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華++原娟娟++虞麗娜
摘 要: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CPI連續兩個月下跌,引發一些機構對中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擔憂。目前中國的CPI依舊處于正增長的狀態,只是增速有所放緩。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并未出現通貨緊縮。事實上,防范通縮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在當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以消費逐漸取代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2015年推動和抑制物價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對2015年物價總體走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CPI;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要素價格;宏觀調控
2014年,不論是CPI漲幅走低,還是PPI負增長,都與經濟下行、總需求放緩、產能過剩等因素密切相關。2014年,我國物價運行主要呈三大特點:一是漲幅較低。1-12月CPI累計平均上漲2.0%,比2013年降低0.6個百分點,漲幅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二是全年呈不規則“倒U”型。這與2014年CPI上漲的翹尾因素變化有關,2014年1-4季度翹尾因素分別為1.06、1.51、1.0和0.17。三是PPI連續33個月負增長。1-12月PPI平均下降1.9%,且環比漲幅連續12個月為負,PPI連續負增長主要是受生產資料價格下降影響所致。
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CPI連續兩個月下跌,引發一些機構對中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擔憂。一般來說,物價至少出現連續3至6個月的負增長,才能被定義為通貨緊縮。中國目前還沒出現真正通縮,但仍然需要警惕潛在的通縮隱患:一方面是要警惕雙向通縮的問題,由房地產市場、地方融資平臺和金融產品等資產通縮帶來的價格通縮,會打擊百姓的財富效應和消費能力,進而影響企業的效益;另一方面是輸入性通縮問題,當前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導致各國貨幣匯率波動,影響了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穩定。事實上,防范通縮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在當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以消費逐漸取代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推動2015年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小幅放緩,價格平穩運行雖然有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基礎,但綜合宏觀、微觀影響價格運行的因素來分析,2015年價格上漲的壓力或將大于2014年。
(一)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步入深水區,與民生關聯度較高的水電氣等居民用價格,主要采用階梯定價的方式,能形成有效競爭的資源環境價格領域將放開價格,由市場決定。我國已于2013年和2014年兩度調整非居民用存量氣價格。按照計劃,2015年非居民用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將實現并軌,非居民用氣價格將逐步放開,居民生活用氣也將建立階梯價格制度。在居民階梯電價實施的基礎上,電價改革向推動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深化。2014年國家發改委已決定在深圳市開展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動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2014年11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已釋放出新一輪價格改革的信號。此后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加快改進市政基礎設施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充機制,使經營者能夠獲得合理收益,實行上下游價格調整聯動機制。
(二)2015年房地產市場可能觸底回升。2014年9月以來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被認為是激活市場的主要因素。9月30日,兩部委出臺信貸新政,提出對于首套房“認房不認貸”的標準,并重申最低利率優惠。10月中旬,三部門出臺政策,降低公積金貸款購房門檻。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穩定住房消費”的說法。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同時,在多數城市已經對松綁或取消“限購令”的基礎上,各地陸續發布了多項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其中不少條款對房地產業構成利好。經過多年調整,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的購房者已基本以自住需求買家為主,表現為首套房或者更新需求。他們對于房價止跌轉升的預期,可能推動房地產價格回升。
(三)豬肉價格或由跌轉漲,對CPI的拉動作用增強。2014年豬肉價格比上年下降4.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14個百分點。長期的低價,影響了養豬人壓欄的信心,在疫情和國家政策沒有多大變化情況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很可能還要下跌一段時間,豬糧比回到6以上之后很可能止跌。但2014年下半年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將直接影響到2015年生豬出欄量,到時生豬出欄量降低,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應量減少勢必造成價格上漲。從供需平衡的關系看,預計2015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市場供應趨緊,豬價在季節性下跌時期的表現將相對抗跌,或出現淡季不淡、旺季較旺的格局,價格底部將較2014年整體抬升,2015年生豬平均出場價格達到或高于2013年14.74元/kg的水平,整體豬價呈前低后高格局。
(四)新環保法實施,治理污染將抑制落后產能釋放,企業生產成本普遍提高,有助于支撐大宗產品價格。2015年1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已正式施行,對企業懲治力度大大加強,在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同時,更換、新添環保設備將導致大宗商品環保方面成本呈明顯增加趨勢。環保成本一方面會提高企業的生產負擔,逼迫部分虧損嚴重的企業退出市場,從而使整個市場的供應減少,改善供應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會使企業生產成本普遍提高,有助于支撐產品價格。
(五)勞動力人工成本上升成為物價上漲的長期壓力。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人工成本的上升將成為一種常態。中國臨近所謂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供應從過剩走向短缺的轉折點”,勞動力短缺造成的用工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這種影響一方面表現為薪酬水平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表現為中國制造的產品價格也將大幅上升。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顯示,成本上升一直是近年來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調查結果顯示,選擇“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經營者占76%,明顯高于其他選項。不但排在所有7個選項的第一位,而且已連續五年排在所有選項的第一位。
(六)農產品價格改革在2014年破題之后,在2015和未來數年將繼續進行。2014年中央先后啟動了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但要評估其對物價、市場、種植者等的影響還需等到2015年春天。鑒于此,2015年的農產品價改范圍不會擴得太大。此前國內實行政府價格干預的農產品主要有小麥、大米、玉米、大豆、棉花和食糖,大豆和棉花2014年已經實行價改,而小麥、玉米、大米作為主糧,其價改之后的影響面較大,因此短期內不會輕易啟動。2015年最有可能啟動的農產品價格改革的品種是食糖,范圍可能會限定在廣西。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工業化中后期必然面臨的問題,食品價格上漲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長期趨勢看,在人工、農資等成本持續上漲、土地稀缺性帶來租金成本上升趨勢不變的情況下,總成本增加將推動未來農產品供應價格持續上漲。
(七)2015年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復蘇態勢,有望支撐中國的外需。2014年世界經濟總體呈現見底企穩跡象,2015年的走向將受到美國升息、俄羅斯經濟動蕩、歐洲貨幣政策、日本經濟政策、新興經濟體結構性改革與創新變量的影響,中美將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復蘇。2014年,世界經濟總體上仍然在低位徘徊,但已明顯結束前幾年連續大幅下滑和多次探底的反復態勢,呈現出見底企穩的向好跡象。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最新發表的《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2014年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增長,預計2015年和2016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3.1%和3.3%??傮w來看,發達國家經濟增速預計恢復到其增長潛力,美國甚至可能超過潛力。世界經濟趨向復蘇,推動大宗商品需求重新旺盛起來。出口需求方面,發達經濟體市場占我國外需的50%左右,這些地區經濟逐步回暖,將改善我國出口的外部環境。歐美日經濟增長加速將有利于拉動我國的出口增長。另外,政府采取的各項穩定外貿的舉措以及上海自貿區和擴大內地延邊地區的開放戰略也將有利于推動出口的增長。
二、抑制2015年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調、投資增長乏力有利于減輕物價上漲的總需求壓力。2015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國際環境總體趨好,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復蘇態勢, 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之下,2015年的我國經濟將體現更多的“新常態”特征,增長速度略有放緩,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有所增強。雖然一些短期、結構性與長期性因素將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沖擊和制約,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仍面臨很多挑戰,投資增長乏力是拖累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經濟下行風險的主要來源。預計我國實際GDP增速將從2014年的7.4%略微放緩到2015年的7.1%。一方面,我國出口增長由于國外經濟復蘇等因素而將有所加速;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投資由于前期商品房銷售疲軟而會繼續減速。雖然出口加速有利于經濟增長,但房地產投資減速產生的下行壓力將難以為出口加速所完全對沖。
(二)產能過剩對物價上漲形成抑制作用。當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沒有根本改變,家用電器、交通和通信、紡織服裝、一般日用消費品等行業均呈現明顯的供大于求的狀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產能過剩導致我國企業存貨持續增長。數據顯示,11月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達到37585億元,增長13.6%。2014年11月PPI同比下跌2.7%,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PPIRM同比下跌3.5%,為2012年11月以來新低。未來PPI負增長態勢仍將持續,在油價下跌的同時,主要原油生產國家和地區并無減產意向,將帶動一系列工業產品價格繼續走低。全球原料初級產品市場供過于求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觀,工業產品價格整體低位運行趨勢仍將延續。國內需求不足,上游原材料價格走低制約了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的反彈,有利于減輕價格上漲的需求壓力。
(三)糧食“十一連增”為穩定物價提供了物質基礎。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實現連續11年增產,糧食總產量再破6億噸大關。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告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0709.9萬噸,比2013年增加516萬噸,增長0.9%。其中谷物總產量55726.9 萬噸,比2013年增加457.7萬噸,增長0.8% 。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供給量增加對保障供應和穩定物價將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在2011年的CPI上漲5.4%中,糧食價格上漲了12.2%,2014年糧食價格僅上漲3.0%,明顯低于2011年糧食價格的漲幅。鑒于當前國內糧食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預計2015年糧食價格漲幅可能與2014年相當,有利于物價穩定。
(四)原油價格遭腰斬,低油價或將成為新常態。2015新年伊始,油價繼續上年跌勢。在連跌三天后,1月5日,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雙雙跌至五年半新低。近半年,原油價格從100美元一桶下降到接近50美元,油價下跌導致全球經濟在局部地區失衡。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再度下調了201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2015年第二季度探底至每桶43美元。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將維持供給過剩局面,中國、歐洲、日本等主要原油進口市場看不到需求猛增的跡象,至今仍看不到油價上漲的強大動力,預計短期內國際原油價格頹勢難改,會導致種植糧食和生產大多數商品的成本降低。
(五)“翹尾因素”影響減小。2014年CPI環比負增長的月份比2013年增加一個月,CPI各月環比漲幅比2013年總體上回落,將對2015年的CPI“翹尾因素”具有明顯的下拉作用,因而2015年的“翹尾因素”影響比2014年有所減小。根據2014年各月環比CPI測算,2015年CPI“翹尾因素”約0.5個百分點,比2014年低了0.2個百分點,比2013年低1.2個百分點,“翹尾因素”的減小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5年CPI漲幅。
三、2015年度CPI走勢預測
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而與穩健貨幣政策配合的是經濟結構調整,因此CPI才屢創新低。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就業情況十分理想,隨著2015年改革紅利的持續發酵,經濟增長將帶動居民消費意愿的提升,從而有助于物價重回溫和上漲,通脹將在溫和可控的區間內較2014年的低谷略有回升。預計2015年多數月份CPI漲幅將步入“1”時代,全年CPI上漲2.2%左右,較2014年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翹尾因素約0.5%,新漲價因素約1.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持續為負,同比下降0.2%左右。多年數據表明,只要我國農業生產不出大的問題,就不會出現過高的通脹率。2014年我國糧食已連續第11年獲得豐收,庫存充實,不僅為穩定物價總水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很大程度上還會降低人們的通脹預期。在通脹預期減小、物價調控目標實現整體無憂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主要農產品供應的保障和價格的調控,不能因為CPI數據處于溫和可控狀態而放松警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EB/OL].http://www.un.org/zh/development/desa/index.html。
[2]虞華,虞麗娜.2014年中國物價走勢分析與判斷[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37-43。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國家統計局關于2014年糧食產量的公告 [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2/t20141204_648275.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最新發布(統計數據庫),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5]中證網.明年樓市政策將定調 刺激需求料成主線[EB/OL]. http://www.cs.com.cn/ssgs/fcgs/201412/t20141208_4583116.html。
The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Chinas Price Trend in 2015
YU Hua 1 YUAN Juanjuan 2 YU Lina 3
(1 Yancheng Investigation Team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2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3 Yancheng Municipal Postal Administration,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pressure of the current Chinas economy downward is increasing, CPI has declined for two consecutive months, causing the concerns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deflation. At present, Chinas CPI is still in a state of positive growth, but growth rate is somewhat slow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Chinas economy has not entered into the state of the deflation. In fact, the best way to guard against deflation is maintaining the economic steady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drew by the gradual replacement of consumption for exports and invest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drive and restrict price rise in 2015, and forecasts the overall price trend in 2015.
Keywords: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inflation; deflation; factor price; macroscopic readjustment and control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