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經濟時代下,企業面臨危機和機遇,要在新時代經濟浪潮的沖擊下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必須洞察市場,選擇合適的戰略,完成產品的互聯網化道路。
關鍵詞:網絡經濟;互聯網;企業轉型
一、互聯網發展背景
20年的互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既彼此競爭,又互相融合,在這個反復博弈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將被“互聯網化”,并最終完成整個經濟引擎的切換、升級。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因此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中國眾多外貿型加工企業由于“兩頭在外”,缺乏銷售渠道和自有品牌,位于“微笑曲線”的最低點,利潤極薄。這些企業通過電子商務轉向內需市場后,可以通過快速獲取消費者信息,壓縮中間渠道,以較低成本創建自有品牌,再造商業價值鏈,推動經濟的轉型發展。
中國互聯網經濟體的發展得益于人口紅利,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在于抓住了人口紅利。大部分企業是通過互聯網上網人數的增長和爭奪來獲取利潤的,一大批公司享受了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得以飛速發展。在互聯網產業展現出蓬勃生機的同時,許多傳統行業也遭受了沖擊。
2015年2月,松下關閉了在華的最后一家彩電工廠,山東濟南的300多名員工在這個春節后將徹底失業。松下表示已不再是家電企業。未來的松下,將從B2C主動向B2B轉型,汽車電子、住宅解決方案、商務解決方案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重點。2013年,松下在電視業務的虧損高達5000億日元,營業虧損465億日元,松下在中國電視市場的份額不到2%。以松下為代表的日系家電業巨頭的衰退表明,日系企業已經沒有了過去的技術優勢,互聯網背景下的產品核心部件——智能芯片的高度集成讓硬件生產走向了常規化路徑,門檻在不斷地降低。
二、產品互聯網化的發展趨勢
國內幾大傳統的家電廠商,比如長虹、海爾、聯想也都在做智能電視。他們生產的互聯網電視機和互聯網機頂盒,除提供傳統電視機以及機頂盒觀看電視直播的功能外,還可以提供海量互聯網影視內容,以及兒童教育、游戲等傳統電視沒有的功能。精倫電子最近推出的網絡機頂盒產品別致云盒,在人機交互上創新地引入觸摸和語音操控,老人和兒童都可以輕松使用。隨著互聯網家電產品的逐步推廣,這些產品的價格已經相當有競爭力。但事實上,現有家電企業及互聯網企業各有短板。傳統家電企業習慣于做產品,賣產品,以產品成本定價策略,依靠產品和售后服務獲得收益,他們要學會利用互聯網的游戲規則,趕上這個浪潮;互聯網企業的缺點是缺乏實體產品的銷售和售后經驗,在物流、售后支持方面明顯是短板。這一趨勢會加速傳統家電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融合、并購、重組等,也很可能會產生新的行業或企業。
中國很多廠家都在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和服務,即不打算在硬件上賺錢或者盈利,先以低價格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搶占用戶群,再靠增值服務獲得收益。由于這類產品價格比較親民,年輕用戶接受程度比較高,銷售數量在逐步增長,遠未到普及的程度,但在家電領域,傳統家電制造商和互聯網企業的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
如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智能家居產品的含義以及發展將有更廣闊的思路和空間。大數據時代的通訊形式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通訊,甚至人與家居產品之間、產品與產品之間甚至產品與整個網絡之間的通訊。
互聯網家電業方興未艾,尚未被消費者完全接受甚至熟知,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在需求。想要激活市場需求,如今更多的是依靠傳統企業根基深厚的生產技術和渠道掌控能力,外加互聯網企業的軟件支撐和營銷推廣能力。即品牌效應和口碑保證。美的和小米、海爾和魅族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激烈的競爭下,買家反而掌握了市場話語權,在消費過程中逐漸占據主動,通過對不同產品進行價值評價作出理性地購買選擇。在供應鏈中表現為決策的重心向后端傾斜,企業的策略越來越客制化。
在新形勢下,擁有眾多資源的企業已經開始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但對于眾多中小企業而言,無論是渠道掌控力強但“船大難掉頭”的傳統企業,還是組織扁平化、洞察消費者需求卻無力叩開市場大門的互聯網企業,都需要打破原來商業模式尋求合作,抓住行業互聯網化和產品互聯網化的發展機遇,否則推出的產品沒有用戶粘度,最終只會被淘汰。當前的消費者已經是互聯網化的消費者,他們擁有過去無法比擬的信息的對稱性。通過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消費者能夠輕易得到各種渠道的信息,如果他們愿意,還能以極低的成本學習到各種領域的知識,熟悉產品的生命周期。
產品從舊的封閉式的生產銷售模式到新的開放式的商業模式,就需要改變過去銷售的舊思維。從單一的銷售產品到一條龍式的銷售服務。蘋果手機的成功似乎說明當今消費者更看重的是服務質量,蘋果手機本身也是服務型產品的一個典范,它能夠實現和使用者的高度交互,app store這樣的封閉服務平臺服務備受消費者的青睞。
結語:20年的發展,網絡促使虛擬化的進程從個人走向公司,又從產品走向產業,作為消費者直接接觸到的部分,產品的互聯網化必須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的信息技術,生產數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聯化相整合的產品,提高附加值和服務滿意度,才能提高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