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陳 君,夏令強,張曉潔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指出:“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藥品一經發出就不得退換”[1]。如果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對質量原因以外的一概不予退藥,在現實中會引起很多糾紛,嚴重影響醫院正常工作秩序。而如果不遵守《規定》,像超市商品一樣完全接受退換,也存在一些問題:藥品畢竟是特殊商品,如果將退回藥品再次使用,可能會侵害了其他患者的利益,還可能導致用藥事故;如果將退回藥品銷毀,醫院損失過大,會加大醫院經營成本。為了解我院退藥管理現狀,筆者對我院門診藥房退藥情況和退藥原因進行了統計分析,為減少退藥行為,規范退藥程序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我院門診藥房2012年1至12月1 345張退藥處方。
1.2 方法 對我院2012年門診藥房退藥的科室退藥分布、退藥患者年齡段分布、退藥原因、退藥品種及金額分布情況進行歸類、統計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2.1 2012年我院門診退藥總體情況 2012年,我院門診藥房共調配處方523 487張,其中退藥處方1 345張,占處方總量的0.26%,日均退藥處方數3.68張;退藥總金額為10.47萬元,占2012年門診銷售總金額(5 681.40萬元)0.18%,退藥處方每方平均金額為77.87元。
2.2 2012年門診科室退藥的詳細分布 由表1可見,婦產科、急診科退藥比例較高,分別占35.76%和31.15%,老干部科、腫瘤科和五官科等退藥比例較低。

表1 各門診科室退藥詳細分布及構成比
2.3 退藥患者年齡分布及構成比 由表2可見,退藥患者的年齡分布存在明顯的低年齡段和高年齡段退藥比例較低,21~70歲年齡段退藥比例相對較高的情況,這與各年齡段用藥時的判斷和用藥慣性有很大的關系。

表2 退藥患者年齡段分布及構成比
2.4 2012年我院門診各科室退藥品種及金額分布 由表3可見,抗微生物藥、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循環系統藥物、消化系統藥物退藥金額所占比例較高,抗微生物藥占退藥金額比例達到43.56%。

表3 退藥品種及金額分布
2.5 門診各科室退藥原因及構成比 由表4可見,退藥原因中,患者原因占63.71%,醫務人員原因占19.26%,其他原因為17.03%,患者原因中主要由藥物不良反應引起退藥,醫務人員原因中主要由重復開藥或大處方引起退藥。重復開藥或大處方、藥價、缺貨、收費差錯則反映了醫院在基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需要克服以改變退藥的情況。

表4 退藥原因及構成比
3.1 2012年我院門診退藥情況分析 我院退藥各科室、各年齡段均有分布,涉及9大類藥物,120個品種。其中退藥最多的5個科室為婦產科、急診科、感染科、骨科、普通外科,占我院總退藥數的94.56%。婦產科退藥比例高主要由于婦科人流術后預防用藥療程過長,依從性差,極易造成退藥。退藥患者以21~30歲退藥比例最高,達到退藥總例數的30.26%,主要原因是婦科人流等退藥人群多數集中在該年齡段,以及該年齡段對藥品選擇、藥物知識、醫院服務要求相對期望值較高,退藥比例也最高。老年患者多數同時患有多種老年性疾病,經常會同時就診好幾個科室,同時開藥,如醫生未仔細詢問清楚,也易發生退藥。且很多老人均為老病號,對自己常年服用藥物的廠家、規格、價格、是否醫保等都有要求,提示醫生在注意詢問病情同時,要注意患者其他要求。退藥次數最多的5大類藥為抗微生物藥、循環系統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藥、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藥物,占退藥總金額的95.97%。由表2可見,我院年退藥品種以抗微生物藥居多,占43.56%,與相關報道一致[2-3]。一方面,抗菌藥物使用率相對較高;另一方面,與長期應用抗菌藥物引起耐藥,在治療過程中需更換品種有關。
3.2 退藥原因分析 (1)患者原因:主要有藥物不良反應、轉院、住院、藥價問題和拒絕用藥等。不良反應以藥物過敏最多見,品種多為喹諾酮類、頭孢類、中成藥制劑及部分營養藥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需皮試的藥品,醫生會一次性將所有的藥量都開好,如果患者皮試陽性,就得退藥。建議醫生在皮試合格后再開治療處方,或是分兩張處方開具。隨著醫療保健知識的普及,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參看藥品說明書后有時會主動要求退藥,而發現藥物價格比同品種高或不是醫保用藥時,也會退藥,這就要求醫師在為患者看病的同時,也要了解患者需求,做好解釋工作。(2)醫務人員原因:主要有重復開藥、藥品超量、處方不當等原因,在實際工作中是可以避免的。值得注意的是,醫生開大處方,造成藥品在效期內或病程內不能用完,造成退藥,甚至有“消費欺詐”之嫌疑,提示醫院要采取有效的監督機制來限制大處方。(3)其他原因:主要包括藥房缺藥、收費差錯等。除去一些突發事件,藥房缺藥可以通過合理計劃,適當貯備來避免。收費差錯多數是由于收費人員不具備相關的藥物知識,使用收費系統不夠熟練,而造成錄入錯誤,導致退藥,醫院可加強崗前培訓,相關知識培訓來避免。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制度的進一步推進,醫院的退藥管理也要進一步規范,要不斷完善合理退藥的制度,對患者的退藥行為分類管理,另外,完善正常的退藥流程,增設“門診退藥申請單”,由經治醫師填寫簽名后,經患者、醫務部門確認信息,藥房核對無誤后,患者到收費處辦理退藥手續。
[1] 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J].醫藥導報,2005,24(4):1-2.
[2] 李紅梅.我院門診西藥房退藥現象及原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7,11(2):98.
[3] 廖銀標,孫毅東,黃勇斌,等.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月門、急診退藥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14(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