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得祿
摘 要:世界范圍內,東西方之間對世界起源說法多樣,同時,有關人類誕生以及相關聯的神話傳說也多不勝舉。西方傳說與神話當中上帝屬于大自然以及人類的創造者,東方神話與傳說當中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有關人類以及大自然方面的資源本身也具有自身特點。本文當中,側重研究《圣經》當中上帝以及盤古神話起源傳說,通過對比中西方神話當中自然以及人類起源,簡要分析中西方文化對比問題。
關鍵詞:神話;盤古;上帝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59-01
中西方在有關自然起源以及人類誕生方面的神話傳說十分豐富,西方神話傳說當中更多將重點放在了《圣經》以及創世紀當中。認為上帝創造了人類。中國自然神話傳說起源種類較為豐富,神話起源種類也說法并不統一。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遠古時代部落分布較多,部落之間戰爭;連年不斷,在部落之間的融合過程中,文化上的強勢與弱勢存在差異性。為此,我國在這方面較為普遍的認知為盤古傳說系統。
一、基于創世意義的中西方神話——上帝與盤古
對古人造成困惑的一項重要問題就是天地形成的問題,而基于此形成的神話也正是古人對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古人認為創造世界的根本同樣也使世界萬物當中的載體,從開始有天地,到后有世間萬物,而沒有天地則也自然將不會存在萬事萬物。世界范圍內的創世神話在各個民族當中的表現也存在差異,不同民族在創造自己的神話系統過程中往往也各自具有自身形成特征。
在基督教《圣經》當中首先講述了有關上帝創造萬事萬物的事件。上帝屬于圣經當中唯一的神祗。在《創世紀》當中,上帝共用了六天時間:起初,神創造了天地。地使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有了光之后,光被稱為晝,暗被稱為夜,這是第一天。第二天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神稱空氣為天。” 第三天,“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集處為海。”水陸就這樣分開了,然后神又讓地上生出青草和結了種子的菜蔬,還有結著果實的樹木,讓它們“各從其類”。第四天和第五天神分別造出了管理晝夜的太陽月亮和水里地上天中的活物。第六天就是神造人的日子了,“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照我們的樣式造人,……神就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出男女。” 如此這樣天地萬物算是全部創造出來了,于是“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圣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在中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創世傳說主要為盤古開天系統,到目前為止,可以發現的最早相關文獻主要是三國時代徐整創作《三五歷紀》,但是這本書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能夠得到承認。為此,我們也只能夠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見到其影子。“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藝文類聚》卷一引《三五歷紀》)。
二、基于差異性角度分析中西方敬畏心理
上帝造人以及盤古開天辟地兩種不同世界觀價值下的神話傳說內容,都屬于人類對天地起源的一種思考。這個過程中盡管具有十分強烈的神話色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科學性。兩種傳說內容當中都秉承著的是天地在先、萬物在后的原則。基于這樣的情況,人類誕生出來。但是,差異性特征集中體現在上帝創造世界只用了六天時間,但是盤古開天辟地卻使用了超長時間“萬八千年”。
在中西方神話傳說系統當中,具有十分明顯的異同。在西方神話當中有關于蔬果方面的內容,但是在中國古代神話當中,有關蔬果方面的內容并不多。造成這種情況上的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兩種環境存在地域上的差異。因為在西方地區通過海洋貿易蔬果乳制品等均為生活當中的必需品。上帝創造了歷法,而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創造歷法的為盤古之后的伏羲。
基于開天辟地的時間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盤古開天地在時間地質年代角度分析更加接近于現實。天地形成以及一萬年之前。但是在圣經當中則具有十分濃重的宗教性色彩。這種傳說內容一直沿襲至今。這種傳說對基督教以及猶太基督教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已經成為了其精神支柱。盤古開天辟地這項創說盡管屬于我國神話傳說當中一項最重要的明珠,并流傳了很久,但是其中并沒有關于宗教方面的色彩,對中國人現實生活影響也十分巨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圣經》以及《創世紀》當中有關于創造世界的傳說,這與中國盤古神話傳說系統當中盤古等傳說內容之間進行充分對比研究。在上述中神話系統當中,對于促進我們的文化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始終對天地形成以及人類創始等問題進行思考,而所有問題的起點以及重點喲時什么,想要能夠真正的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從人類的祖先粗漢說進行研究與分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袁梅.中國古代神話中智慧導師阿尼瑪原型及其承傳移位[D].曲阜師范大學,2010.
[2]李琦.認知實踐視野中的地方性知識[D].南京農業大學,2012.
[3]郭錦玲.意蘊不同的經典[D].暨南大學,2011.
[4]白晨曦.天人合一:從哲學到建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