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在實際教學中聽得最多的議論聲就是“分層次教學會不會使差的更差,好的更好?”其實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符合課堂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符合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客觀存在差異的實際。它既適合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又符合教學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做到有的放矢,區(qū)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與自信,切實擺脫“潛在退學”和“吃不飽”現(xiàn)象。那么“分層次教學”究竟應如何實施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分組策略
在語文分層教學中,首先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接班后要對全班學生逐一進行談話和了解,依據(jù)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和智力因素,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為競賽組,占總數(shù)的2O%,B層為提高組,占總數(shù)的50%;C層為基礎組,約占總數(shù)的30%。但是要做好學生的工作,表明這種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檢測,如果發(fā)現(xiàn)競賽組的的學生達不到要求就降到提高組,同樣,基礎租的學生如果成績進步表現(xiàn)優(yōu)異也可以調到提高組甚至競賽組。這樣分組后,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課堂教學將更為有效。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旦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大為提高,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二、課堂及課后分層的具體做法
1.提問分層
提問是一種極古老也極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常常為我們所忽視。因為很多提問既沒有科學的依據(jù)也沒有科學的設計,常常老師“一問到底”,學生“一聲不吭”,最后或是“自問自答”或是整個教學過程全由學生“討論探究”“自由發(fā)問”,其結果可想而知。但實行提問分層后既可以讓所有的人有話說,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師生積極互動,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課堂提問要篩選不同的內容,做到分層次提問。針對C層學生,多問一些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比如識記類和了解類,對他們思維上的”閃光點”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表揚,促進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A層學生,讓他們回答有深度、有難度的問題,適時地追問,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例如C組的學生基礎較差,在提問時可以是讀生字詞,了解作家生平;而B組的學生要嘗試分析課文;而A組的學生就要鼓勵他們提出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或者在課堂摹寫中出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達到個體的進步發(fā)展,整體的提高優(yōu)化。
2.授課分層
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在傳授同一教材內容時,應根據(jù)三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區(qū)別對待。C層的學生求實,B層的學生求高,A層的學生求活。在達到目標的途徑上,始終貫徹“低點起步、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原則適當放慢速度,給B、C層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使全班學生都跟上教學節(jié)奏。如:在講授基礎知識時,重點放在B、C層學生上,力求夯實基礎,落實雙基;在講授拓展題時,重點放在A層學生上,點拔學生思路,開發(fā)其思維,培養(yǎng)其能力。而在自學時,對B、C層學生,教師的指導應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梯度”,給“學困生”以更多的關懷和激勵,而對A層學生設計的問題難度可大些。力爭讓中、下層學生“吃得了”,讓學優(yōu)生“吃得飽”,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3.作業(yè)分層
同樣一份作業(yè),有人用20分鐘完成的作業(yè),有人用一個小時都不能解決。所以老師要求交作業(yè)時,抄作業(yè)和欠作業(yè)就是“家常便飯”。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從來就是“吃大鍋飯”和“一把尺子”量到底,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上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為此,作為教師應該從作業(yè)布置中承認學生個體智力的差異,努力減輕他們學習上的壓力和負擔,只有讓學生嘗試成功的機會,收獲學習上的快樂,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應從鞏固知識、檢查缺漏、培養(yǎng)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設計多層次作業(yè),供不同層次學生使用。選擇作業(yè)題時,要適當擴大習題跨度,分必做、選做、思考等幾種,必做和選做題結合。必做題是所有學生都應完成的基本題,選做和思考題只要求A層學生或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例如,針對《廣告專題》,C組分類收集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B組在C組的基礎上能夠對廣告進行評價和鑒賞,A組能在前兩者基礎之上進行廣告的創(chuàng)設。在批改作業(yè)時,對B、C兩層學生的作業(yè)要特別仔細些,如有時間可以進行面批。對A層學生可以同他們探討較深入的拓展思維的問題,或向他們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4.評測分層
以語文試卷為例,同樣的90分基礎知識測評題,有的學生得七八十來分,有的得五六十來分,還有的才得二三十來分,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就要進行評測分層。分層評測,就是對優(yōu)、中、差作業(yè)的評價不按固定標準。對C組學生判分適當放松,對A組學生判分適當從嚴。例如:試卷中設計基礎題、中檔題和拔高題,另外,讓同組之間比作業(yè)的速度,比作業(yè)的準確性。再比如同是60分的作文,在寫滿600字、選材立意準確的基礎上,A組要選材、立意新穎,過渡自然,有較強的語言表現(xiàn)力;而C組的學生只要能敘事清楚就行。這樣的分類評價,人人可以找到學習的目標,人人可以找到競爭的對手,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實際教學中,分層次教學的確給每個學生帶來了展現(xiàn)自我能力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和動力。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同時分層教學也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并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促進教育的和諧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