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章群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驅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他們從 “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教無定法,但我們切不可照本宣科,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多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英語;趣味教學;激發;融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創設一個趣味性的英語課顯得是多么重要。趣味課堂的創設需要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很多學生英語成績差,總認為英語學科很難學,但究其原因還是他們對英語不感興趣。為此,廣大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
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學生表現出的態度越積極,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產生正遷移,同時也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 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英語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 就是成功了一半。”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 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沒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 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節忌繁、雜、重,(即繁瑣、雜亂、 重復)。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參與而不是旁觀者,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 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一旦 學生出了差錯,不要埋怨訓斥、責怪,要注意糾正錯誤的技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折。一堂課就是一個完 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發展,也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根據不同的情況下課前可給學生設置一個 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放一遍課文錄音,讓學生小結一下課堂主要內容,唱一首歌曲等
總之,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三、問題激趣策略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認知興趣。興趣和問題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引導發現問題,問題可以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造成一種不平衡或造成一種懸念。人不能忍受認知上的不平衡,從而驅使自己采取獲得新知識的行動。蘇霍姆林斯基說:“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質及其因果關系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乃是興趣的主要來源。”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或講解語言知識時,要善于設疑布障,創設問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上的不平衡,從而使學生積極思維和主動探究,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如:教九年級Lesson 15 Feed the World時,教師可設置這樣的問題If farmers have too many apples and can not sell them, can they sell them to the government? If farmers leave their fields free and do not plant anything, can they receive money from the government? 當學生回答“No.”或者“Impossible.”后,教師指出But some farmers in the world can.大多數學生懷著Is it possible?的心情,此時,老師說Please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d out in which countries these farmers are and then tell me why.學生就會主動地去閱讀。
四、課內外相結合
外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 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 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骨干,開展英語 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五、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增強記憶。做到溫故而知新
英語學習的效果,很重要的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熟記,直至最終能學而所用。英語學習普遍面臨著一個遺忘率高的問題,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的英語課時較少,小學生日常能接觸英語機會不多,所處的生活環境沒有實際的語境氛圍,所學英語知識的復現機會少,使所學英語知識無法得到必要的強化,久而久之,容易遺忘。二是小學生自覺性較差,課后又缺少必要的督促和輔導,自己學習的自覺性不高,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夸張手法去彌補上述問題的缺憾,是重要的一點。
總之,學習興趣來源于社會和個人的需要,來源于學習上的成功,來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源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只要我們從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思維的深處發現興趣的源頭,使學生覺得外語學習既有意義又有興趣,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正如《基礎英語》的作者埃克斯利(Eckersley, E.C.)說:“凡是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的方法則是教英語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