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印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檔案館是檔案事業的主體,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揮館藏檔案資源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檔案館的文化功能,加大檔案文化建設力度,體現檔案資源的價值和檔案文化的魅力,為歷史文化研究和社會先進文化服務?是我們每一個檔案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檔案館是先進文化建設的生力軍
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需要檔案館的支持與參與。無論是對傳統的把握,還是結合時代精神的選擇,都需要檔案館的參與。如果沒有檔案館對前人形成的歷史記錄的收藏,就不可能對文化傳統進行全面把握,文化的創新就失去了基礎;而檔案特有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也使它成為先進文化宣傳教育的生動素材;檔案館獨特的文化魅力,又使得它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長期以來,檔案館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發展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先進文化建設的生力軍。
二、檔案館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首先,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記載了前人的文化實踐,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是文化延續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代文化產品內容信息的重要來源,當代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檔案館的信息資源支持。編史修志離不開檔案館;文化研究離不開檔案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以及文化資源的管理也離不開檔案館的參與。多年的實踐證明,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檔案在文化產品的開發、文化服務的傳播、文化遺產的管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檔案館還是一種文化物質資源。發揮保管優勢,開展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寄存、加工、搶救、保護工作;發揮場所作用,開展各種公共文化活動;體現綜合文化內涵,成為文化旅游、文化休閑的景點;展示知識魅力,成為“第二課堂”等等,都是基于檔案館特有的文化物質資源,為社會提供的文化服務。
檔案館還創造了一系列的文化產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看到由檔案館制作或參與制作的圖書、報紙、雜志、電視片、電影、展覽等。檔案館文化服務的提供、文化產品的制作,使得檔案館的文化性質越來越突出,成為社會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員,在社會文化體系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三、實施“四項建設”,增強檔案館的文化素質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檔案館應積極實施“四項建設”,進一步增強素質,為充分發揮檔案館的文化功能、促進先進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1.構建新型的檔案館工作系統,為其功能的發揮提供高效的主體。一是從組織結構上,根據檔案館的功能需要和資源組織管理開發的一般規律,檔案館應設置檔案收集整理、保管保護、利用服務、編輯研究、展覽公關等部門。由于國家對事業單位內設機構控制很嚴,加上我們對檔案館功能的定位的滯后,當前絕大多數的檔案館都是以檔案保管為中心。而沒有從資源的角度,按照資源組織、管理、開發規律和流程設置職能部門。這種制度安排把檔案館的資源投入嚴格地限制在檔案的保管和一般意義的提供利用上,很難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大有作為。實現檔案館的文化價值,必須對檔案館的內部組織結構特別是橫向職能部門結構按照資源管理的要求進行重新構建,建立以資源保護與開發并重的新型檔案館組織結構。二是人才隊伍建設。在新形勢下,檔案館要充分發揮其文化功能,必須有一支思想先進、學識廣博、業務熟練、精通管理、與時俱進的檔案人才隊伍。通過微觀培育、宏觀配置,逐步建立一支與新時期文化發展、文化服務相適應的干部隊伍,努力構建新型的檔案館工作系統,為檔案館文化功能的發揮提供有效的主體。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其功能的發揮提供廣闊的平臺。檔案館要充分發揮其文化功能,必須十分重視檔案館基礎設施建設。檔案館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一座集科學技術和民族藝術、審美情趣、專業特征為一體的檔案館建筑,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通過造型、裝飾給人以“凝固的音樂、立體的講話”的認同,使檔案館內容與形式,內在與外在統一起來。二是配備保管保護設施設備,確保檔案安全,最大限度延長檔案壽命,滿足文化記憶與儲存需要。三是要健全利用服務設備設施,突出檔案館的文化性,滿足文化傳播、教育、休閑、發展的需要,為文化功能的拓展提供物質基礎。
3.加強檔案資源建設,為其功能的發揮提供豐富的資源。一是要從維護社會記憶的高度出發做好檔案收集工作,解決資源量的積聚問題。凡是在記憶和延續社會經濟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典型意義的檔案都應該及時收集進館。應設立專項經費、成立專門機構,實施“社會記憶工程”,重點抓好黨委政府重大活動的聲像記錄、名產名勝名人檔案材料、社會散存珍貴檔案資料的收集征集工作,廣集博藏,把檔案館建設成為本地歷史文化的存儲基地。二是從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高度出發做好檔案整理工作,促進檔案資源質量的提高。三是從便于利用和開發的角度出發做好資源整合工作,促進檔案價值的有效發揮。積極參與到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將圖書館、檔案館的信息虛擬連接到一起,共同構建文獻信息平臺,打造文化資源航母,形成信息合力,增強信息的全面性、系統性。
4.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為其功能的發揮提高效率。全面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檔案館傳統的工作模式進行根本性改造,賦予檔案館文化服務的高效率。信息化建設是新時代檔案館提高效率的手段和方式。檔案館要加快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檔案館信息化提供平臺,加強檔案數據庫建設,為檔案信息化提供系統有序的信息儲備。還要注重網站建設,在公眾網和政務網上建立開通檔案館網站,開展網上利用,舉辦網上展覽,公布檔案信息,舉辦文化論壇。在已開通檔案網站的基礎上,增加歷史文化內容,增強網站的公眾性和知識趣味性,逐步從檔案網站轉化為本地歷史文化門戶網站,成為檔案館聯系社會的窗口,展示自己文化魅力的重要渠道。
四、突出“三個重點”,充分展示檔案館的文化魅力
一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努力弘揚社會主義新文化。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通過舉辦展覽,讓事實說話,告訴人們偉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逐步在全社會形成建設(下轉第20頁)(上接第4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理想;引導社會公眾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把個人目標統一到集體目標上;發揮歷史的感染力,組織正反兩方面的實例,教育和引導社會成員樹立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積極履行社會教育的職責,發揮其知識寶庫、文化媒介的作用,深入挖掘資源潛力,通過建立“學習中心”、“第二課堂”等形式,大力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社會成員的科學文化素質。二是以資源開發為重點,促進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發展。開發檔案館文化資源,不僅僅是檔案館自身文化功能實現的問題,而且也關系到文化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的問題。但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檔案館資源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無論是文化信息資源還是文化物質資源開發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剩余。今后,檔案館應以創新為動力,通過體制創新、方式創新,突破制約資源開發利用的屏障,創造更好的環境,建立高效的機制,深入挖掘檔案館文化資源,為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資源服務。三是以服務大眾為重點,豐富公眾文化休閑。在休閑特征日益明顯的新時期,檔案館應樹立起構建公眾文化休閑中心這個目標,敞開大門,讓公眾隨時到檔案館看文件、到檔案館看檔案、到檔案館看展覽,暫時離開塵世的喧囂,和歷史近距離接觸,尋根懷舊,文化消遣,為公眾增加一個新的文化休閑場所,提供一些新的文化休閑項目。
檔案文化宣傳活動是傳播檔案文化知識、擴大檔案文化宣傳、吸引廣大群眾參與的有效方式,是繁榮檔案文化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檔案宣傳月、檔案館開放日、檔案夏令營、家庭建檔、檔案成果展示、檔案休閑沙龍等各種和檔案有關的活動,吸引社會公眾、青少年和離退休老人參加。進一步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特別是充分利用好檔案館空間組織各項活動。形成檔案文化活動的陣地,廣泛吸引更多的群眾到檔案館來參加活動。真正使檔案館成為活動陣地、活動的場所,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地方。
(作者單位:張家口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