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鳳
(平頂山學院體育系,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太極柔力球運動在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的開展現狀與分析
趙金鳳
(平頂山學院體育系,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邏輯分析等方法,對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的開展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對現狀的深入分析,了解了影響平頂山市太極柔力球推廣和普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健立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加大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媒體宣傳力度,舉辦各種交流活動等有利于推動其發展的建議.
平頂山市;太極柔力球;社區體育
21世紀,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戰略任務之一.社區體育是以基層的社區為地域范圍,以社區內的體育器材、設施以及自然資源為物質基礎,以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滿足社區居民娛樂、健身的需求,加深社區內居民之間的情感為目的,以其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獲得健美樂為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1].太極柔力球是一項新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全身性的有氧運動,動作圓靈舒展,柔緩自然,趣味性和觀賞性強,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階層的人進行鍛煉,是一項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新興運動.
筆者通過對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全面了解太極柔力球運動在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的開展現狀,系統分析影響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張太極柔力球運動開展的相關因素,找出存在問題,為相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參考資料,從而推動平頂山市太極柔力球運動的發展.
1.1 研究對象
以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以平頂山市4縣、4區、2個縣級市的社區體育中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參與者為調查對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發放調查問卷,旨在了解和掌握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的開展情況.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抽樣法、實地觀察以及數理統計等方法.調查問卷的設計根據河南省3位專家的建議進行補充和完善后定稿,并進行了效度和信度查驗,其結果符合調查要求.
2.1 太極柔力球運動在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的推廣
經過調查,2006年左右,太極柔力球在平頂山市的個別社區呈零星出現,多以自娛自樂的方式進行.平頂山市湛河區退休教師劉金圈于2007年3月成立首支太極柔力球隊,影響帶動了全市包括衛東區、新華區、石龍區、葉縣等數十個訓練點,得到了充分的肯定.2012年,平頂山市舉辦的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太極柔力球運動為其中培訓項目之一,此項目在平頂山市各縣迅速推廣,短時間內參與人數劇增.2013年6月平頂山市體育局、市體育總會、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聯合在市體育運動學校運動場舉行太極柔力球技能提高培訓班.2013年12月份,平頂山市首屆老年人體育健身大賽開幕,不同地區的老年人進行了太極柔力球比賽表演,受到有關領導和廣大群眾的好評.2014年11月平頂山市舉辦了第三期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對參訓學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培訓以及柔力球的技能傳授.
2.2 鍛煉者的年齡結構和性別特征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分別見圖1和圖2.通過圖1可看出,年齡結構比例呈倒v型分布,年齡在55-65歲的人數為96人,占總體調查人數的50%,所占比例最大;年齡在45-55歲和65-75歲年齡段的人數分別為52和4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7.1%和21.4%;年齡75歲以上的只有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5%.其主要原因可能是:55-56歲年齡段的中老年人大多處于退休狀態,經濟收入相對穩定,對于健康保健比較關注,同時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很多45-55歲的中年人,工作占據的時間較多,家里負擔相對較大,沒有太多的時間和體力用來鍛煉;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運動能力、系統功能等在不斷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對較慢,所以這兩個年齡段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的人數少于55-65歲年齡段的.

圖1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的年齡結構

圖2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的性別比例
從圖2中可以看出,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的太極柔力球參與者存在較大的性別差異,即參加的女性明顯高于男性,男性僅占21%,而女性是男性的三倍還多,高達79%.造成如此大的性別比例差異,主要原因是相關部門在組織太極柔力球培訓推廣時,多以動作柔和、觀賞性、優美性強的套路為主,比較符合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
3.3 太極柔力球運動的鍛煉時間和頻度

表1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鍛煉時間選擇的調查結果
平頂山市中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鍛煉的時間,主要是在早上進行.從表1中可以看出,有63.0%的中老年人選擇在早上進行太極柔力球鍛煉.下午和晚上兩個時間段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的人相對較少,所占比例分別為16.1%和16.7%.選擇上午進行練習的人最小,占4.2%.中老年人睡眠時間相對較短,喜歡早起,空氣清新,同時科學的晨練能有效改善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功能,提高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能力[2].人體新陳代謝率在下午4:00-5:00會達到高峰,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也達到最佳狀態,心臟跳動和血壓的調節最平衡,根據機體“生物鐘”機制,中老人選擇在下午偏傍晚鍛煉也比較科學,效果好[3].還有部分選擇晚上,原因是一定的晚間鍛煉能幫助消化,促進睡眠.

表2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每次鍛煉時間的調查結果
平頂山市中老年人每次參與太極柔力球鍛煉的時間長短情況見表2.持續時間1小時左右的人數最多,所占比例為40.6%;其次為1-2小時和30分鐘左右,所占比例分別為31.2%和25.6%;堅持2個小時以上的人數最少,占2.6%.太極柔力球運動節奏慢,動作輕松自然、柔和、趣味性強,發力和動作幅度可自我調整,不易疲勞,是一項全身參與的有氧運動.所以大部分的中老年人每次鍛煉時間持續1個小時左右,會出汗而不氣喘,身體感覺舒適.運動時間的長短、運動量的大小要依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達到增強體質、心情愉悅舒暢的目的即可.

表3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鍛煉頻度的調查結果
鍛煉頻度是指每周鍛煉的次數.平頂山市中老年人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的鍛煉頻度見表3,在被調查的人中,每天堅持太極柔力球鍛煉的人數最多,占調查總數的53.1%;一周鍛煉次數為5-6次的人數占26.0%;鍛煉次數為3-4次的占8.9%;鍛煉次數為1-2次的占12.0%.平頂山市中老年人參與太極柔力球總體鍛煉頻度較高,原因是大部分中老年人空閑時間較多,健身鍛煉意識高,同時太極柔力球運動具有愉悅身心的功能,成為中老年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少數中老年人由于生活、身體等原因,每周鍛煉次數只有1-2次.盧元鎮先生在《社會體育學》中提出,每周參加體育活動不少于3次、每次活動時間不少于30min,有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4].
3.4 太極柔力球運動的開展內容

表4 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太極柔力球運動參與者鍛煉內容選擇的調查結果
太極柔力球運動的主要內容是規定套路、競技對抗和自選套路.從表4中可以看出,平頂山市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的中老年人主要鍛煉內容是規定套路,占總調查人數的83.8%;參加自選套路和競技對抗的人數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11.5%和4.7%.規定套路動作簡單、較易掌握,具有較強的健身性、娛樂性和觀賞性.同時在鍛煉的過程中情緒會相互感染,有利于動作的完成,心理上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自選套路是指在基本動作的基礎上,練習者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創編出的符合自己特點的套路動作.與規定套路相比,對練習者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所以選擇此項鍛煉內容的人數不多.目前進行隔網對抗練習的中老年人數較少,原因是練習者技術水平不高,同時在練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指導,導致中老年人對于隔網對抗的興趣不大.
4.1 結論
(1)太極柔力球是平頂山市社區體育領域中,中老年人比較喜愛的一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年齡結構比例呈倒v型分布,年齡在55-65歲的人數為96人,占總體調查人數的50%.
(2)平頂山市太極柔力球的中老年人參與者存在較大的性別差異,即參加的女性明顯高于男性,女性占調查總人數的79%.
(3)平頂山市中老年人參與太極柔力球的鍛煉頻度總體較高,每天堅持太極柔力球鍛煉的人數最多,占調查總數的53.1%.
(4)平頂山市體育社區領域中,大部分的中老年人選擇太極柔力球規定套路為練習內容.
4.2 建議
4.2.1 健立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
目前,平頂山市太極柔力球運動在社區體育領域中的普及和開展較好,但缺乏組織管理,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建立一個權威性的組織領導機構,促進平頂山市太極柔力球在社區體育領域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4.2.2 加大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媒體宣傳力度
太極柔力球作為一項全身性的有氧運動,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階層人進行鍛煉.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擴展宣傳渠道,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提高市民對太極柔力球的認知,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到太極柔力球運動中來.
4.2.3 舉辦各種交流活動
太極柔力球運動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和觀賞性.通過舉辦各種交流活動,組織太極柔力球的相關競賽,擴大此項目的影響力,規范和提高套路和競技技術動作,促進隔網競技的發展.
[1]樊炳有.社區體育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李金平,徐德均,鄧克偉,等.晨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7):461-463.
[3]陶意敏.太極柔力球運動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王福平.山西省太極柔力球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責任編校:晴川)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Taiji Softball in the Field of Community Sports in Pingdingshan
ZHAO Jinf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s, expert interviews, statistics logical summary are emply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Taiji softball in the field of community sports in Pingdingshan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we underst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Taiji softball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its development.
Pingdingshan city; Taiji softball; community sport
2015-04-12
平頂山學院校青年科研基金項目(批準號:PXY-QNJJ-2014020).
趙金鳳(1982— ),女,山東泰安人,平頂山學院體育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G849.9
A
1008-4681(2015)05-01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