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英 孫曼娜 文思敏 莫帶弟
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治療宮頸水腫療效分析
陳鳳英 孫曼娜 文思敏 莫帶弟
目的 探討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對解除宮頸痙攣、消除宮頸水腫和促進宮口擴張, 加速產程進展的療效。方法 86例宮頸水腫產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3例。觀察組采用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治療, 對照組采用單純注射間苯三酚治療, 比較并分析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間苯三酚具有解痙鎮痛的功效, 變換胎位減少持續存在的宮頸水腫, 兩者結合運用治療宮頸水腫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對產婦和新生兒無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間苯三酚;改變體位;宮頸水腫;療效
宮頸水腫是軟產道異常中最常見的一種, 可導致異常分娩, 多見于持續性枕后位或滯產, 產婦由于精神緊張、焦慮以及宮口未開全時過早使用腹壓等致宮頸前唇長時間被壓于胎頭與恥骨聯合之間, 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宮頸水腫, 影響宮頸擴張[1], 引發胎兒宮內窘迫、產程延長等不良妊娠反應,增加產婦的痛苦, 增加剖宮產率, 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都會造成巨大的威脅。本文就對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治療宮頸水腫與單純間苯三酚治療宮頸水腫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旨在尋求科學有效的宮頸水腫臨床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學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至本院住院分娩的產婦(單胎妊娠、頭位、且無頭盆不稱、骨盆狹窄、孕足月無高危因素、初產婦及無宮頸手術史), 對診斷為宮頸水腫的86例患者按先后順序編號, 單數為觀察組(即注射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治療), 雙數者為對照組(單純注射間苯三酚治療), 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間苯三酚聯合根據胎方位變換體位治療。宮口擴張≥3 cm時, 對產婦進行80 mg的間苯三酚加入NaCl溶液10 ml稀釋后靜脈推注, 并采取開放性胸膝臥位(見圖1)或側臥位(見圖2), 持續時間≥30 min;對照組給予間苯三酚80 mg加入NaCl溶液10 ml稀釋后靜脈推注治療。觀察兩組產婦用藥后宮頸水腫消失率、分娩方式、活躍期時限等進行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

圖1 開放性胸膝臥位

圖2 側臥位
2.1 宮頸水腫消失效果比較 觀察組宮頸水腫消退38例,無效5例, 有效率為88.4%:對照組宮頸水腫消退25例, 無效18例, 有效率為58.1%。兩組產婦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3<0.05)。間苯三酚對治療宮頸水腫效果好, 且聯合改變體位, 減少胎頭或恥骨對宮頸產生壓力, 對宮頸水腫消退效果更佳。見表1。
2.2 活躍期時限效果比較 觀察組活躍期時限為(148± 15)min, 對照組為(192±18)min, 兩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314, P<0.001)。改變體位可以更有效加快產程進展, 改變體位使胎頭與母體骨盆的更好的適應, 引發更頻繁、持續時間更長而有效的宮縮, 進而縮短產程。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n(%), ( x±s)]
2.3 分娩方式效果比較 觀察組31例陰道分娩, 占72.1%;對照組23例陰道分娩, 占53.5%,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7<0.05)。見表1。觀察組中12例最終不能陰道分娩, 其中宮頸本身堅硬缺乏彈性而致宮頸口不能擴張5例, 3例第二產程延長, 2例活躍期延長, 2例胎兒宮內窘迫 。對照組20例不能陰道分娩, 其中宮頸水腫不消退13例, 3例第二產程延長, 2例胎兒宮內窘迫, 2例活躍期延長。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更有效地減少胎兒受壓迫引起宮內窘迫, 減輕產婦疼痛感, 產程縮短, 陰道分娩成功率高。
產婦對分娩疼痛極易出現緊張、恐懼、焦慮、乏力等癥狀,而這些癥狀極易放射性導致宮縮乏力發生, 從而促使兒茶酚胺釋放, 使產婦血壓升高, 若產婦出現產程延長、宮頸水腫等極易導致產婦剖宮產手術, 增加剖宮產率。因此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 可提高陰道分娩率就顯得非常重要。間苯三酚是一種平滑肌解痙攣藥, 直接作用于膽道、胃腸道和泌尿道,其特點是不具有抗膽堿作用, 在解除平滑肌痙攣的同時, 不產生一系列的抗膽堿不良反應[2]。可以直接作用于宮頸平滑肌, 解除痙攣、消除水腫, 并具有鎮痛作用, 主要作用于分娩過程中宮頸水腫的產婦, 對不協調性子宮收縮起到抑制作用。有良好的宮頸擴張效果, 解除宮頸痙攣, 消除宮頸水腫,加速宮口擴張, 縮短分娩時間[3], 不會引起低血壓、心律失常、心率加快等癥狀, 因此不會對產婦及胎兒造成不良反應。
產婦變換體位如手膝位、跪著趴在分娩球上或開放性胸膝臥位, 可以減少胎頭或恥骨對宮頸產生壓力, 可以將胎頭從宮頸上移開而解除一些壓力。側臥位、半臥位或站位能重新分配置于宮頸上的壓力, 也可以減輕持續存在的宮頸前唇或宮頸水腫。改變體位使胎兒的重力方向與產道方向接近一致, 胎兒的重力作用作為產力的輔助力量達到增加產力促進產程進展的效果。側俯臥位時, 由于胎兒的重力、羊水的浮力和較強的子宮收縮力使胎兒的背部向前、向內旋轉, 同時也帶動胎頭內旋轉, 使胎兒以枕前位娩出。另一方面, 利用胎軸的前移, 可避免胎軸與產軸成角, 防止和糾正了胎頭俯屈不良的情況。早期改變體位同側側俯臥位及時糾正異常胎位, 減輕增大子宮對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的壓力, 使盆腔、子宮血供豐富, 因此子宮有較好的收縮力、良好的產力是胎頭內旋轉糾正胎方位的關鍵。第一產程中, 產婦尋求舒適,嘗試各種運動, 頻繁地改變體位, 使胎頭與母體骨盆的適應性達到最優[4], 引發更頻繁、持續時問更長而有效的宮縮。胎兒能否順利經陰道分娩, 其骨盆大小、傾斜度起重要作用,臨產后產婦取適當體位可促進產道、胎兒相互協調。由于胎頭俯屈不良致胎頭內旋轉及下降困難的頭盆不稱具有可變性, 所以改變產婦體位矯正頭位難產具有積極意義。
國內對宮頸水腫的臨床治療也比較多, 單純用間苯三酚80 mg加入NaCl溶液10 ml稀釋靜脈推注治療,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除水腫、解除痙攣的作用, 但對于胎頭或恥骨對宮頸產生壓迫無法解除, 無法將胎頭從宮頸上移開, 而聯合改變體位, 既可以緩解平滑肌解痙攣, 又可解除宮頸上壓力, 解決宮頸鑲嵌于恥骨下與胎頭之間。宮頸過度受壓后,造成宮頸平滑肌痙攣收縮, 壓迫血管致宮頸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宮頸水腫。宮頸除受骨盆神經叢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外, 還有感覺纖維, 宮頸受壓水腫使產婦對疼痛敏感,情緒激動, 從而會出現煩躁不安、不能進食, 甚至嘔吐、脫水、體力衰竭等, 致使經陰分娩困難。改變體位糾正異常胎位,使胎頭以最小徑線通過骨盆而自然分娩, 是降低剖宮產率的有效方法, 與產鉗或胎頭吸引器旋轉胎頭相比更安全、簡便、易行[5]。兩者聯合運用能夠有效消除宮頸水腫, 并達到促進宮口擴張的作用, 降低產婦的剖宮產率。
總之, 間苯三酚聯合改變體位具有解痙鎮痛和解除宮頸壓力的功效, 應用于宮頸水腫治療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指導產婦體位改變和合理運動, 可以顯著促進第一產程的進展,減少手術助產, 改善母嬰結局, 能夠有效降低剖宮產率, 且簡單易行、方法有效、副作用及并發癥少、不良反應較少,治療安全值得推廣, 同時力求尋找早期預測宮頸水腫的方法及預防措施。
[1] 謝幸.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196.
[2] 劉連群, 覃秀麗, 李麗芳.水針鎮痛配合間苯三酚對宮頸水腫的應用效果觀察.當代醫學, 2013, 19(34):42-43.
[3] 田耕, 許梅燕.間苯三酚與哌替啶對不同產程宮頸擴張效果比較.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08, 14(6):54-56.
[4] 楊振濤, 李明, 劉會恩, 等.間苯三酚聯合奧爾芬治療腎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刊, 2011, 11(25):216.
[5] 梁進.間苯三酚聯合利多卡因治療產時宮頸水腫.現代醫藥衛生, 2008, 24(15):22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10
2015-04-07]
523000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