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金九銀十樓市旺,金三銀四跳槽忙。今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還沒進入四月呢,周圍的小伙伴們見獵頭的見獵頭,約面試的約面試,似乎都做好了辭舊迎新的準備。
如果問你,美國人愛跳槽還是中國人愛跳槽?大部分人可能下意識覺得,還是老美愛跳槽吧,美劇電影里不都是這種情節?但真相是NO!
根據全球最大職業社交網“領英LinkedIn”的2014年統計報告,中國人對工作的忠誠度遠遠低于美國人,平均一份工作的在職時間只有34個月,相比美國人的56個月,幾乎短了兩年。讓我們扳指算一下,從開始找下家,歷經篩選、面試、協議,再到向老板甩辭呈,這個過程怎么也得半年吧。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中國職場人士,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半后,就開始心癢癢地準備跳槽了。
那么,什么行業的中國人最愛跳槽呢?商業服務(如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金融保險和互聯網是前三名。但就算是員工流動性最低的工業生產制造業,中國人待的時間也只有美國同行的一半,39個月。
兩國的數字反差如此大,難道中國人的屁股都是彈簧做的嗎?倒不能都怨員工。根據我在周圍朋友圈中的不完全統計,大部分人都不是因為工作辛苦或時間、地點不好而跳槽的。他們能夠忍受每天來回三個小時的交通路程、每天加班到近乎半夜的節奏,卻無法接受無聊的工作內容,升職遙遙無期的前景。
這也在領英的2014年度報告里得到了印證:最為中國職場人士看重的,是發展空間、工作內容、學習知識和薪酬福利。而在經濟變化節奏像按了快進鍵的中國,企業往往是沒有耐心培養人才的,把別家培養好的挖過來更加便利,但也注定了它的員工同樣會被人挖,靠跳槽來獲取發展的空間;至于工作強度,是在所有指標里最不受重視的。所以,“苦逼”的互聯網行業仍然有大批人才蜂擁而入。當然,也有很多人受了信息不對稱的蒙蔽。跳槽前被獵頭或HR描繪的大餅熏暈了頭,過來才發現這餅不對胃口,只好繼續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