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進行深入研究,突出瓶頸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和相關建議,為實現石油工業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環境保護;石油石化企業;可持續發展
引言:健康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我國工業發展日新,加快了生態環境破壞,空氣污染、水污染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必須更好地保護環境,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這一點對于石油化工行業尤為重要,我國很多大型石油工廠都分布在沿海地區,對附近海域環境和沿海居民生命安全帶來威脅,比如2013年11·22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62人遇難,136人受傷,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海面過油面積約300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由此可見,對石油化工行業的監管和控制必須放在首要地位。
一、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現狀及問題
當前,我國石油化工行業主要存在兩個特點,從分布看,戰線長,面積廣,近水近人。從生產看,有毒有害物質多,三廢排放總量大。這決定了石油化工行業的危險性和特殊性,必須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1)資源保障體系不健全。石油產量增長速度緩慢,市場需求量較大,以海運為主,資源供給嚴重不足,制約石油化工行業良性發展。(2)技術攻關能力不足。沒有足夠成熟的科技力量支撐石油化工行業的綠色發展,缺少有效的環境保護技術手段,決定了行業自身停滯在生態環境破壞階段。(3)環保管理主動性不高。新《環境保護法》《安全生產法》等一系法律制度實施較短,部分企業還沒有足夠認識,還需要各級環保部門、地方政府的有力監督。(4)公眾參與還不均衡。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企業容易忽視公眾意見,公眾自身也缺乏自覺參與的意識。沒有完善全員獻計獻策、齊抓共管的長效管理機制。(5)信息管理系統不完善。雖然認識到了環境監測網絡和環境信息管理的必要性,但信息收集渠道少,沒有發揮有效監控和制約作用。
二、我國石油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全面建立環境保護理念。(1)加強企業內部的環境保護理念,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樹立社會責任感,建立更加完善的環境制度,加大力度進行環境保護。石油企業在促進自身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還要兼顧對公共生態環境的保護,肩負起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2)全面實施節能減排。將資源的消耗減小到最小,將資源合理應用到可以再生為多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來降低產品總體對環境的負影響。合理的生產、回收、再生、循環使用、回收利用、最終處理,通過這一鏈條將石油企業所產出的污染降低到最小,將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縮減到最少。
(二)石油企業走清潔生產的道路。(1)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加強技術創新,增加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提高創新的能力和技能。通過裝置、技術優化替代,減少污染,努力實現清潔生產。(2)強化硬性管理。加大監管和控制的力度,對每一個環節都安排具體的監管人員,落到人頭上,每個負責的部門如遇到情況都要擔負起責任。打造清潔裝置示范試點,從中發現問題,不斷完善,打點帶面,實施到每一個生產環節中。
(三)完善環境保護管理的體系。(1)正確處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建立高效的環境管理的體系,有效地進行監管和控制。企業無論在決策、規劃還是實施等各個階段和環節都能夠灌輸環境保護的理念,實現了企業的環保意識大眾化。(2)提高管理體系運行績效,達到國際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進一步的提升內部成員的自覺環保行動,從而維護體系更好的運行,也促使企業自身不斷加強水平,增加效益,在人們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在社會中也越來越有競爭力,向可持續發展前進。
(四)加快油氣探勘和開發,建立石油儲備體系,提高資源的控制力。(1)無論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資源和市場都要充分地利用,盡可能的尋求更多的獲取石油的通道,并且加大對勘探投入的資金數額,更加關注資源獲取問題,加大勘探的力度。(2)建立有效的石油儲備體系,加強石油市場宏觀調控力度,充分吸取世界先進石油化工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不斷的完善自身,將石油產業更好的發展下去,同時也會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環境。
結語:保護環境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必須堅持思想導向、問題導向,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財力來更好地推動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更好地樹立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統一的思想,將環境保護更好地與企業工作相結合到一起,和企業共同發展,共同規劃和進步。通過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作用,為國內石油化工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管理提供更多思路,充分的完善自身資源的獲取,科技技能的創新以及環保理念的灌輸。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將更多的綠色技術和產品投入與生產之中,不斷的提升產品的使用率,達到循環使用、節能減排的作用。更加關注廢水、廢渣的排放情況,有效的處理排放污染物,實現環境保護的最高級別。
參考文獻:
[1] 王世娟. 加強環境保護 促進石油石化企業可持續發展[J]. 中國石油化工標準2007(2):23-24.
[2]孫源遠. 石化企業生態效率評價研究[J]. 技術經濟及管理2009(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