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國的證券市場關注的焦點。本文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相應地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現存問題;解決對策
一、信息披露的意義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過上市公告書、招股說明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等形式,向社會公眾和投資者公開披露公司的一些相關信息,其披露目的是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以及幫助投資者能夠在投資的過程中更好地分析投資局勢和財務變化等。因此凡是會影響債權人、股東、潛在投資者等對公司的投資決策作出判斷的都應公布于眾。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披露不真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能夠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以具有事實基礎的意見和判斷或者是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依據披露信息,不得有誤導性或者是預測性的信息,不得有虛假信息,更不能夸大其辭,應當謹慎、合理、合法、客觀地對會影響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信息進行披露。盡管我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的要求采用了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但一些公司為了謀取個人利益或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而選擇頂風作案,為了維護公司形象或縮小負債差距而提供虛假的公司信息,或夸大公司的資產和經濟,違背了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實性。所以,信息披露不真實始終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比較嚴重的問題。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①對重大財務事項披露的信息不夠充分。②對一些重要事項的披露不完整。③財務報告重新表述。信息披露內容不真實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財務信息披露進行虛假陳述,利用會計技術粉飾公司業績,以達到欺騙公眾、投資者與政府的目的。披露不及時是指上市公司在證監會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行為。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或準備上市的公司為了滿足自身的一些經濟目的, 在對外披露公司的信息時刻意隱瞞一些不利于公司的信息,選擇性地故意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對有利于公司的財務信息大量披露。還有就是有意無意地遺漏一些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和國家規定必須披露的事項,對獲利能力和資金投向方面的信息選擇公開的不夠充足。一些上市公司對應該公開的相關信息往往采用閃爍其詞、避重就輕的方法,隱瞞一些相關信息,從而誤導投資者進行投資。
(三)信息披露不及時。證券監督部門規定上市公司應在兩個工作日內提交公司相關信息,因此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具有及時性的特征和要求,這樣才能夠讓投資者及時對公司的各項信息進行分析和考慮,同時也能夠有效的防止內幕交易,從而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但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為了混淆投資者的視線,往往采用拖延披露時間的方式來影響投資者,從而讓少數知情人利用手頭掌握的信息在證券市場中牟取利益,給投資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比如,2012年中福實業(000592)、永安林業(000663)兩家上市公司被傳稀土傳聞,中福實業和永安林業被曝發現稀土礦。巧合的是兩家公司都是先被媒體爆料發現擁有稀土礦緊接著公司再出面再發布澄清公告。對此業界發出了質疑,因為這兩家公司如果確實有稀土礦,為何沒有做到及時進行披露?盡管兩家公司發出了澄清公告,但當天公司的股價依然漲停。而兩家公司澄清公告里面表示并不存在發現包括稀土在內的大量礦產資源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上市公司不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很容易給投機者創造短線機會,利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時間差在市場上獲得利益。
(四)信息披露不準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應具有準確性,杜絕虛假陳述和誤導性陳述,即使公司的業績并不樂觀或者是公司處于下滑階段,上市公司也要如實地向公眾告知自己的現實狀況以及自己即將采取的應對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國的很多上市公司在進行披露公司的信息時,大多選擇美化和夸大公司好的方面,粉飾和弱化公司的不好的方面,影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比如2014年蓮花味精(600186)發布公告稱,其近期接受了證監會河南監管局的年報檢查,并收到了河南監管局出具的《關于對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的決定》,因多項信息披露不準確,蓮花味精被要求進行整改。公告顯示,蓮花味精2013年報中主要客戶名稱不準確,其第一大客戶實際為河南蓮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年報中卻為河南蓮花生態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第三大客戶實際為芒市錦利邊貿有限責任公司,年報中卻為德宏州中匯倉儲物流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三、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信息披露體系,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性。若是想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達到真實性,就必須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體系。同時還要加大證券部門的監管力度,證券監管部門要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判斷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對上市公司進行披露信息監管時,推行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制度。發行人和各中介機構應本著誠信、專業的原則,不得包裝和粉飾業績,按照相關的法規制度履行職責。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證信息披露充分性。目前,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的違法披露行為,公開的公司信息并不充分且不準確,使得很多投資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對此我國法律應完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加大懲罰力度,并對上市公司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措施進行明確規定,從而真正有效的保證其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三)建立證券市場信用評級制度,保證信息披露及時性。對證券市場建立信用評級制度能夠有效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作為證券公司管理的輔助手段,信用評級制度還能夠增加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透明性,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更加符合證券市場的要求和準則。評級機構不屬于任何部門單位,因為其特有的獨立性才能夠保證其對上市公司的披露行為作出正確、公平、客觀的判斷。
(四)加大監管力度,保證披露信息準確性和公平性。從近些年發生的信息披露案例來看,上市公司能夠明目張膽的隱瞞或篡改公司的披露信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偏弱,所以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規范。對此我國應加大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對于信息披露不夠準確的公司實施行政和經濟方面的處罰。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不能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應當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告中做出聲明并說明理由。“公開披露”是指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依據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管理辦法》、《上市規則》和其他有關規定,按規定程序對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準確、完整、真實地向社會公眾公布,并上報證券監管部門和證券交易所。
若想為信息披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保持披露信息的公平性,那么就要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的監督力度和管理力度,建立審計委員會,負責對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監督,公司的一切活動嚴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實施。只有股東和董事會認識到違反誠信和公平的法律責任,才能夠保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并且公司在披露信息時要做到對每一位投資者披露的信息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不得以其他方式或利用公司信息進行其他的交易。
結語:總而言之,完善我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體系是一項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工程。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要從改善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加強公司內部和外部的審計監督、加大對違規披露上市公司信息行為的處罰等力度多方面下手。
參考文獻:
[1] 孫少巖,于洋.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議[J]. 經濟縱橫. 2011(10)
[2] 郝宏磊. 關于提高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的思考[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