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茹 譚子鋒
酮替芬治療兒童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
楊東茹 譚子鋒
目的 評價酮替芬治療兒童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療效。方法 50例IBS患兒隨機分成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0例), 兩組患兒均接受一般治療(包括相應的健康指導,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調整飲食習慣和服用谷維素),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酮替芬口服治療, 療程均為6周。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臨床癥狀改善、治療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酮替芬治療兒童IBS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應用。
腸易激綜合征;酮替芬;治療;兒童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以腹部不適或疼痛并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腸道疾病。兒童中IBS的發病率也較高, 我國對黑龍江和上海地區的中小學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 我國兒童IBS的患病率為13.25%[1]。IBS不僅占用了大量醫療資源, 更重要的是給患兒的生活、學習帶來不便, 影響了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IBS的治療包括精神心理干預、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藥物治療種類繁多, 但尚無一種藥物對IBS的治療完全有效。本研究應用酮替芬治療兒童IBS, 探討其對兒童IBS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消化科門診就診的IBS患兒50例, 診斷符合羅馬Ⅲ標準。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4~16歲。平均年齡(8.65±2.52)歲。將5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齡(8.25±2.82)歲;對照組20例,其中男11例, 女9例, 平均年齡(8.5±2.56)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診斷符合羅馬Ⅲ標準[2], 具體包括:①在最近2個月內至少1次/周(25%的時間)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 同時伴下列癥狀中2項或2項以上:a.排便后癥狀改善;b.排便頻率改變;c.糞便性狀變化。②無可以解釋這些變化的炎性反應、解剖、代謝的異常、腫瘤。如有下列癥狀可支持IBS診斷, 包括:a.異常排便頻率:排便≤2次/周或>4次/d;b.異常的糞便性狀:可為塊狀便、硬便、松散便或稀水便;c.排便費力、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盡感;d.排除黏液;e.腹脹。排除心、肺、腦等有嚴重疾病患兒。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一般治療(包括相應的健康指導,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調整飲食習慣和服用谷維素10 mg, 3次/d),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酮替芬每次0.03~0.06 mg/kg。大于成人劑量者, 按成人劑量給藥, 2次/d。兩組療程均為6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兩組患兒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進行病情評估, 根據患兒臨床癥狀輕重進行評分。評分內容包括腹痛(或腹部不適), 大便次數及大便性狀, 具體如下。
1.3.1 腹痛(或腹部不適):①無為0分;②1次/周, 為1分;③1次/周<次數<5次/周, 為2分;>5次/周, 為3分。
1.3.2 大便次數:①正常為0分;②2次/周或4次/d, 為1分;③1次/周或5~7次/d, 為2分;④<1次/周或>7次/d, 為3分。
1.3.3 大便性狀:①正常為0分;②有改變均為1分。
治療后與治療前病情評估得分減少≥3分為治療有效, <3分為治療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評分的平均總分值分別為(4.93±0.05)分和(4.90± 0.06)分,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4, P>0.05)。見表1。
2.2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平均總分值為(0.90±0.10)分, 對照組的平均總分值為(3.75± 0.15), 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為83.3%, 對照組有效率為25.0%,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7, P<0.05)。見表3。

表1 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癥狀評分比較( x-±s, 分)

表2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癥狀評分( x-±s, 分)

表3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效率比較[n(%)]
2.4 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病例均無明顯不良藥物反應。
IBS的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清楚, 目前認為主要與內臟敏感性、腸道動力、腸道菌群失調、腸黏膜免疫功能等[3]有關,并且肥大細胞、5-羥色胺(5-HT)等可能在這病理生理機制中起重要作用[4]。Buhner等[5]對76例IBS患者結腸黏膜活檢發現, 黏膜肥大細胞數目和上清液中5-HT、組胺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La等[6]動物實驗發現, IBS組大鼠結腸肥大細胞數目無明顯變化, 但脫顆粒比例要顯著高于對照組, 說明和IBS癥狀有關聯的極有可能是肥大細胞脫顆粒情況, 而不是肥大細胞數目。研究表明, 肥大細胞在IBS內臟高敏感中發揮重要作用。肥大細胞活化脫顆粒釋放5-HT、組胺等, 使內臟感覺神經纖維致敏[7], 導致腸道運動功能異常。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表明, IBS患者的腸道和外周血同樣存在免疫調節異常, 包括免疫因子表達異常, 肥大細胞活化等。肥大細胞活化脫顆粒, 分泌多種促炎細胞因子、蛋白酶、組胺、趨化因子和生長因子, 誘導一系列炎癥反應。因此,肥大細胞參與了IBS的病理生理過程。
酮替芬是一種抗組胺類藥物, 具有強大的H1受體拮抗作用, 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 抑制其脫顆粒, 減少組胺, 各種炎癥因子和炎癥介質的釋放, 并抑制其引起的炎癥反應。酮替芬血藥有效濃度為1~4 mg/L, 主要經肝、腎和肺排泄, 連用2~3周方可顯示臨床效果, 6~12周治療作用最強, 且藥效持續時間較長, 長期應用不產生耐藥性, 中斷治療亦無反跳現象。酮替芬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統疾病、變應性鼻炎、蕁麻疹、變態反應性疾病等。近年來, 酮替芬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研究也有報道。王紅祿等[8]研究結果發現,肥大細胞穩定劑酮替芬通過抑制類胰蛋白酶的釋放, 減輕了重癥急性胰腺炎肺損害的發生。王勇等[9]研究顯示, 酮替芬可能通過下調心肌促炎細胞因子和肥大細胞特異蛋白酶類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表達, 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炎癥和提高生存率。酮替芬應用于IBS治療, 相關報道不多。131例IBS患者分為酮替芬治療組及安慰劑對照組, 治療4周后發現酮替芬改善IBS腸道癥狀、體征乃至全身癥狀方面,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10]。對IBS患者給予肥大細胞穩定劑酮替芬治療后, 可明顯增加患者對直腸擴張刺激的感覺閾值, 改善患者的腹脹、腹瀉等臨床癥狀[11]。本研究應用酮替芬治療兒童IBS, 治療組無論從臨床癥狀改善、療效方面,都明顯優于對照組, 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 作者認為酮替芬治療兒童IBS是安全有效的。但本研究只針對酮替芬治療兒童IBS的臨床療效觀察, 對酮替芬在IBS的作用機制未涉及,且樣本量不夠大, 故關于酮替芬治療兒童IBS的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和大樣本的研究。
[1] Dong L, Dingguo L, Xiaoxing X, et al.An epidemivlogic stud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in china:A school-based study.Pediatrics, 2005, 116(3):e393-396.
[2] Rasquin A, di Lorenzo C, Forbes D, et al.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child/adolescent.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1527-1537.
[3] Liu J, Hou X.Areview of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nvestigation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pathophysiology in china.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 3(26):88-93.
[4] Ramsay DB, stephen S, Borum M, et al.Mast cells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0, 6(12):772-777.
[5] Buhner S, Li Q, Vignali S, et al.Activation of human enteric neurons by supernatants of colon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Gastroenterology, 2009, 137(4):1425-1434.
[6] La JH, Kim TW, Sung TS, et al.Role of mucosal mast cells in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in a rat model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vet Sci, 2004, 5(4):319-324.
[7] Ortiz-Lucas M, Saz-Peiró P, Sebastián-Domingo JJ.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mmune hypothesis.part one:the role of lymphocytes and mast cells.Rev Esp Enferm dig, 2010, 102(11):637-647.
[8] 王紅祿, 孫家邦, 張淑文, 等.肥大細胞穩定劑對重癥急性胰腺炎肺臟的保護作用.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06, 23(1):31-33.
[9] 王勇, 徐亞偉, 李覺, 等.酮替芬對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09, 7(5):377-380.
[10] 鄭干和.酮替芬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近期療效觀察.內鏡, 1996, 13(3):158-159.
[11] Klooker TK, Braak B, Koopman KE, et al.The mast cell stabiliser ketotifen decreases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improves Intest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Gut, 2010, 59(9):1213-12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99
2015-04-09]
523325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 東莞市兒童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