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最近有一本小說上市,題目叫做《清明上河圖密碼》,作者認為,宋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著宋徽宗布下的千古奇局,祥和之中風雨欲來,販夫走卒之間,埋伏著決定歷史走向的大人物。真實的《清明上河圖》當然沒有這么玄乎,不過,圖中諸多細節,確實蘊藏著宋朝市民生活的豐富信息,但對宋朝歷史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對此視而不見。在這臨近清明的時節,讓我們展開《清明上河圖》長卷吧,解讀那些圖像細節,從而一窺鮮活而生動的宋人生活。
客店
這塊“久住王員外家”的招牌,是做什么生意的?是宋朝的客店。“久住”是宋時旅店業的常用語,這家旅店大概是一個王姓富戶開設的,因此叫做“久住王員外家”。北宋汴京流動人口繁多,自然是客店如云。《東京夢華錄》記載,汴梁“第三條甜水巷,以東熙熙樓客店,都下著數”。

紅梔子燈
這是“孫羊正店”掛著的紅梔子燈。宋朝的酒店,門首通常都是懸掛著紅梔子燈,以為標志。如果這紅梔子燈不論晴雨都蓋著竹葉編成的燈罩,則表示這家酒店還提供色情服務,有點類似于今日西方社會的“紅燈區”。


香飲子
這個路邊攤,掛著一個招牌,上寫“香飲子”。“香飲子”是什么?就是飲料。宋人以喝飲料為時尚,市場上當然就有各色飲料出售。如果是六月天,還有冷飲消暑。《東京夢華錄》說,六月時節,汴梁的“巷陌路口、橋門市進”都有人叫賣“冰雪涼水、荔枝膏”,“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當然,那時候也不必擔心有城管來踢攤、趕人。

小夫妻
在“孫羊正店”大門前,有一對小夫妻正在買花,小嬌妻親昵地將她的胳膊搭到丈夫的肩膀上,跟現代情侶沒啥區別。另有一首宋代民間女子寫的詩詞為證:“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小夫妻出門看花燈,是手牽手的。從“孫羊正店”門口經過的一頂轎子,轎夫的眼睛盯著這對親昵的小夫妻看,結果路都走彎了。

轎子
《清明上河圖》上,乘驢、乘馬的人比乘坐轎子的要多。宋人出行,習慣坐馬,不習慣乘轎,《東京夢華錄》說,“尋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租馬很方便。北宋士人以乘轎為恥,因為他們認為,轎子“以人代畜”,乃是對人的尊嚴的侮辱。他們不允許自己將他人當成牲口來使用。可見宋人的價值觀,極富人道主義精神。

茶坊
這是汴河邊的一間茶坊。就跟現代人愛喝咖啡一樣,宋朝人愛飲茶,宋代城市中茶坊到處可見,如同今日的咖啡館。這些茶坊名字非常有個性,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干茶坊、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名字都起得很酷,很抓眼球,很有廣告效應。

送外賣
這是酒店的伙計,不知正往誰家送外賣。—宋朝時候就有送外賣嗎?沒錯,當時的飲食店已經開始提供“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的快餐、叫餐服務了。汴京餐飲業極為發達,“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宋代都市的小白領、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領一樣,都不習慣在家做飯,而是下館子或叫外賣。

鮮花
這個小攤,看起來好像是在賣花。宋朝市民以插花為生活時尚,汴京的春天,“是月季春,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棠棣香木,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開,歌叫之聲,清奇可聽”。今日的城市“小資”大概也莫過于此。

燈箱廣告
虹橋附近的這家“腳店”,是一家酒店。門口設置了一個燈箱廣告,上書“十千”“腳店”四字。“十千”為美酒的代稱。今日在日本、韓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廣告,古香古色,別有風味。

測風儀
在虹橋四角,立有四根木桿,每根木桿頂上都有一個鳥形之物。這是什么?這叫做“五兩”,因為是五兩重的雞毛所制。它不是用來裝飾的,而是古代的測風儀。只要看鳥頭朝向哪個方向,便可知道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