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基柳
【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過程 ,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究結果,其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對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其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研究性學習 培養 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簡而言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級的、主動的學習過程,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探案結果,并運用探究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作為高效課堂的一種新模式,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了當前學校推行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思想品德課本里的理念可以幫助培養人的品質和端正人的態度,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取認知,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正是我們培養學生的目標之一。“求才先育人”說的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二、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生課題的參與者,指導課題研究的合作者。研究性學習詮釋的是“以人為本”的師生觀。教師的地位由選擇者、組織者、計劃者、決定者和評價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輔導者、幫助者、合作者和參與者轉換。要提倡師生間真誠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學習。“傾聽、理解、合作”將構成研究性學習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言道:“親其師,則信其道矣。”教師除在資料信息來源、思路點撥、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指導外,還要做好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協調者,創設輕松的活動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證學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積極性。思想品德課中的“平等、和諧”的關系,在這里得到進一步升華,同樣也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課的魅力。
三、有利于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功,都能得到別人的贊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力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形成“我的學習我做主”,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有利于學生思維、應變能力的培養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思想品德課中,形勢的發展很迅速,信息傳播也很快。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比如課本里《方法論》這一知識點,就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識點,如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規律具有客觀性、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等。只有思維應變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融會貫通。
五、有利于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個團隊的發展與興旺,離不開一個領隊的指揮,同樣一個班級的前進與后退,也離不開一個好教師。研究性學習的開設,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而且還要具備針對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學習中課題研究的內容往往是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尤其對思想品德這種綜合性比較高的學科來說,更是如此。有的內容學生占有的資料甚至比教師要多,特別是信息發達的這個時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師為擴大知識面,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指導能力而繼續進修,這有利于提高整個師資隊伍的水平。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六、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
研究性學習著重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要求各成員發揮各自的特長、能力,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以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俗話說,“十個士兵不如一個將軍”,如果沒有將軍組織與協調,十個士兵是很難協同作戰的。同樣,一個班級、一個集體,如果不合作,也是很難取得進步的。
七、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精神的培養是21世紀教育的制高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落腳點之一。從國家層面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同時創新能力也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例如,在講經濟常識“價值規律與市場經濟”的特征時,我們可以設置這么一個情境:不找市長找市場。讓學生弄清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提出問題“計劃經濟下為什么要找市長,而市場經濟下要找市場”,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尋求答案,并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整理、歸納,形成他們對兩種“經濟體制”的認識。
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課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既符合當前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要求,又消除了傳統教育模式帶給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消極影響。通過個人或小組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和直接經驗,養成協作、創新精神和科學求真的態度,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