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存科
【摘 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是教師要做好創新意識的引領,其次教師要將學生的創新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當好創新教育的主板硬盤,更好的為學生的創新能力保駕護航。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科學地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必須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引擎
(1)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或者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的離奇,便是創新。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都是創新。學生也可以創新,但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通過挖掘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是觀眾、是聽眾的模式。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堅實抓手
(1)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
(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3)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三、教師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板硬盤
(1)正確認識學生在課堂中的錯誤行為,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屬于不成熟的個體,在探索中出現一些錯誤是難免的。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而要重在幫助學生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錯誤。作為教師對發展中的個體要以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實行多元化的評價。從客觀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2)多給學生鼓勵、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表示贊賞。學生時期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常常默認教師的評價,而且常以教師的評價衡量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同時,又常從成人的表情或語言判斷對其的評價,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少年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愿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秘的面紗,這種欲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的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
總之,只有建立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學生的創新潛力充分的挖掘出來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景華.《創新教學淺議》[J].北京教育,1999
[2]2013《全日制普通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