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考古學研究與壯學的建立發展

2015-05-04 06:54:53謝崇安
廣西民族研究 2014年5期

[摘要]本文探討了廣西考古學研究與壯學建立發展的關系,認為壯族史的重建是現代考古研究為之奠定的基礎,考古發現還為壯族社會的文明起源發展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學證據,拓寬了壯學跨境跨民族文化比較研究的視野。廣西考古學研究還促進了壯學新研究分支的形成,加強了新時期壯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如何推進今后壯學的持續發展,層出不窮的考古學研究仍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廣西地區;考古學研究;壯學建立和發展

[作者]謝崇安,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C9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4)05-0076-007

壯學是研究壯族與壯族社會的科學,這就決定壯學必須是綜合性的科學研究。壯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弘揚壯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團結,為建設新時期的兩個文明服務。壯學一開始就與考古學不可分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可以說,民族考古就是壯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下面,筆者就按廣西考古發現和研究的現狀,來分析回顧考古學研究在壯學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考古學研究奠定了壯族史前史研究的基礎

(一)舊石器時代考古

壯族是嶺南土著民族,族源錯綜復雜,最終才形成現代龐大的族群。如何追根溯源,光大弘揚壯族優秀傳統文化,因文獻記載缺失,其重任就落在考古學身上。早在1935年,著名學者裴文中等人,就曾到廣西武鳴、桂林等地進行考古調查,他們在一些洞穴遺址發掘到打制石器、溝槽石拍、動物化石等古人類文化遺存。這就意味,廣西土著先民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的石器時代。這些洞穴文化遺存包括有舊石器和新石器兩個階段的遺物,尤其是其中的磨制溝槽石拍,它就是壯族先民——古代越族和南島語族最常用的加工樹皮布的石拍。迄今為止,廣西舊石器考古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廣西百色盆地舊石器文化的發現和研究。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百色舊石器的發現就不斷引起學界的關注,但研究斷代眾說紛紜。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外專家采用裂變徑跡法和氬/氬法,先后測定與石器共存的玻璃隕石,才最終確認百色舊石器的年代上限在距今70萬年~80.3萬年。這就把廣西古人類生活的年代上溯到80多萬年前的早中更新世。百色舊石器研究的進展意義重大,美國《科學》雜志兩次刊載其研究成果,因為它動搖了“莫維士線”的理論。莫維士是美國著名考古學家。莫氏理論認為,以技術傳統劃分,西方是“手斧文化圈”,東方是“砍砸器文化圈”。事實上,百色舊石器中就存在“手斧”。可見早期古人類靈巧的手斧,并非西方獨有。此外,以百色舊石器比較廣西其他地區的舊石器文化遺存,表明在制作工藝的文化源流上,它們之間都表現為一脈相承的發展關系。這樣,我們追溯廣西土著居民——壯侗各民族的史前史就有了科學的依據。

2.柳江人化石的發現。柳江人化石發現于廣西柳江縣的通天巖洞穴,是一個約40歲的男性個體,經人類學家鑒定,為晚期智人化石,屬于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早期類型,年代為距今3萬年左右,與其體質最接近的有日本沖繩縣港川人、廣西柳州大龍潭鯉魚嘴人、桂林甑皮巖人,表明柳江人是蒙古人種南亞類型的祖先。現今學者一般認為,嶺南的壯侗語族先民,從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代以來,其體質特征表現為蒙古人種南亞類型,即處于典型蒙古人種與熱帶黑人種之間的過渡形態。他們與后世的壯侗語族在體質上也有著明顯的繼承發展關系。蒙古人種南亞類型的古人類,還散見于云南和越南北部等地,我們認為具有這一種族特征的古人類,就是兩廣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

3.其他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目前,廣西舊石器時代遺址和古人類化石發現的地點,已經達到50多處。例如,1956年,考古學家在距離柳江人化石地點約2-3公里處的柳州白蓮洞,還發現了距今3.7萬年至7千年的石器時代遺址。經多次發掘,該遺址出土了古人類牙齒化石、大量的動物化石、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結合柳江人化石的發現,表明壯族先民已經在此持續生息繁衍了數萬年之久,該發現可說是重現了大段的壯族史前史,也揭示了廣西舊石器晚期文化如何過渡演變成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歷程。

(二)新石器時代考古

新中國建立以來,新石器時代遺址(約10000~4000年前)的發現遍布廣西各地。重要的遺址有桂林甑皮巖、桂林大巖、資源曉錦、柳州鯉魚嘴、南寧豹子頭、隆安大龍潭、邕寧頂獅山、百色革新橋,以及欽、防地區諸濱海遺址。這些遺址發現了大量墓葬、打制和磨制石器、骨器、陶器等,遺址出土的古人類遺骸,可以為舊石器時代、歷史時代和現代壯侗語族之間的人類體質比較提供中介的形態,能夠證明他們的體質之間具有一脈相承的源流關系。這些新石器文化遺存也能夠較充分地展現遠古壯族先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情景。

例如,桂林甑皮巖出土的動植物遺存,可反映廣譜的采集、捕撈和狩獵的生產方式。欽州等地濱海貝丘遺址出土有蠓蠣啄石器和大量的魚骨、貝殼庖廚垃圾,其生活方式在后世的壯族先民中仍然存在。如《隋書·南蠻傳》載:“南蠻雜類……日蛋、日俍、日俚、日僚……古先所謂百越是也。”《嶺外代答》卷三“蛋蠻”載:“以舟為室,視水如陸,浮生江海者,蛋也。欽之蛋有三:一為魚蛋,善舉網垂綸;二為蠓蛋,善沒海取蠓;三為木蛋,善伐山取材。”邕寧頂獅山遺址的發現,內涵豐富,能夠形象展現出古先民的獨特葬俗及宗教觀,可復原當時的稻作農業、制陶手工業及廣譜采集漁獵捕撈等生活情景,被學術界命名為“頂獅山文化”,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百色革新橋遺址,是罕見的大型石器制造場,能夠展現古人類制作石器的工藝流程,填補了華南史前石器工業研究的空白,因而也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資源曉錦遺址,出土了豐富的栽培稻遺存,為研究廣西壯族先民的史前稻作農業提供了十分可貴的實物資料;隆安大龍潭的大石鏟祭祀遺址的發現,也揭示了壯族先民宗教祭禮的重要方面;欽州那麗獨料遺址出土的陶祖器,也是壯族先民由母系氏族社會演變成為父系氏族社會的一個標志。

上述表明,壯族的古史研究是建立在考古發現的基礎上去追尋她的歷史的。

二、考古學研究填補了壯族歷史時代研究的許多空白

(一)先秦考古

考古發現表明,廣西進入青銅時代的時間較早,如那坡感馱巖遺址就發現了冶鑄青銅器的石鑄范,類似的青銅文化遺存也見于鄰近的越南馮原文化遺址和香港、珠海各地,年代在距今3500年左右。廣西興安、武鳴勉嶺出土的商周式青銅卣,與湖南寧鄉炭河里文化的銅卣如出一轍,炭河里遺址有城址、青銅器生產作坊,這意味壯族先民的“桂國”、“(西)甌”、“路人(駱越)”、“蒼吾”等酋邦方國,至遲在商末周初就與中原王朝進行了交往,可證《逸周書·商書·伊尹朝獻》等有關記載并非向壁虛造。耐人尋味的是,武鳴勉嶺出土的商周式青銅卣,上面的銘文有“天”字族徽,系人體正面站立的象形字,這也見于廣西北流出土的西漢晚期俚人北流型銅鼓的鼓面,此鼓為今存之最大銅鼓,號稱“銅鼓王”。此“天”字與近代水族的水書“人”字及水族馬尾繡圖案的“人”字紋裝飾主題也十分相似。可見,上述廣西青銅文化的考古發現皆為壯侗語族先民的文化遺存當無可疑。

此外,廣西各地都普遍發現了幾何印紋陶與青銅器伴出的越族文化遺址和墓葬,較典型的如有武鳴馬頭墓葬群,這里出土了大量具有地方特點的越式青銅器和石鑄范,有偏刃銅鉞、越式短劍、銅燈炬等。根據文獻記載的族名和地望,廣西學者認為這是壯族先民——駱越人的文化遺存,其年代上限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又如,桂西田東鍋蓋嶺戰國墓出土有石寨山型銅鼓、曲刃一字格短劍、東周式銅戈、越式玉玦等遺物,表明當時的壯族先民與各地人民已經有了密切的交往。

總之,先秦越族文化遺存在兩廣和越南北部地區都有著廣泛的分布,這是復原壯族先民方國文明起源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

(二)秦漢考古

從廣西平樂銀山嶺秦漢墓葬群等遺址的發現來看,當時的土著越人社會已進入了鐵器時代。這些遺址中出土有大量鐵器、秦人兵器、越式幾何印紋陶、越式靴形銅鉞等遺物。鐵器的使用和秦人主持興安靈渠的開鑿,表明大規模的農田開墾、水利灌溉和交通設施建造成為現實,這標志著廣西土著民族社會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發展,也意味廣西各族先民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例如,桂西西林發現的西漢前期銅鼓墓,出土遺物可分為兩組:一組是以銅鼓為主的地方性器物;一組是漢式器物,如有騎馬俑、博局棋盤等。故有可能該墓就是漢朝句町王的墓葬。再如,合浦漢墓群是全國罕見的大遺址,長達20多公里,寬約3公里,發掘出土的珍貴文物不勝枚舉,充分展現了當時東西方人民在海上絲綢之路進行大交流的盛況。漢代桂東南的合浦郡等地和交趾郡地區,其主體民族都是壯族先民——越人,這些漢代文化遺存,也能充分反映越族先民參與絲路交通的情景。例如,包括銅鼓在內的各種精美的鏨刻花紋銅器行銷各地,其制造中心就在合浦和交趾一帶。又如,當時名貴的西方玻璃器經南海絲路輸入中土,也是當地越人最先學會了制造玻璃器。

(三)三國至南朝考古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大動蕩與民族大遷徙和大融合的時期。一方面,壯族先民為首的地方土著民族文化仍然在傳承發展。例如,銅鼓文化在此期間派生出新的家族,除了前期的北流型銅鼓,還流行靈山型銅鼓、冷水沖型銅鼓,這些壯族先民——俚僚人的銅鼓文化還影響到西南和東南亞地區。《太平御覽》卷785引晉裴淵《廣州記》說:“俚僚貴銅鼓”;《陳書·歐陽頒傳》載:歐氏家族成員多任嶺南交州地方長官,“南征夷僚”,“威惠著于百越”,每每貢獻朝廷的方物都有銅鼓。漢至南朝時期廣西與越南北部,均系中國王朝郡(州)縣屬地,考古學者在河內北部發掘的古螺城、龍編城遺址,都有冶鑄銅鼓的作坊和鑄范發現,表明漢官統治是以越人“故俗治”,這時越北的一些銅鼓很接近廣西的北流型和靈山型等蛙飾銅鼓,表明兩地的先民有著密切的交往。

另一方面,自漢代以來,儒學、佛教和道教相繼傳入嶺南之后,對土民社會發展也產生了巨大影響,考古發現也反映出儒學和佛教、道教并行發展的現象。儒學是官方推行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各地葬俗皆有反映,此不贅舉。又如佛教,廣西恭城等地出土的三國至南朝的隨葬瓷器,裝飾花紋上就多見佛像、蓮花紋等佛教文化因素。貴縣出土的“黃龍元年神獸紋銅鏡”,梧州出土的南朝“明如日光神獸紋銅鏡”,都有明顯的道教文化因素。

(四)隋唐至明清考古

秦漢至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廣西各地的中心大邑建立了郡(州)縣制度管轄地方,同時也采用羈縻制度管轄邊遠地區的各族人民。研究羈縻制下的古代壯族社會及其發展演變的規律,也是壯族史研究的重要任務。1934年7月,廣西博物館成立,該館開始肩負服務地方民族文化建設的重任,派員廣為搜集民族歷史文物資料,如有為數不少的歷代銅鼓、藝術品、唐宋明清的碑碣和石刻拓片入藏該館。

新中國建立以來,廣西學者通過長期的田野調查和發掘,發現了豐富的壯族歷史文化遺存,內容包括墓葬及其隨葬品、碑記、石刻藝術、各式壯族村寨及建筑、土司衙門遺址等,結合傳世文獻考證,他們對羈縻制到土司制時期的壯族社會做出了一批出色的研究成果,代表作有:欽州隋唐俚僚豪酋寧氏家族的墓葬與墓碑的調查與研究;上林縣唐代智城峒遺址與韋氏土官的調查與研究,其中的《智城峒碑》、《六合堅固大宅頌碑》是現存的唐代壯族碑刻罕見的精品L4j505。此外,在廣西文物考古學者的努力下,明清時期現存的土司衙門遺址和土司宅邸,現已經被地方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研究學者也逐漸增多。2014年8月,中外學者在壯族莫氏土司衙門所在地廣西忻城縣,召開“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表明廣西的民族考古學研究受到了中外學術界的關注。

三、考古學研究加強了壯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一)考古發現開拓了壯學研究的新領域

1.壯族科技史研究。稻作農業發明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事件,因此研究稻作農業史一直都是顯學。20世紀60年代丁穎院士借助考古學、語言學資料結合生物學研究,首次提出栽培稻的發明者是壯族先民。此后,渡部忠世、游修齡、游汝杰、覃乃昌等中外專家,都先后對東亞南部民族的稻作農業史作過有益的探索。然而,前人的推論,都要接受考古發現的檢驗。迄今考古專家在湘桂走廊的湖南道縣玉蟾巖、廣東翁源青塘、廣西南寧豹子頭、資源曉錦等史前遺址,都發現了距今11000~6000年前左右的栽培稻遺跡。考古發現不僅證實了前人的真知灼見,也為南方民族稻作農業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嶺南壯族先民的園圃農業種植也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例如,距今10000~7000年前的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就出土了一批史前先民采集或種植食用植物的證據,如有櫟屬、棕櫚屬之類的果實;有薯、芋類等塊莖植物;瓜果類的植物利用包括楊梅科、葫蘆科等。廣西各地漢墓中也出土大批植物種實,其中的黃瓜、橄欖、荔枝等種屬都是中國最早的記錄。廣西漢墓還出土有鐵冬青、金銀花,這是先民使用中草藥和飲用涼茶的確證。

可以說,從考古資料探索壯族的古代科技成就,目前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如冶金考古,有北流銅石嶺漢代銅鼓冶鑄遺址的研究、平南六陳漢代冶鐵遺址的研究等。再如,貴縣羅泊灣漢墓已經出土有針灸醫具,后來在廣西武鳴馬頭墓葬又出土了兩枚精致的青銅針。這就印證了《素問·異法方宜論》:“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的記載,從而將壯族先民——甌駱人發明針灸醫術的歷史上推到了西周時期。類似的工作將來仍然大有可為。

2.壯族體質人類學研究。這是壯學中新出現的研究分支,李富強、朱芳武《壯族體質人類學研究》是系統研究壯族古今體質傳承問題的第一部著作。該著立足于廣西考古發現的人體遺骨,結合現代廣西多民族的活體測量數據比較分析,論證了壯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在血緣上與其他侗臺語民族十分相近,而且其遠祖還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此外,該成果還可以為與壯族同根生的民族進行比較研究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專家已經把分子生物學的DNA檢測方法運用到壯族的體質人類學研究當中。

3.銅鼓學成為南方民族考古的顯學。過去,研究壯族史的先驅,一般都是使用文獻、語言學和調查資料。不過也有例外,如奧地利學者F·黑格爾,他當時廣搜我國嶺南及越南等地的傳世銅鼓和相關資料,并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于1902年出版了《東南亞古代金屬鼓》一書,其成果影響極為深遠。因為該著不僅為銅鼓研究提供了劃分類型和斷代的基礎,還指出銅鼓的起源地應當是在東亞南部一帶,其后才流傳到東南亞各地。這表明,F·黑格爾是開了壯學研究新領域——銅鼓學的先河。后來,我們在徐松石于1938年出版的壯學名著《粵江流域人民史》(上海中華書局出版)中,就看到列有“銅鼓研究”一章,其中論述就涉及了嶺南和越南的銅鼓。該著力圖將出土文物結合民族史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承前啟后,一是繼續夯實了銅鼓文化研究的基礎,二是在方法論上也為后來的壯族史研究提供了示范。

從古至今,銅鼓都是壯族為首的南方民族的珍貴文物,是這些稻作民族的文化載體。近代以來,傳世與考古發現的銅鼓在滇、桂、越地區都有大量的保存。因此,銅鼓研究在國內外都先后產生過一些有影響的成果。但其真正成為顯學,卻是從改革開放后開始的。廣西學者利用本身的優勢,先后發表了一批銅鼓研究的重要成果。1980年中國古代銅鼓學術研討會在廣西南寧召開,會后成立了中國古代銅鼓研究學會;蔣廷瑜先生寫作的《銅鼓史話》,1982年出版后獲得全國優秀歷史讀物一等獎。這都是南方民族銅鼓學形成并產生重大影響的標志。此后,廣西學者的《銅鼓藝術研究》、《北流型銅鼓探秘》、《壯族銅鼓研究》等佳作不斷問世。多學科專家通過對銅鼓的研究,在歷史、宗教、民族與民俗、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斐然可觀的成就,這些研究不僅促進了民族考古學、民族學和壯學的建立發展,而且也為保護傳承廣西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二)考古研究加強了壯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1.左江流域崖畫的發現和研究。廣西左江花山壁畫是宏偉的歷史畫卷和民族文化藝術的寶貴遺存,20世紀50年代已被發現,但其年代和族屬不易判斷,經覃圣敏、覃彩鑾諸先生實地調查和研究,用考古類型學的比較方法,確定壁畫中多見的銅鼓、羊角鈕鐘、短劍、環首刀等都是先秦兩漢器物,又以畫面人物作裸體、髡首、赤足、跳蛙姿舞等形象,結合民族史志考察,從而斷定壁畫遺存的族屬,就是斷發、文身的裸國人——駱越先民。這就為壯族文化藝術的追根溯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2.廣西考古發現促進了壯學跨境跨民族文化的比較研究。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壯族學者覃圣敏主編的《壯泰民族傳統文化比較研究》。這部5卷本的巨著采用了不少考古資料,由多位中泰考古學者和民族學者合作完成,對廣西壯族和泰國泰族及其歷史文化做了全方位的比較研究,成果影響巨大,對中泰民族的文化交流與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壯族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問題研究。壯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但只有考古學研究才能為重現壯族燦爛的古代文明提供可能。為此,廣西學者都先后做出了努力的探索。這些民族考古論著都是采用豐富的考古資料,結合民族語言學、民族史志文獻和人類學方法,去論證壯族先民方國文明起源和發展,以及歷史時期壯族先民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例如,桂林甑皮巖和大巖、柳州鯉魚嘴、南寧豹子頭等史前遺址,已經發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陶器。百越先民及其后裔也一直以制陶工藝著稱于世,兩廣地區考古發現的越式幾何印紋硬陶、東漢青瓷,都足以證明古越人卓越的陶瓷工藝成就。但如何運用實驗考古學方法去揭示當時的制陶工藝,是一個學術難題。民族考古學者通過調查靖西等地現存的壯族古老手工燒制陶器的狀況,通過細致的比對研究,復原了先民制陶工藝的一段流程,從而為解決壯族制陶文明起源的一個重要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民族志依據。

研究壯族地區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社會發展,更離不開考古發現。例如,目前廣西學者已經用充分的考古資料證明,青銅時代是壯族先民由原始社會解體過渡到方國酋邦社會形成和繁榮發展的時期。

又如,嶺南先后發現過一批歷史時代的城市遺址,有些城市應當是壯族先民建立的,如越南河內北部發現的古螺城,一般認為是安陽王(蜀王子泮)率軍南下在駱(越)王故城的基礎上再建的王都。更多的城址,則是中央王朝在嶺南各地推行地方郡(州)縣制的反映,也是壯、侗等各族先民與漢族先民互動、融合發展的古代社會縮影。例如,《后漢書·馬援傳》說: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又交趾女子征側及女弟征貳反,攻沒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外六十余城,側自立為王。”可見東漢初期各郡縣治所有城邑已是十分普遍。同傳又載:馬援在平定交趾地區的叛亂后,“援所過輒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再如,廣西浦北縣南流江畔的越州故城遺址,就是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越州刺史陳紹伯建立的,在隋唐時期仍然十分繁榮。《南齊書·州郡志》載:“越州,鎮臨江郡,本合浦北界也。……元徽二年以(陳)紹伯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僚。”這是在州縣制下,漢地方官統治當地壯族先民的寫照。

又如,廣西各民族酒文化豐富多彩,在先秦兩漢,嶺南釀酒業已有較大發展。據蔣廷瑜等諸先生研究,廣西武鳴、興安、恭城等地就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銅酒禮器。貴縣漢墓的《從器志》載有“廚酒十三罌”,還出土一件釀酒工作灶臺模型,十分形象地展現了釀酒作坊生產的過程。《楚辭·九歌》記載:廣西古越人以肉桂所釀之桂酒在戰國時已被楚人用于祭奠之禮。上古漢語又稱“酒”為“醪”(《說文·酉部》云:“醪,汁滓酒也。”),而今之壯語的“酒”發音為“lou”,與上古漢語的“醪”(lou,來紐幽部)讀音相同,兩者當為同源詞。這意味著壯族先民應當是中國釀酒的最早發明者之一。

再如,嶺南漢墓已經多見有隨葬鴨子等家禽的冥器,但還不足以說明誰是最早的馴養者。后來,我們結合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就可以確定,最先將野鴨馴化為家鴨的,也是壯族先民,而且家鴨的馴養是由南向北傳播到中原的。這是壯族對中國古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

4.壯族古代宗教與壯族麼經的研究。研究壯族先民的古代宗教,也離不開考古資料。例如,有學者就指出,左江花山壁畫就是古駱越人舉行農業祭祀的寫照。廣西柳江東漢墓出土的神人面具,就是后世壯、瑤先民儺面具的先聲。壯族傳世鴻篇巨制《麼經布洛陀》,其成書年代和敘事背景,它何時摻入了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因素,還有書中記載的壯族先民的穴居、人工取火、發明冶銅術等等,都必須要結合考古發現才能得到科學的闡明。

5.壯族藝術史與壯族美學研究。廣西考古發掘,呈現了大量精美的民族藝術品和音樂舞蹈資料。如各遺址墓葬出土的鳳燈、蛙飾銅鼓、筑、弦琴、竹笛、瓷腰鼓等,皆彌足珍貴。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蔣廷瑜、吳崇基的《銅鼓藝術研究》、鄭超雄的《壯族審美意識探源》等系列論著。

6.壯族工藝文化研究。大量的考古文化遺存,既是古代先民社會生活的縮影,也是先民生產斗爭和聰明才智的體現,其中的手工藝巧奪天工,門類繁多,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廣西工藝文化》等工藝史論著。例如,壯族先民的陶瓷業生產歷史悠久,其成就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考古發現的廣西陶窯及其產品眾多,永福窯田嶺出土的瓷腰鼓就是現存之壯族“蜂鼓”。又如,壯族先民的紡織業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廣西漢墓出土有多種絲織錦緞和布料,歷史上的壯錦對著名的“蜀錦”也產生過影響。而且,兩廣和越南北部出產的“越布”(細葛布),歷代都是朝廷貢品,如有郁林的“龍鳳葛”等。今后若進一步加強研究力度,是可以形成壯族陶瓷、玉石、紡織工藝學等研究分支的。

7.壯族建筑文化研究。在新時期壯學發展的過程中,壯族建筑文化研究也異軍突起,如有覃彩鑾等諸先生撰寫的《壯侗民族建筑文化》、《壯族干欄文化》等論著。壯族建筑文化源遠流長,今天仍然值得保護、傳承和弘揚。《史記·封禪書》曾載:漢武帝統一嶺南之后,在京城長安重修柏梁臺時,就采納了越巫勇之的建議,“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乃立神明臺、井斡樓……輦道相屬焉。”井斡樓就是嶺南越人的干欄式建筑,其干欄建筑和屋頂的鳥飾藝術形象已見于駱越銅鼓紋飾,兩廣和越北漢墓出土的許多干欄建筑、城樓模型冥器,皆可與文獻記載相印證,也可為古今壯族建筑文化的比較和傳承發展研究提供直觀的實物史料。

結束語

迄今為止,前人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限于篇幅,廣西考古學研究對壯學建立和發展所起到的作用,筆者也實難一一列舉。在本文結束之際,筆者最后強調一下今后應當繼續努力探索的方向。

事實上,要使壯學發展成為歷史積淀深厚、門類齊全、可持續發展的學科,許多重要的基礎研究工作需要繼續夯實,許多學術理論問題尚待學者們去繼續探索闡明。作為民族考古工作而言,仍然是要將本地區的考古學文化資料轉化為歷史性的語言。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是考古專家還需要不斷地獲取更多的考古新發現,另一方面,多學科的專家在立足于考古發現的基礎上,更要進行廣泛的綜合研究,才有可能不斷提高闡明學術問題的能力。因此,不斷提升學科的專業化和整體化水平,這是建設新壯學體系的必由之路。

長期以來,廣西學者都意識到,我們在壯學領域的許多專題研究方面,如政治制度、宗教、藝術、物質文化、天文歷法、科技等等方面,還存在許多空白和薄弱環節。壯學要持續發展,必須要擴大研究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更要加強跨境跨民族文化的比較研究。古今壯族的分布和社會發展是動態的,也不局限于廣西地區,尤其是在東亞南部還存在著可以拓展的巨大研究時空。就此而言,今后的考古發現仍將會層出不窮。因此,考古學研究對于開拓壯學研究的新領域和深化壯學的研究,仍然將會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黃潤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欧美日韩激情|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www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swag国产精品|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91视频区|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婷婷色婷婷|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麻豆精选在线|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婷婷六月色|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久久黄色一级片| 欧美影院久久|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她的性爱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久久婷婷六月| 999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91热爆在线| 亚洲午夜天堂|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日韩色图区|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99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婷婷五月在线| 日本精品影院|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