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信息質量對經營策略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為生產經營以及發展方向提供科學依據,是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會計信息;信息質量;經營管理
一、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范疇
(一)會計信息的相關程度及可靠性。相關程度是指會計信息必須與當前國家宏觀經濟的管理與要求相吻合,要求企業在會計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處理以及傳遞等信息處理過程中,要針對不同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要求的差異性,從而保證企業內部和外部各方對會計信息的相關要求得到滿足。
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具有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相關質量要素控制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其最終目的在于保證會計報表中的各項會計指標要素與其質量特征相吻合。不會因為會計信息的誤差而誤導用戶做出錯誤判斷,更不能作出錯誤的陳述,也不得存在較大的遺漏。
(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真實性就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對企業的所有經濟活動予以揭示。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靈魂,缺乏真實性的會計信息所具有的相關程度將會大受影響,甚至可能會對社會群眾以及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造成影響。同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具有相對性與動態性的特點,但是這種真實性是相對而言的,這主要是因為會計信息是整個經濟的會計反映與體現。從會計人員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會計人員在上述因素之間存在不同的特點和水平,這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程度存在個體差異。
二、會計信息質量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主要影響
會計信息不但需要為外部利益相關方所利用,同時還需要為提高企業的管理以及價值決策作出依據。因此,會計信息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主要影響這樣幾個方面:
(一)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決策的影響。會計信息給企業經營者提供了決策的基本依據。在市場環境當中,企業要得到發展就必須熟悉企業經營的環境。其中,內部環境必須通過會計信息予以反映,從而為企業發展規劃以及目標的制定提供支撐,為企業的合理發展、組織結構分析以及經營方向的確定提供依據;而外部環境也可以通過分析其他且也的會計信息予以反映,從而合理確定企業自身在整個經濟環境中的具體地位和空間,從而保證企業所制定經營戰略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因此,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到企業對內部和外部環境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響基于此而做出的管理決策。
(二)會計信息質量對經營管理的改善。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了改善整體管理水平,需要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分析、搜集和整理,將其中分散的信息加工整理成為信息資料,最終傳遞給企業內部的管理部門。管理人員據此及時發現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并由此而作出對應的決策,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的整體狀況。因此,會計信息質量將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的力度。
(三)會計信息質量影響企業對未來運行情況的預測和評估。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對未來經濟決策的預測和評估,從而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進行分析和預判。通常,經濟前景的預測必須將經營活動產生的會計信息作為基礎,通過財務報告中所包含的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信息的分析,進而作出預測和評估。因此,會計信息質量會對這些預測和評估結果誤差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對投資者信息等產生鏈式反應。
三、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策略
(一)合理選擇會計政策。企業在制定會計政策的過程中必須將空間范圍界定在國家公認的會計準則及其制度范圍中。沒有對應的會計準則制度則必須參照公認的規范制定對應的會計政策。在會計政策制定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會計政策的合法性,尤其是在完成會計政策的選擇之后,由于整個執行過程相對穩定,會計政策一般難以做出大的調整,而只能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進行適當的修正和優化。而當會計政策自身與企業的行業狀況、發展階段等不相稱時,則必須進行變更和調整,從而保證會計政策對會計實務處理的適用性。
(二)重視對會計政策選擇的監督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主要體現在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以及可靠性兩個方面,從而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所采納,而這必須要求企業度會計政策的制定和選擇進行監管與控制。其中,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對賬目、財務收支狀況的真實性方面進行審查,尤其要反映內部管理的合法權益維護方面,必須與企業合理選擇會計政策的執行情況相關聯。內部審計的職能則與會計政策的相關性之存在關聯,與企業內部審計對企業會計政策的監督與管理相關。
(三)確保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當前,會計信息頻率沒有有效的對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充分揭示,這主要是以往會計報告附注中披露的“重要的會計政策及其變更”不充而造成的。因此,應該持續對會計政策選擇、使用以及原因等相關信息進行闡述和分析。從闡述的方式來看,會計政策以及對應的變更主要采用附注的方式進行,因此在后續可以改用附表、公告等方式來提高會計政策選擇披露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 陳梁. 會計信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運用[J].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6(4).
[2] 陳曉波. 淺談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J]. 財經界(學術),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