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是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及產品對原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進行改造,通過分享節能效益獲利的一種新型市場化節能機制,是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從2014年開始,國家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考核,“十二五”后兩年,國家分配給我區的能源消費增量不足1500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速僅為3.3%左右,我區節能減排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對促進我區節能減排、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機遇
我國自1997年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后,各級政府部門給予高度關注,許多政府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把推廣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我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給予大力支持。
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我國政府逐年加大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力度。自2010年起,國務院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個文件,從財政上、稅收優惠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實施能效領跑者計劃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形成節能能力2200萬噸標準煤”,“推進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將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和“嚴格落實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所得稅減免政策”,合同能源管理在全國聚力促進節能減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面臨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從地方層面上來說,我區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8337”發展思路,加快實現“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及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目標。我區政府2013年安排了8.01億元節能專項資金,加大了對合同能源管理、技術改造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我區是煤炭大省、能源大省,煤炭產業依然占主導地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大多實施在工業領域,可改造項目較多,單個項目年節能量大,節能空間廣闊。我區完成的33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年節能量超過16萬噸標準煤,單個項目年節能量超過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有15個,占總數的45.45%。
2013年底至2014年初,自治區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編制印發了有關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實施細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報備管理辦法、節能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為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申請、項目備案和申報、節能服務機構監督和管理等制定了標準、明確了程序,為下一步在全區范圍內全面推廣合同能源管理,促進合同能源管理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區擁有廣闊發展前景,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相較其他省市,我區注冊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和實施項目數量少、業務范圍窄
從獲得國家備案資格的節能服務公司數量上看,北京市累計達448家,上海市382家,河北省102家,山東省284家,我區僅20家,占全國備案總數的0.6%。據調研,上海市節能服務公司注冊資金總規模達100多億,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均完成項目200余個,節能服務范圍涉及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多個領域。相較之下,我區4年內申請財政獎勵資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共33個,業務范圍在工業領域,其他領域均未有所涉及。這些項目中,區內注冊成立的節能服務公司實施改造的項目僅2個,公司業務發展緩慢,實力較弱。
二是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起步較晚,部分配套政策尚不完善
我區在2013年明確了全區發改部門及財政部門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門后,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全區合同能源管理開始走向有序發展。但其它配套政策,如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管理辦法、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細則、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機制等尚未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
三是地方財政獎勵扶持力度不大,僅獎勵符合國家申請標準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我國部分省市采用國家獎勵政策和地方獎勵政策兩種模式,加大力度支持本地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符合國家財政獎勵政策支持范圍的,采用國家獎勵政策模式,在中央財政獎勵標準240元/噸標準煤的基礎上,北京市對工業領域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地方配套財政獎勵標準為360元/噸標準煤,對非工業領域項目地方配套財政獎勵標準為560元/噸標準煤;上海市地方配套財政獎勵為360元/噸標準煤,山西省為160元/噸標準煤。符合地方財政獎勵政策支持范圍的,采用地方獎勵政策模式,北京市地方獎勵標準為450元/噸標準煤,上海市為500元/噸標準煤,山西省為350元/噸標準煤。
目前我區只采用國家獎勵政策模式,對符合國家政策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地方配套財政獎勵資金僅為60元/噸標準煤,扶持力度偏低。自2013年至今,國家仍未開展第六批節能服務公司備案工作,我區很多新成立的節能服務公司因不能在國家備案而無法申請國家財政獎勵資金。對這些公司實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我區也未出臺相關財政獎勵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
三、促進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幾點建議
為了營造有利于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引導合同能源管理健康發展,借鑒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出以下建議:
(一)抓緊建設合同能源管理“四大平臺”
1.建設合同能源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按照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相關文件規定,爭取盡快落實合同能源管理專項資金,加快自治區合同能源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是利用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庫、節能服務機構庫、合同能源管理專家庫,以便有關部門、企業查詢應用;二是建設網絡申報系統,實現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備案,節能服務公司報備、財政獎勵資金申請等網上申報、審核和回復,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三是實施推薦“優秀”目錄制度,利用公共服務平臺推薦優秀的節能服務公司、節能技術與產品、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等。
2.建設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技術對接服務平臺。建議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節能中心、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及相關行業協會聯合形成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技術對接服務平臺,每年定期舉辦自治區節能環保產業合作峰會,以不同主題、不同形式舉辦“供需見面會”、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會、銀企對接會、節能環保展覽會等,開展重點用能企業、建筑大戶、節能服務機構、金融機構之間的對接活動,推進我區合同能源服務市場化建設。
3.建設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服務平臺。銀監會發布《關于綠色信貸工作的意見》,要求銀行業切實將綠色信貸理念融入到銀行經營活動之中,積極支持綠色、循環和低碳產業發展。2013年,上海市有關部門與13家銀行簽署百億授信合作備忘錄,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百億綠色信貸”服務,創新了10項融資模式和金融產品,并承諾在“十二五”期間以未來收益權質押形式,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提供總額130億元的綠色信貸。我區可參考上海市相關做法,聯合銀行業內人士開展相關調研、召開座談會,探索研究、協商洽談,創新推出有利于我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綠色信貸產品和融資方案。
4.建設合同能源管理信用評價平臺。借鑒上海市開展節能服務行業信用評價活動經驗,制定信用評價辦法,建設信用評價體系,對與合同能源項目相關的節能服務公司、用能單位、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金融機構等開展信用等級評級,促進企業及相關部門自律,為自治區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提供全面和全程的信用評價,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各方提供保障。
(二)抓緊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相關配套措施
1.加大財政獎勵資金扶持力度。為了鼓勵我區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參照其他省市做法,建議從自治區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中劃撥一部分,作為地方配套合同能源管理專項資金,提高地方財政獎勵額度。符合國家財政獎勵政策支持范圍的項目,獎勵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中央財政獎勵標準為240元/噸標準煤,地方配套資金由60元/噸標準煤提高到260元/噸標準煤;制定我區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扶持政策,符合我區扶持范圍的項目,獎勵資金由自治區財政負擔,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按年節能量獎勵,獎勵標準為400元/噸標準煤。
試點開展能源費用托管型和節能量保證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單個項目年節能量300噸標煤以上的,自治區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標準為300元/噸標準煤。各級財政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用于承擔合同能源管理相關平臺建設,節能服務公司和節能量審核機構審核備案管理,項目監督檢查等。
2.加大重點領域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力度。一是在公共機構領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按照國務院《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相關要求,研究制定我區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相關政策,建立公共機構能源計量、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制定和實施公共機構能耗使用定額標準和用能支出標準,強化年度節能減排目標考核,下達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計劃;重點選擇能耗高、潛力大的公共機構開展合同能源管理試點示范,并給予財政獎勵補助,將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二是在建筑和城市公用設施領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和鼓勵節能服務機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為既有建筑、城市道路綠色照明、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城市供水等基礎設施實施節能改造。
3.加大合同能源管理監管力度。一是按照我區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備案、節能服務公司報備有關政策,進一步加強項目和機構入庫動態管理,加強項目全過程監督和節能服務機構考核,規范項目申報、評審、現場核查以及財政獎勵資金申請相關程序。二是積極培育我區第三方節能量審核和能效監測機構,制定節能量審核機構管理辦法,明確相關資質和工作要求,確保科學合理、高效公正地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審核工作。
(課題組成員:冷冰、杜國義、高國、王奇赫、張月峰、云鵬、王永佳)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