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楚辭》顏色詞可以按照白、黑、紅、青、黃、紫六個色彩范疇劃分,其構詞方式以單音詞為主。《楚辭》顏色詞大部分直接表示色彩義,也有的間接表示詞義。《楚辭》相似與相對的顏色詞的對舉為《楚辭》的情感表現帶來了豐富的效果。
關鍵詞:楚辭;顏色詞;語義;色彩對舉
作者簡介:涂吉(1992-),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研究生院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中古及近代漢語。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2
顏色詞是描寫事物色彩的詞。一直以來,顏色詞受到各學科的廣泛關注,對古漢語顏色詞的研究也很豐富。在甲骨文、金文中,顏色詞較少,《周禮·考工記》中最早具體指明了“五色”。到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出現了上百的顏色字,以較為系統和規范的形式整理了顏色字、詞。上古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顏色詞在總體上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楚辭》大量使用楚方言,反映了楚地的風土人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中華書局《楚辭補注》為語料來源,找出《楚辭》中的顏色詞,并對顏色詞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一、《楚辭》顏色詞概況
《楚辭》運用了33種不同的顏色詞,將它們按照白、黑、紅、青、黃、紫六個色彩范疇劃分,共計164個。其中,黑、白、紅、青四個范疇使用相對較多,黃、紫使用相對較少。白為使用頻率最高的顏色詞,在所有顏色詞中占到23.7%,其次是玄、青、朱、黃。每種顏色范疇的代表詞和其他詞的數量差距較大,可以看出各色的代表詞分別為白、玄、朱、青、黃、紫。同一范疇中色彩詞最豐富的是紅,共10種。
“古代漢語是一種以單音詞為主的語言。”[1]《楚辭》成書時間為戰國末期至漢代。《楚辭》中的顏色詞以單音詞為主,與當時語言情況相一致。《楚辭》164個顏色詞中,僅有10個雙音詞。其中,單純詞有皓皓、皎皎、青青、顥顥、玄英;有五個并列式合成詞:青蔥、青驪、黃纁、翠縹、黴黧。這五個詞為顏色的并列,并列的兩個語素所屬色類相同或相近。
《楚辭》中大部分顏色詞的用法較為固定,即在名詞前作定語。經統計共有124例。此外還有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省略、倒裝等多種特殊句式的存在以及語氣詞的使用,為顏色詞的用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可能。
二、楚辭顏色詞的語義分析
(一)顏色詞直接表示色彩義
《楚辭》中大部分的顏色詞直接表示顏色本身的意義,揭示出事物的色彩特征。以下舉例說明。
1.白色范疇
(1)白。白色范疇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白。白色是基本的顏色詞。《說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3]157如:“驂白霓之習習兮”。
(2)素。本指白布,《說文解字》:“素,白緻繒也。”[3]279后引申為白色。如:“綠葉兮素枝”。
(3)皎。皎、皓本指月光明亮潔白,后泛指明亮潔白。如:“晞白日兮皎皎”。
(4)皓。泛指明亮潔白。如:“朱唇皓齒”。
2.黑色范疇
(1)玄。黑色范疇中使用最多的是玄。如:“紛吾乘兮玄云”。
(2)黑。如:“粉白黛黑”。
(3)青。青的色彩范圍較為豐富,可以表示黑色,表示黑色的用例在先秦較少。如:“青色直眉”,《大招》的“青色直眉”當出于漢或漢以后。
(4)蒼。蒼多指青色,《楚辭》僅一例為黑或青黑色。如:“蒼鳥群飛”。王逸注:“蒼鳥,鷹也。” [2]109
(5)黴黧。指黑色。《說文解字》:“黴,中久雨青黑。”[3]210如:“顏黴黧以沮敗兮”。王逸注:“黧,黑也。” [2]283
(6)青驪。由青色類語素與黑色類語素組合而成。《說文解字》:“驪,馬深黑色。”[3]198“驪” 指深黑的馬,色彩和名物結合為一個義位。此處應當作青黑色解。如:“青驪結駟兮”。王逸注:“純黑為驪。” [2]213
3.紅色范疇
(1)朱。紅色范疇中用得最多的是朱。如:“紫貝闕兮朱宮”。
(2)赤。赤為五色中的一種。《說文》:“赤,南方色也。”[3]212如:“聞赤松之清塵兮”。
(3)紅。紅為淺紅、粉紅色。《說文解字》:“紅,帛赤白色。”[3]275如:“紅壁沙版”。王逸注:“紅,赤白色也。”[2]206
(4)翡。原指赤羽雀,引申為赤色。如:“翡翠珠被”。洪興祖注:“翡:赤羽雀。翠:青羽雀。”[2]204
(5)丹。《說文解字》:“巴越之赤石也。”[3]101《說文解字注》:“巴郡、南越皆出丹沙。”[4]115本義指丹沙,引申為紅色。如:“涉丹水而駝騁兮”。
(6)骍。赤色。如:“紅采兮骍衣” 。洪興祖注:“思營切,赤色。”[2]270
(7)酡。指飲酒后赭色面容。先秦及兩漢文獻中少見。如:“朱顏酡些”。洪興祖注:“飲而赭色著面。” [2]209王逸注:“赩,赤色,無草木貌也。”[2]218
(8)赩。赤色。如:“逴龍赩只”。王逸注:“赩,赤色,無草木貌也。”[2]218
(9)緹。本指橘紅色。《說文解字》:“帛丹黃色。”[3]275如:“襲英衣兮緹?”。
(10)黃纁。黃色類語素與紅色類語素組合而成。如:“建黃纁之總旄”。王逸注:“黃纁,赤黃也。” [2]293《說文解字》:“纁,淺絳也。”[3]274依照王逸注解釋為赤黃,歸入紅色范疇。
4.青色范疇
(1)青。青為五色之一。青表示綠色的情況占大多數。《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3]101如:“何青云之流瀾兮”。
(2)蒼。蒼為青色,草色。《說文解字》:“蒼,草色也。”[3]17如:“右蒼龍之躣躣”。
(3)綠。綠為較青色淺的青黃色,多形容草木青翠。《說文解字》:“綠,帛青黃色也。”[3]274如:“綠葉兮素枝”。
(4)翠。翠原指青羽雀,后引申為青色。《說文解字》:“翠,青羽雀也。”[2]73如:“孔蓋兮翠旍”。
(5)翠縹。青色類語素與青色類語素組合而成。當解釋為淺青色、青白色。《說文解字》:“縹,帛青白色也。”[3]274如:“翠縹兮為裳”。洪興祖注:“縹,帛青白色。” [2]270
(6)青蔥。指草木有生命力的顏色,如:“蘮蕠兮青蔥”。
5.黃色范疇
黃。黃對應五行中屬土,為地之色。《說文解字》:“黃,地之色也。”[3]293如:“寧與黃鵠比翼乎”。
6.紫色范疇
紫。即青色與紅色的混合。《說文解字》:“帛青赤色。”[3]275如:“紫貝闕兮朱宮”。
(二)顏色詞間接表示顏色語義
在《楚辭》中,間接表示詞義的例子與后世相比并不算豐富,固定的如香草美人之類的意象和情感也為人所熟知。在顏色詞當中,間接表示詞義的例子既有顏色詞本身,也有顏色詞與名詞組合表意。
1.象征
(1)象征忠奸善惡
如:“變白以為黑兮”;“朱紫兮雜亂”。
(2)象征公正
如:“指蒼天以為正”。
(3)象征高遠志向
如:“寧與黃鵠比翼乎”。
2.借代
如:“青色直眉”。“青色”以眉毛之黑色代指眉毛。
三、《楚辭》顏色詞的色彩對舉分析
色彩的對舉為《楚辭》色彩美的表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顏色的相似與相對會為讀者帶來不同的體驗,營造出單一色彩無法達到的情感效果。能明顯形成對舉關系的共27例,分類說明如下。
(一)黑白對舉
(1)白—黑: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粉白黛黑;眩白黑之美惡;行明白而曰黑兮;孰知察其黑白。
(2)白—玄英:服清白以逍遙兮,偏輿乎玄英異色。
黑白之間有著強度最大的明暗差異,形成對舉能造成最大的沖擊力。除“粉白黛黑”外,其余五例的黑白都有著象征意義。這種對舉以清晰的象征意義增強了色彩的表達力。
(二)青白對舉
(1)青—白:青云衣兮白霓裳;駕青虬兮驂白螭;青春受謝,白日昭只。
(2)蒼—白:蒼龍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騁而為右騑。
(3)綠—素:綠葉兮素枝;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青、白對舉沒有明顯的象征意義。“白”在《楚辭》中既可以作普通色彩,也可能帶有高潔或光明之意,“白日昭之”即是。“青春”有著自身的生機與活力。“綠”、“素”用于描寫生機勃勃的青翠植物讓人感到可喜。青白對舉總體上帶有相得益彰的意味。
(三)紅色與其他色的對舉
1.紅黑對舉
(1)赤—玄:赤蟻若象,玄蠭若蟲些。
(2)紅—玄:紅壁沙版,玄玉梁些。
第一例寫環境之惡劣,第二例寫環境之美好。紅黑的對舉能給人帶來較強的色彩上的沖擊,凸顯主體的特征。
2.紅青對舉
(1)朱—蒼: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蒼龍之躣躣。
(2)紅、骍—翠縹:紅采兮骍衣,翠縹兮為裳。
(3)翡—翠:翡翠珠被;翡帷翠帳。
這一組色彩基本處于互補色的位置,對舉更能夠加強色彩的強度,使整體的色調更為明朗。由于“翠”的使用,后三例的色彩更明快。
3.紅紫對舉
紫—朱:紫貝闕兮朱宮;朱紫兮雜亂。
第一例為了表現華美的色彩,用到了紅、紫兩色。而第二例的對舉帶有正與不正的象征意味。
4.紅白對舉
朱—皓:朱唇皓齒。
簡練地以色彩描繪美人的容貌。
(四)青黃對舉
青—黃: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以青、黃兩個相對明亮的顏色寫燦爛之貌。
(五)青紫對舉
青青—綠、紫: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以淡雅清新的色彩給人以清新婉麗之感。
(六)黑青對舉
玄—青:玄鶴兮高飛,曾逝兮青冥。
以玄、青的色彩表現出天高云闊的遼闊視覺效果。
(七)臨近色對舉
(1)白、素—皎:形體白而質素兮,中晈潔而淑清。
(2)黑—玄:黑水玄趾。
(3)朱—酡:朱顏酡些。
臨近色深淺、明度的搭配有差異而不突兀,使色彩在變化中達到和諧統一。白、素、晈的三色對舉更加突出了高潔明亮。黑、玄均為山名。酡為飲酒后的面色,比朱更進一層。
《楚辭》中的顏色詞不僅為作品帶來了豐富的色彩,更是增強了表現力。《楚辭》中的顏色詞在汪洋恣肆的想象和極致的描寫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一民.漢語語法修辭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4.
[2]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3.
[3]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7.
[4]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2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