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勇
摘要: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每天需要處理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僅依靠人力操作是非常不現實的,不僅人力工作量大,還容易出現疏忽。文章介紹了什么是企業管理信息化,并闡述了我國在這方面工作的缺陷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企業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系統;企業資源;企業制度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14-018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91
1 企業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業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企業的工作過程中,用信息化系統將管理制度、流程和標準統一、固定,并提高企業對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達到資源的完美配置,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從信息系統的角度看,企業管理信息化包括財務管理信息化、采購管理信息化、營銷管理信息化、質量管理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等內容。企業做好信息化管理,會讓企業決策層和管理人員得到更具時效性的信息,而使用這樣的信息來幫助企業決策的執行、調整和未來預測顯然效率更高。因此,在現在的時代,一個企業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信息管理和使用的效率,就必須做好管理信息化,讓組織的結構更加合理,工作需要的成本更少,技術能力更強,在市場處于強勢的地位。
2 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企業認識不足
許多企業在管理模式上仍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認識不足,更沒有想要在企業內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越是等級高的管理層,越是習慣在進行管理時憑經驗而不是憑借科學數據。有些企業雖然引進了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建立了相應的管理系統,但在建立系統的過程中,缺乏專業角度的分析,更甚于對MRP(財務管理軟件或制造資源計劃)和ERP(企業資源計劃)的運作原理沒有概念,導致建立的管理系統工作流于表面,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企業盲目的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僅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標無法實現,相反的,一旦系統建立卻無法正常運行,那么建立系統所使用的資源和費用就全白費了。除此之外,企業內管理人員還對管理信息化系統存在一些誤解。因為在傳統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轉變的過程中,不僅是要開發新的管理軟件和重建計算機網絡,更重要的是企業的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都要重建,某種程度上會改變整個企業的運營,員工認為這樣做不僅在過程中要耗費許多資源,如果系統運行不良會帶來自身的利益損失,因此不希望進行相關改革。這種現象阻礙了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推進。
2.2 管理基礎薄弱
目前我國大量的企業尚未建立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內部管理系統存在諸多不足。有些企業在最近幾年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因而認為現有的管理模式沒有問題,希望在未來繼續延續現有的管理模式。有些企業在一直以來的發展過程中致力于提升經濟效益,而沒有做好管理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急于建設信息化系統,實施ERP,結果會適得其反。ERP系統的實施復雜度大,其理論基礎是供應鏈管理,涉及面相當廣,其中包括供應、財務、生產、銷售等。這樣突然的約束讓員工很難適應,并影響到對客戶的服務,嚴重的會影響到企業間的合作,給企業活動和運營帶來負面影響。此外,企業管理的隨意性大,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通暢,這就可能造成執行力度不到位,企業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最后不得不放棄信息化管理。
2.3 投入資金不足
目前我國企業在信息化管理上的資金投入占總資產的百分比遠低于西方國家。信息化管理不受高層管理者重視,更吝于對其投入資金,這樣的問題在中小企業中更加明顯。信息化管理需要購買相應設施,引進先進技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企業管理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后期仍然需要軟件的二次開發、系統維護和設備更新。如果錯誤地將信息化建設看作一項可以一次完成的工作,不對其進行后期維護,那么得到的系統就只是一個初步的模板,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甚至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
2.4 專業人才欠缺
企業施工信息化管理對企業員工的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僅要對信息化管理有一定了解,有足夠的管理經驗,還要對系統的操作有所掌握,能夠實現系統的二次開發和維護。企業信息化管理本身要包含的信息量就非常大,系統中還包含了許多單項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既需要資料共享,又需要獨立工作,因此就需要對應的數據連接口。為了正確的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全發揮系統的能力,需要技術人員擁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和操作知識。
2.5 信息安全問題
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工作,許多文件、信息、檔案都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儲存在電腦和網絡內,雖然有利于信息的傳播,但是一旦發現問題,例如信息被盜取或者泄露,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不法分子會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漏洞實現對信息的破壞。
3 推進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針對我國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種種問題,必須制定相應的策略:
3.1 可以發揮政府的強大影響力
技術方面,政府官方可以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研發和改革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來提升整個社會環境內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水平。同時,政府應該對企業進行的相關技術開發保持鼓勵的態度,出臺一定政策支持企業技術開發,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政府可以將國企的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情況列入業績考核的范圍,以此來激勵企業高層管理者更加重視相關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對于私企,政府也可以采取相應的鼓勵機制,引導私企管理的信息化。此外,由政府出面在全社會進行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宣傳工作可以提升市場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全面認識。
3.2 培養和引進信息化技術人才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期間需要不斷完善和維護,因此需要同時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信息管理人才。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員工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時刻給予員工危機感和前進的動力。同時,企業還要做好人力資源的管理,積極引入高素質的信息管理人才。企業內要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技能培訓,用提高待遇,改善福利等手段吸引更多人才。管理層要加強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和宣傳力度,上層的重視會讓下層工作更加努力認真。建立企業信息文化,減少信息化建設在實施過程中的阻力。
3.3 避免盲目信息化
為了保證信息化建設的質量,相關的人員一定要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領導人員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要做好全面的籌劃安排,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購買合適的設備及軟件。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急于一時是沒有作用的。首先要做好資料的錄入,為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礎。一般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局域網,只允許內部人員訪問。既保護了內部資料的安全,也使企業內部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溝通更加流暢。內網建設達到一定水平后,可以進行內外一體網的建設,將供應商、戰略盟友、客戶也加入到相應的網絡中去,讓信息化管理滲透到生產、采購、銷售等各個方面。同時,管理人員應該對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有明確的認知,分析信息化系統的發揮情況,不斷改良信息化系統讓系統更適應企業的發展。
3.4 增強管理基礎,健全企業制度
良好的管理基礎、健全的企業制度是信息化管理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建設的速度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計算,發展得快不一定發展得好。另外,即便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統,也不能忽視人的管理作用。如果企業管理人員認為有了信息管理系統就可以隨意決策,那么信息化系統能夠真正發揮的作用就會被限制。相關的人員及單位都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來進行,不斷引進先進的信息系統,提高信息化管理
質量。
4 結語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現代網絡迅猛發展帶來的成果,隨著我國網絡的強勁發展勢頭也必然有著強大的后勁。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來整合企業的資源,能夠更好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讓企業的資源能夠更好的分配,減少成本浪費。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上雖然還存在一些缺陷,但只要企業和政府愿意投入,在未來一定能改善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呂瓅,賈俊美.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3).
[2] 彭常青.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
(責任編輯: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