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倩
摘 要: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發了“大數據”分析及運用的熱潮,大數據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金融行業也不例外。通過分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銀行業信息環境的變化及競爭者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戰略,進一步探討銀行業應如何轉變思維,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調整發展戰略,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和時代進步的需要。
關鍵詞:大數據;差異化營銷;精確營銷;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9-0126-02
隨著互聯網及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我們生活在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的時代,2012年以來,“大數據”一詞越來越流行,成為了學術前沿,同時“大數據”逐漸由理論走向了應用,每一個行業都希望運用大數據技術來改變自身的發展模式,保證掌握最全面、最及時的信息,指導自身戰略規劃的調整與經營模式的轉變,緊跟時代的浪潮,避免遭受被淘汰的厄運。正如《紐約時報》2012年2月的一篇專欄中所稱,“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經驗和直覺。
大數據時代將信息革命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數據已經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移動運營商T-Mobile在多個IT系統中整合了大數據應用,對客戶交易和互動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更準確地預測客戶流失率。通過將社交媒體數據和CRM和計費系統中的交易數據進行綜合分析,T-mobile在一個季度內將客戶流失率降低了一半!再如,阿里巴巴集團開展阿里小貸業務,就是借助大數據的分析,利用阿里小貸A-GDS系統將電商平臺上所有的小微企業進行透析,根據其分析結果向風險可控的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將風險管理前置。商戶的歷史積累以及近期交易,訂單,資金流,經營周期性變化,成交速度和頻率都可以通過數據模型來獲得非常直觀的分析和預測,實現對貸款的動態化管理,精準地把握商戶經營和資金需求的走向,不僅可以指導系統完成自動化的信貸營銷服務,并可借助系統實現對商戶經營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風險并預警。
對銀行業來說,現在自助機具、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已經成為主要交易渠道,對傳統銀行的替代率超過了60%。那么大數據對未來的銀行業會產生什么影響,銀行又該如何調整自身的發展模式與經營策略來應對日益嚴峻的挑戰呢?
一、“大數據”的定義與特點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一組名為“互聯網上一天”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天之中,互聯網產生的全部內容可以刻滿1.68億張DVD;發出的郵件有2 940億封之多(相當于美國兩年的紙質信件數量);發出的社區帖子達200萬個(相當于《時代》雜志770年的文字量)……但大數據絕不能簡單等同于海量數據。
大數據技術(big 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具有以下四個特征:一是數據體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往往是利用傳統手段和工具無法及時處理的動態數據。二是數據類型繁多,如網絡日志、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大數據是一個具有很多非結構化的異構數據種類的數據集,銀行中的數據具有典型的異構特征,包括傳統業務數據、辦公信息、開發測試數據、業務運行日志、與客戶進行溝通的郵件和短信、電話銀行和服務的語音記錄等。三是處理速度快,1秒定律,可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高價值的信息,這一點也是和傳統數據挖掘技術有的著本質的不同。四是只要合理利用數據并對其進行正確、準確的分析,將會帶來很高的價值回報,這個特征也是大數據獲得高度重視的最主要原因。
二、銀行業信息環境的轉變
Internet以及相關網絡出現以前,銀行業的主要競爭優勢體現在對信息的集中掌握,能夠高效的搜集各種行業及企業的信息,這是其他行業做不到的,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客戶信息進行辨別,去偽存真。銀行對其他行業企業單向提供信用,處于支配地位,而企業為了獲取更多信用主動向銀行提供自己的信息,銀行業自然成為了社會經濟信息的收集中心。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各種傳統業務向互聯網方向發展,由線下向線上轉移。互聯網使得聯網機構形成了一種相對平等的關系,沒有唯一的核心行業,于是銀行在互聯網上不再是經濟關系的信息中心,不再具有信息匯集的優勢,而是成為了被動的服務者,除了去偽存真,銀行業還必須主動吸引客戶,像其他行業一樣要做好營銷與宣傳工作。這個時代下的銀行必須遵循網絡規則成為服務方,信息不可能按照銀行的意愿標準化并主動推送。銀行必須采用新的能夠檢測非標準化的客戶信息及相關數據的裝置和手段,并不斷改善對其社會關系探測的靈敏度,提升信息采集的效率和信息的價值含量,進而指導銀行開展營銷及宣傳活動,轉變傳統經營模式。
三、銀行業競爭者分析
(一)財務公司
從1987年成立第一家財務公司至今,財務公司已走過了二十八年的發展歷程,財務公司本身作為一種制度設計,在銀行體系改革滯后、效率低下的情況下,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發展勢頭。截至目前,我國財務公司大概有190家,資產總額大約5萬億元,已涉及包括石油、化工、鋼鐵、電力、煤炭等國民經濟多個行業。大型企業集團,如中石油、中石化、五礦集團等大都設立了財務公司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上不可忽視的發展力量。為了減少風險,財務公司的數據需求和提供的服務都是非常標準化的,標準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財務公司降低成本。由于財務公司與母集團的天然粘著性,進行標準業務競爭,銀行是處于劣勢的。但是,財務公司產融結合的特點決定大量的內部交易將加速風險傳遞,引起連鎖反應,為了控制這種風險必須在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火墻。構建這種防火墻與財務公司的業務和數據標準化的需求是背道而馳的。在這方面,銀行能觀測的樣本比財務公司多得多,而且銀行最大的優勢是成為風險關系的控制中心,財務公司成為集團的風險控制中心簡直是不可能的,而且也非其職責所在。對銀行來說,競爭力就體現在能否在大量數據分析中找到風險關系,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大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的風險控制服務。endprint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
相比之下,銀行在零售領域受到以搜索引擎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社交網絡公司和快遞公司為代表的網絡服務提供商更嚴峻的挑戰。Google既是大數據的開拓者也是搜索業的巨頭,它在2012年10月在英國推出新項目,為企業用戶提供貸款,幫助其購買該公司搜索廣告。阿里巴巴——交易額突破一萬億元的淘寶和天貓的擁有者,推出以其網上商城客戶為目標的小額貸款服務,這種貸款的一個特點是無需抵押;2014年阿里又推出支付寶透支服務。因為阿里巴巴可以使用貸款者在淘寶和天貓經營流水、訂單流水、電子商務信用度評級以及與整個供應鏈產生的往來等這些傳統銀行根本無力獲取的信息對客戶進行另一種角度的刻畫和信用評價。在物流網上,物流巨頭聯合包裹UPS開辦了物流銀行,由于掌控了物流信息,能夠在保證最小風險的情況下使客戶快速得到貸款。
經過以上對競爭對手的分析可以看出:面對近似銀行傳統業務的大集團下的財務公司,大數據反而可以成為銀行競爭的法寶;在零售領域,各個行業都努力將自己打造成某個領域的信息中心,努力去探索人們行為變化帶來的數據變化,進而去探索人們的需求。
四、銀行業如何轉變思維,應對挑戰
(一)提升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
銀行系統內每天都會產生大量信息,包括客戶身份信息、交易記錄、財務信息、管理數據等,而如何將這些數據轉換為高價值含量的數據,就需要采用更為專業高效的數據分析系統,這類系統會成為銀行的一項核心工具,對銀行產生的各類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對比、分析、提煉。從而識別出優質客戶和潛在大客戶,并進行后續業務的開展與跟進。
(二)提升營銷精準度,進行差異化營銷
經過分析、提煉后的銀行系統數據就會成為具有參考性和指導性的信息,銀行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同時配合客戶經理調研等方式獲取更為全面、準確的信息,進而開展精確營銷與差異化營銷。比如,通過對客戶的年齡、受教育情況、資金沉淀量、資金周轉周期等一系列數據的分析,向客戶推送合適的理財產品信息。通過分析對公企業的資金狀況、業務往來的頻率、資金需求的周期性等信息,向客戶推薦合適的貸款產品。
(三)提高對數據變化的敏感性,進行數據風險管控
賬戶信息及數據可以說是個人和企業經濟狀況的風向標,銀行一定要提高對數據變化的敏感性,通過對客戶交易數據及非財務因素變化的測度對各類風險進行把控,做到事先預知,及時跟進,有效防范。比如可以通過各個系統數據的綜合監測,對狀態異常的賬戶進行預警提示,劃分出內部人員風險、客戶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類別,著重去進行調查分析,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引領的一場金融變革正在上演,傳統銀行業應順應積極應對這一變革,學習互聯網金融的思維模式,開展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工作,加強互聯網企業、支付機構和網絡運營商的合作,充分挖掘、整合數據資源,重點改造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完善網絡支付功能。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銀行業面對市場機會與客戶需求反應要快,動手要早,準確把握市場脈搏,積極采用新技術不斷地進行產品與服務創新,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服務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獲得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潘明道,王昭,徐明圣.2013:大數據時代來臨,銀行準備好了嗎?[J].銀行家,2013,(2):22-26.
[2] 劉天白,廖常如.銀行試水大數據時代[J].銀行家,2013,(2):31-32.
[3] 本刊綜合.大數據時代考驗金融安全[J].商周刊,2013,(15):56-57.
[4] 盛斌.大數據時代&銀行業聯盟[J].中國海關,2012,(10):73.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