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雯
2014年過去,不少人都會對這一年進行盤點,對邯鄲市檔案局副局長孫沂來說,201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是充滿了她平生無數第一次的一年,成為回憶,更成為一個里程碑,激勵她奮力前行。
巾幗不能讓須眉
2014年,是全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長效機制建設年,邯鄲市檔案局接到任務,需要派駐進村工作組,孫沂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要求帶隊下鄉。
孫沂是位年輕的軍轉女干部,在領導崗位上工作尚不滿一年。孫沂是在第一時間提出下鄉的,她提出后,局黨組還是決定指派另一位男同志帶隊。局領導有局領導的考慮,孫沂在家上有80歲的老父母跟她一起生活,下有兒子要在2014年參加中考,她這樣的實際情況,領導照顧情有可原。可是孫沂不這么想,她說居家過日子,誰家都有不方便的時候,總不能為了小家,工作都不干了吧?再說,我從18歲就在部隊,沒有基層工作經驗,這次權當是對我的一次鍛煉,就給我一個鍛煉的機會吧。
冰心說,沒有女子,這世界就少了50%的真,60%的善,70%的美。孫沂就是對冰心這話的完美詮釋者。她自己回家做工作,父母心疼,愛人不理解,孩子委屈,這些都是她要面對的實際,需要她一一破解。對父母,她說自己18歲離家去青海,軍旅生活這么多年,摔打出來一個健康開朗的女干部,正是能干事的時候,我不干誰干?對愛人,她知道這一年家庭的擔子要壓在他身上,歉意地說,就一年,給我一年時間好嗎?對孩子,她說男孩子總要長大,總要自己一個人去面對世界,那就從現在做起吧!
安撫好家庭,孫沂在邯鄲市檔案局黨組會上正式提出下鄉的要求。坦誠的態度、敢于擔當的精神讓班子成員信服。檔案局黨組為保證工作組的能力,特別選派了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廉學波處長、有先進的數字管理知識的付向軍副處長協助她。就這樣,孫沂打點行李,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永年縣南沿村鎮南街村。
紅妝女展崢嶸顏
初進南沿村鎮南街村,大多數村民并不看好他們,覺得檔案局派來的工作組,沒錢,組長還是個女的,根本是在應付上級任務。孫沂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倔強的她有自己的打算自己的方法。部隊的培養,青藏高原的洗禮,讓孫沂嬌小的身體里有一顆堅強的心。她鼓勵同志們,咱首先是宣傳員,村民不通咱就宣傳,把黨的惠民政策講給每家每戶每個人聽。
在村里走家串戶時,孫沂總是一張笑臉進門,微笑著聽取村里的人建議,笑語盈盈入情入理地談著她的想法,站在村里人的地位想問題,做事情。走訪村里的老黨員時,孫沂端莊大方的衣著,干脆利索、雷厲風行的作風,走到哪都讓人賞心悅目。農村工作難搞,難就難在農民的思想上。千百年來傳下來的習俗,哪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要改變鄉村面貌,就得破解農民的“發動難、組織難、推動難、資金保障難、成果保持難”的五大難題。尤其是農民千百年留下的生活習慣,使他們更愿意安于現狀。對農民來說,他們已經過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不愿意折騰了。但孫沂堅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她和同事們在南街村設立“美麗庭院”示范戶,讓村民有榮譽感,流動紅旗每周評選,讓村民自己評選心目中的“美麗庭院”,調動起群眾戶看戶、人看人、比著搞環境的積極性。農村面貌要提升,力量在群眾,組織靠干部,全村分成五片,村干部每人一片,哪片出現問題,分包干部負責到底。有時候頭天清除走的垃圾場,第二天又有人圖方便倒在那里,孫沂和她的工作組就挨門挨戶地去說,說衛生條件,說生存環境,說美麗家園關系到每個家庭每個人,說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
孫沂自己就是位美麗的城市女性,她告訴南街村人,不用羨慕城里人,只要咱努力,咱村會變得比城里更好!“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咱能過上神仙日子,哪個神仙不喜歡干凈漂亮啊?一個女性的柔韌與執著,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正是她的倔強努力為推進南街村改造提升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南街村先后開展了“四清四化”活動,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清危房;經過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后的南街村,街道變漂亮了,春天種的樹活了,在街道兩旁,在夏日的陽光下搖曳,南街村的村民臉上的表情都變了。
女兒胸襟堪比天
每一片變化的村貌,每一位親切的村民,都是孫沂的欣慰,也是她用不為人知的付出換來的。
春天樹苗到村的時候,正是兒子中考的沖刺階段。以前媽媽在家,中午回家總有熱菜熱湯等著,現在媽媽下鄉了,孩子只好在外面湊合,冷的熱的,饑一頓飽一頓。孩子病了,正是種樹要緊的時候,無法分身的孫沂已經顧不得孩子,那就用更大的力氣去種樹,她跟村民一起挖坑澆水,暢想著綠樹成蔭的情景,她笑著說等樹長大了神仙都會眼熱咱這地兒!沒人知道她牽掛著病中的孩子,沒人知道她笑臉后的堅持,她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跟她一起分擔的孩子!
南街村主要經濟植物是蒜苔,抽苔的時候就那么幾天,全村都得全力以赴到地里抽苔。工作組的同志急村民所急,工作做到了田間地頭,一邊幫村民抽苔,一邊宣傳黨的惠民政策,還利用網絡聯系外地客商高價收購。大雨傾盆,正在地里干活的工作組同志,沒拿雨具,村民見狀,把自己的雨衣送給他們,并用三輪車把他們送回駐地。工作組就是這樣跟村民們打成了一片,成為村里的一部分。
炎炎夏日,父親生病住院時,孫沂正奔波在為村里申請資金的路上。孫沂是家里唯一的女兒,父親一直跟她一起住,父親偏她愛她,她每取得一點成績,父親比她還高興,馬上告知所有親友。可現在她卻不能為病床上的父親親手捧上一杯水!父親在電話里還只管囑咐她:多給村里辦點實事,我有醫生護士管著挺好的,你不用牽掛!父親沒有告訴她,手術前他的血壓陡升至二百多,家人也沒有告訴她,手術后等病理結果有多焦灼!多為村民辦點事兒,這是父親的話,是家人的理解,也是她的行動。這一年里,南街村的一位村民,因身體不好,被孫沂和她的工作組同志們惦記著,每次回市里,都忘不了給他帶藥。
初秋時節,兒子要到外地求學,少小離家的孩子,多想讓媽媽送一送,哪怕被媽媽嘮叨幾句都好。可是孫沂正趁雙休日找律師,籌劃著組織市里的律師到村里舉辦義務法律咨詢活動……大客車下,上百名第一次出門的孩子,人人身邊都有媽媽陪著,媽媽們不放心地囑咐著孩子,只有她的兒子,眼睛固執地看著地,不去看別人的媽媽。車開了,別的孩子都擁在車窗邊跟家人揮手,只有她的孩子眼睛倔強地盯住車頂,咬著唇不讓眼淚流出來。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可誰又知道一個少年,獨自起程去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時,有多需要母親的關懷撫慰?看到村里的孩子放學回家時,撲向在門口迎接的媽媽,孫沂的心就會很痛,孩子,你要堅強,就如媽媽現在一樣!
孫沂一直提醒自己,她是黨派到南街村的干部,她代表的是黨的形象。2014年,群眾路線教育時,檔案局黨組曾把學習會開到南街村,她的下鄉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她絕不會懈怠!從她下到南街村那天起,她就不再是單純的女兒和母親,她有了一村需要她牽掛的人,為了這一村人,她只能忍痛舍棄她自己的女兒情、母親意。
咱村多個俊閨女
迎來2015年的同時,孫沂和她的工作組也迎來了豐碩的成果。
經過一年的奔波努力,南街村沒有辜負孫沂和她的工作組。1000多米經過硬化的路面,村民們雨天出門不再是一腳泥;路邊新栽的小樹已成行;太陽能路燈在傍晚準時亮起;解決了用電容量問題,村民再不用擔心用電高峰時冰箱里的食物保鮮問題;曾經雜亂的市場變的井然有序;街道兩旁的墻體清洗粉刷后變得賞心悅目,村莊配備“美容師”后,清晨迎接村民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29路車原來不到南街村,村民想搭29路車進城,得多走五六公里的路。在孫沂多方協調努力下,29路終于東延路過南街村,村民們進城方便又實惠;南街村村委在工作組的幫助下,規范辦公軟件,公文格式;孫沂又發揮自身優勢,給村里配備了檔案柜,并建立健全了村級檔案,得到上級部門的表揚……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萬好不如老百姓說好。南街村的村民,對孫沂和她的工作組已經像對村里人一樣,話里話外透著親熱,一口一個咱村,咱們,把她當成自己村的閨女了。村民對她的滿腔熱誠,對她一年來全心全意的努力的認同,這是村民的喝彩,不華麗卻發自內心。現在的她走在南街村的街道上,村民跟她打招呼時臉上的笑容,像一朵朵綻放的花,那是她全心全意祈盼的,是她用心血、汗水澆灌的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