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之中。為此,企業應當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1)高度重視提煉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不能把企業文化當做擺設和裝飾品,不能把它口號化和文件化,尤其不能只重其形式而忘其本質。所有撼動人心的東西都不是朝夕間形成的。組織文化建設要在細節上提煉精神,在繁雜中涉取精華,日積月累,最終形成系統的文化體系。(2)注重創新企業制度文化。無規矩難成方圓,因此企業的文化建設也必須有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且這種制度保障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3)注重落實企業的行為文化。將企業文化落實到企業行為中去,是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企業文化建設中,領導人要大力倡導優良的行為文化,并帶頭踐行。企業全體職工則要有全然不同的工作行為,用兢兢業業、忠于職守、互幫互助的行為去履行企業文化,使社會公眾能夠更好地地體會和認識本企業文化的深邃。
結 論:人創造文化的同時也被文化所改造著。當企業文化與其生產經營活動和發展戰略目標相順應時,企業就會蓬勃發展,反之就會停滯不前。文化的力量在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已經同資本力量難分輕重,甚至超過資本的力量。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逐漸成為現代企業大幅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2] 吳元平.用企業文化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