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萍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對象之一。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可持續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我國經濟轉型的今天,中小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方向必將影響轉型的成敗,也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家的經濟結構和市場經濟的調控。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濟;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9-0008-02
中小企業是指規模比較小的企業,由于規模和資金等問題,中小企業一般用人比較少,管理相對簡單,管理層大多以業主為主,管理形式也相對單一,很少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受政策的偏向性的影響較小,又因為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的組成相對簡單,對于管理知識和組織的優化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容易受業主主觀因素的影響。
一、中小企業的特點
中小企業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較之大型企業和集團企業,中小企業有著自身特有的特點。
(一)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和融資渠道相對較少,因此抗風險的能力相對薄弱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規模較小,利潤較之大型企業有著極大的差距,在融資渠道上大多以銀行貸款為主,而一些商業銀行是中小企業貸款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而商業銀行的貸款資源配置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相對較少,又因為中小企業容易受到債務失衡和信用評定的影響,因此造成了部分貸款比較困難。而另一方面金融風險對中小企業也會造成一定的沖擊,一些結構簡單和對金融依賴的中小企業對于金融風險的抗風險能力差,也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對于社會責任認知不足,對于企業文化的構建存在偏差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積極投身社會福利事業,利用企業的資源創造出優質的產品是中小企業必要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文化的精髓。但由于企業責任的投入大,回報小,企業文化的構建時間周期長等原因,造成了一些中小企業片面地追求利潤地最大化,盡可能地壓縮成本。
(三)中小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
中小企業的經營范圍有限,產品結構比較單一,一般中小企業沒有巨額的固定資產,雖然不能大批量地發揮裝備技術優勢,但“小而專”的生產模式使得他們能夠很快地適應市場變化,對產品結構和營銷策略做出調整,以便滿足社會和人們對于個性化的需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也開始發揮自身的優勢,將“小而專”的特點更多地應用在企業合作、協同發展上,建立比較穩固地合作模式。例如溫州的中小企業,利用家庭企業的經營模式,再結合電子商務的營銷手段,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師范作用。
(四)中小企業的經營范圍廣
中小企業的經營范圍比較廣,較之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廣泛分布在第三產業,而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中小企業也有著比較廣的覆蓋面,但由于第一和第二產業成本比較高,尋求的利潤較小,但中小企業是市場多樣化的保證。由于中小企業的機動靈活性,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產品更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的需求,既可以批量進行生產,也可以單一地對產品進行定制。中小企業的另一特點是經營地點比較分散,地點的分散性雖然很難形成規模,但更能貼近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零售業,中小企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是企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科技創新能力要求較高的今天,中小企業的靈活性更能夠提升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更能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和實現資源的優化重組。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決定了中國市場經濟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也決定了國家的市場經濟結構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二、 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方向
(一)中小企業的布局將實行“小而特”的模式
中小企業的困境決定了中小企業必須合理進行技術變革,合理進行創新,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更可能地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中小企業的小型化特點更能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寬松的市場環境也為中小企業的“小而特”特點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將更加多元化
過去的中小企業多依賴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而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大型企業和集團占據了較多的資源和利潤,中小企業只能在邊緣產業進行發展,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尋求發展的機遇也比較少。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新型經濟刺激的影響,未來的中小企業將由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發展的模式也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也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外資合作模式也為成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之一。
(三)中小企業的營銷模式呈現多樣性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門戶網站的建設和電子商務營銷成為中小企業改革的重點,也是中小企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并將其轉化成利潤的重要方式之一。門戶網站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宣傳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的精髓,是外界了解中小企業文化的窗口。而電子商務是便捷的營銷模式,也是和消費者直接溝通,改善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小企業的營銷模式多樣性還表現于中小企業對于產品的包裝和宣傳的重視,除了必要的廣告投入之外,對于營銷人才的培養更多地傾向于高校與企業相結合。高校能夠培養更加專業的營銷人才,而中小企業則能為人才提高實習的崗位,利用自身的資源培養適合自己公司發展的儲備型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和未來營銷的專業化奠定基礎。
(四)科技的進步倒逼中小企業管理革新和技術革新
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技術落后和耗能較大的資源型中小企業必將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所淘汰,而趨勢的發展則會直接或間接地倒逼企業進行技術和管理改革,只有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因此,管理科學化、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成為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轉型以及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已經開始優化中小企業的產品結構,已經開始讓中小企業進行變革。
(五)中小企業在競爭中逐漸以相互協作為主,競爭關系開始復雜化
經濟和政治全球化使得各個企業很難在一定時間內形成壟斷,與此同時,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也越來越多。合作共贏的模式既可以減少資源的消耗,又可以充分發揮各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降低生產的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而各行業之間的競爭關系,也因為合作對象的復雜性而變得更加復雜。合理的競爭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保持中小企業活力的催化劑。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既是市場經濟的體現,也是中小企業實發展和創新的保證。
三、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政策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于中小企業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對于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引起了他們足夠的重視,因此在宏觀上對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些幫助。
首先,國家、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保駕護航。國家、政府和相關部門為中小企業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律體系的建設一方面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制度標準,另一方面法律體系也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保駕護航。法律的公正性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競爭環境,也避免了因為大型企業的資源壟斷造成的行業的壟斷,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法律的普適性為中小企業的管理和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參考的標準,勞務關系等問題也可以依靠法律法規進行解決,避免了公司與員工因為矛盾造成的企業停滯和企業財產的損壞,也為企業的核心機密等提供了必要的維權渠道和保密渠道。
其次,國家和社會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國家和社會通過開展定期的中小企業展銷會、商品洽談會以及人才交流和招聘會等形式,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展銷會和商品洽談會的開展不僅僅是產品的推廣,也是中小企業展現企業文化、開展國內外市場、學習其他企業先進管理和營銷經驗的平臺。展銷會和商品洽談會是一個中小企業展現自我的窗口,而中小企業的文化交流和人際渠道也可以通過展銷會和洽談會等形式進行,也可以為他們的融資渠道和企業合作提高一個機會。
中小企業的另一問題是如何吸收人才。除了在門戶網站公開招聘以外,人才交流會和招聘會也是中小企業吸收人才的良好平臺。尤其是高校人才交流會和招聘會,既是發揮校企合作的雙贏作用,也是利用招聘會的機會將專業的人才納入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機遇。
最后,國家和社會的監督是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有效反饋。國家和社會的監督是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有效反饋。一方面,國家和社會尤其是媒體的監督可以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找出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科學地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及時地反饋有利于糾正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并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計劃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整。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國經濟轉型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因此,研究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渠道,既要國家和社會的努力,也需要管理者科學制訂發展計劃,合理布局,積極創新,只有這樣中小企業才能夠良好有序的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曉紅.中小民營企業組織變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4,(20).
[2] 何國勇,徐長生.比較優勢、后發優勢與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J].經濟學家,2004,(5).
[3] 汪曉春.企業競爭力和競爭優勢:內涵、成果和趨勢[J].經濟管理,2004,(20).
[4] 趙永剛.新型工業化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J].生態經濟,2004,(10).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