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剛
【摘 要】口頭交際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培養口頭交際能力主要在于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興趣,引發情感,拓展思路,搜集素材,創造生活情感;勇于交流,展示自我,互動交流,增強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評議,培養交際習慣和能力;總結口語交際,鞏固事情要點,為寫作作準備;讓性格內向和不善交際的學生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口頭交際能力。
【關鍵詞】口頭交際能力 培養 交流
交際是人們生活中的普遍現象。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交際。尤其是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交際面的日益擴大,交際頻率的日益加快,交際的效率更高,交際的觀念和方式也不斷改變。因此,掌握交際的一些原理和實務,就成為了現代人的必需。這就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而每個人只有通過社會化過程才會獲得社會性。如何讓學生樂于交際,善于交際,在學生之間雙向互動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口語交際興趣,引發情感
首先老師發揮主導作用,老師既是口語交際的倡導者又是口語交際者。老師以導入的最佳藝術形式,進行開場白,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幾句美妙語句,勾畫出口交際的目的、內容,提出令人遐想的問題。如《童年的回憶》這一課。老師有激情地敘述:童年是一幅畫,畫中有我們的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場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童年也是一壇成年老酒,讓我們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童年的哪些事會把我們帶回如昨天一樣往事的回憶,說不定我們從在祖父的園子看老牛吃草等會聯想到童年的生活。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
二、拓展思路,搜集素材,創造生活情感
口語交際的素材來源于豐富的生活。生活能為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交際素材。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零距離互動,深入各小組,啟發誘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打開學生記憶的大門,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玩耍過的地方,經過的場景,這會讓他們興奮不已。說的時候要按一定順序說出事情的經過,做到胸中有數。
三、勇于交流,展示自我,互動交流,增強口頭表達能力
老師轉換角色,以聽眾的身份,加入到小組交流的學生中去,成為學生的伙伴,進入交際情境。其間隨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童年的傻事、趣事。如,生甲:“我過年時偷喝爸爸的白酒。” 生乙:“我偷看母雞下蛋。”生丙:“我為小雞接生。”生丁:“我用清水淘鹽。”大家以表演的形式,聲情并茂具體形象的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四、組織評議,培養交際習慣和能力
小組交流時,讓學生用心傾聽、真誠合作,要求大家在表現自我的同時要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述,注意學習別人的長處,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還可以就聽到的情況作以補充,取長補短。小組長對本組的發言進行評議,評議著重圍繞是否有條有理展開,同時是否恰當運用文明用語、肢體語言,也要予以評價,從而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五、總結口語交際,鞏固事情要點,為寫作作準備
小組長與老師互相配合,匯報總結。匯報交流好的,予以鼓勵,如總結語:童年充滿了純真和情趣,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憧憬,令人難忘和留戀。我們在記憶中搜尋這些素材,想象中重溫了那如夢幻似的快樂時光,這節課我們走進了童年,展現了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師重點板書,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為寫好《同年的回憶》打好基礎。
六、讓性格內向和不善交際的學生動起來
有些學生不善言談與交際,常常處于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之中。更有些學生,在自己最親近的人(如父母、好友等)面前能說會道、滔滔不絕,表現得很自如。但是到了一些特殊環境,特別是在自己的老師、生人、優秀的異性面前,大眾場合等,就啞口無言,不自在、緊張和臉紅,盡管他們迫切想改變自己,渴望與別人接觸、交流,更希望被他人接納、肯定、尊重、贊賞,這些學生,我們在生活中可經常試著主動和他們聊天,陪他們玩耍,讓他們的心曬曬太陽。使他們主動加入集體之中。
總之,口語交際課要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深挖學生潛力,張揚個性,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