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為切入點,分別從財務活動的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風險防范
一、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
生產社會化的發展要求社會資本的進一步集中,上市公司便是生產社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上市公司與傳統公司相比,由于相關利益方的關系復雜多變,上市公司在各種財務活動中往來的資金規模日益擴大,方式日益多樣,由此上市公司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會更大。
財務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公司由于各種原因到期無法償付債務的不確定性。廣義的財務風險則是指公司在各項財務活動中, 由于各種影響使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目標而產生的不確定性。更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公司所有的經營風險,因為公司所有經營風險都會引起、反映、形成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貨幣化的表現形態。對于狹義財務風險的研究,更適用于傳統的公司,因傳統公司償還債務是其主要的財務風險。對于更廣義的財務風險的研究,則需要研究與公司經營所有相關的風險,例如法律風險等,涉及面過廣。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廣義的財務風險,即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營運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二、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籌資風險。上市公司籌資風險是指因籌資而引起的不能還本付息以及收益不確定性的風險。上市公司的資產由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組成,因此籌資渠道也有兩種,一種是負債,另一種是所有者投資。負債需要明確金額、期限、還款方式,借款籌資的風險主要表現為能否足額、及時地按照規定的方式還本付息。所有者投資涉及上市公司是否被市場認可,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否可以及時、足額地被認購。(2)投資風險。上市公司投資風險是指由投資引起的不能收回投資資金,并獲取預期收益的風險。公司投資的目標是為了獲取投資收益,但是由于宏觀經濟和公司經營的不斷變化,投資風險不可避免地伴隨投資行為。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直接投資于生產經營性資產,以便獲取利潤的投資。間接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于金融性資產以預期獲取一定收益的投資。(3)營運風險。上市公司營運風險是指在營運過程中面臨的財務風險。在營運過程中,公司在將產品及服務從成品資金轉化為結算資金,再從結算資金轉化為貨幣資金這兩個轉化過程中的面臨風險。在成品資金轉化為結算資金過程中,公司面臨產品或服務能否適應市場要求,消費者認可的風險,也面臨著存貨積壓,營運資金效率較低的風險。在結算資金轉化為貨幣資金過程中,公司為開拓市場,有時會采取較為寬松的銷售信用政策, 忽視客戶的財務狀況、資信狀況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從而引起貨款不能及時回收或全額回收的風險。公司雖然賬面盈利,但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和壞賬損失同時也在不斷增加。(4)收益分配風險。上市公司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行為而引起的不確定性。收益分配風險包括收益的確認風險和收益的分配風險。收益的確認風險是指由于主觀會計方法不當或客觀影響,造成收益確認的不確定性。收益的分配風險是指公司對所有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時間和金額不恰當而導致的財務風險。收益的分配需要確定公司留存資金與分配給所有者的份額。公司留存資金是公司擴大再生產的重要資金來源。分配給所有者的資金是維護其權益的重要體現。收益分配的不恰當,必然會引起公司的財務風險。
三、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防范
(1)合理的資產規模及結構是根本。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防范是建立在合理的資產規模及結構這一基礎上的。現代公司經營中,通過負債進行投資、生產經營是重要途徑。公司負債較少會影響公司的發展壯大和獲利能力,但負債的規模也不能過大,否則會引起較大的財務風險。負債的總體規模,一是受制于公司的獲利能力,它是償還負債的來源;二是受制于公司所有者權益多少,它是償還負債的最后保障。債務結構不僅包括長期負債與短期負債的比例,也包括不同的舉債方式及成本。合理的負債結構,需要上市公司不斷根據經營情況、獲利能力、到期負債情況等因素不斷進行調整,同時拓展融資渠道,分散風險。(2)必要的資產流動性是保障。市場經濟具有較大波動性,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不可預計的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等財務風險。在財務風險來臨時,受制于資產的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的時間限制,各方相對于更加認可現金、銀行存款等流動性較強的資產。以償還債務為例,公司是根據生產經營情況確定負債總額的,在正常情況下,公司并不會借新債還舊債,公司能夠進行有效償債的資產往往是貨幣資金及部分變現能力強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專利等資產,雖然是公司獲利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其變現性較差,并不被大多數利益相關方所認可。(3)建立財務風險防范系統是重要手段。首先是建立健全各種財務風險的規章制度,避免公司內部不規范行為造成財務風險,在應對財務風險時也力爭做到有規可循。其次,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建立測算財務風險的臨界點,通過對財務報表和財務指標的分析,及時調整財務活動以控制偏差,將風險降到可控范圍。第三,加強對重大財務決策的可行性研究,在考慮獲得收益的同時,要研究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并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