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晨忱
摘 要:對鋼琴演奏藝術的膚淺、片面理解,導致很多人將鋼琴演奏的專業訓練等同于單純技術方面的練習,單純的技能訓練只是鋼琴演奏專業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不是鋼琴演奏的最終目標和根本目的。要獲得演奏的成功,必須在演奏中將技術與音樂有機結合,在鋼琴演奏中技術性與音樂性是辯證統一的,技術和音樂是個有機的整體,音樂上的進步是技術改進的前提,而演奏技術的進步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音樂的進步,不應該把全部精力放在演奏技術上,要重視對音樂內容的把握,重視對音樂藝術形象和構思的把握。
關鍵詞:鋼琴;音樂;練習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50-01
1、在鋼琴演奏中技術性和音樂性是辯證統一的
表演者、被表演的作品以及演奏樂器是鋼琴演奏的三個基本要素,優秀的演奏藝術表演必須將三者有機融合,協調一致。鋼琴演奏中的技術性,更多指的是演奏的樂器與表演者的關系,演奏者全面掌握、了解演奏所用的樂器是能否演繹出優秀作品的前提,技術和音樂是個有機的整體,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系,音樂上的進步是技術改進的前提,而演奏技術的進步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音樂的進步。
在鋼琴演奏的學習和專業訓練中,演奏技術和音樂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演奏技術是手段,是形式,而音樂是目的,是內容。鋼琴演奏藝術其實就是通過音樂與聽眾交流的藝術,為了達到順暢的交流,讓聆聽音樂的人覺得有味,有內涵,演奏者一方面要善于辭令,另一方面要確保所談內容不是泛泛之談,要言之有物,優秀的演奏是形式和內容有機結合的產物。演奏者要想迅速找到有效的、確切的手段來演奏樂曲,首要的前提是演奏者理解,肯定所演奏的樂曲。
2、在鋼琴演奏中實現技術性與音樂性的有機結合
在鋼琴演奏或者學生練習中,不應該把全部精力放在演奏技術上,要重視對音樂內容的把握,重視對音樂藝術形象和構思的把握。當演奏或練習不成功時,不能總是狹義地將所有問題歸結為技巧問題,一個演奏者如果不能夠全面正確理解樂曲、不能全面掌握、駕馭樂器,就不可能嚴謹、完美演繹音樂作品的,所進行的表演只能流于表面、膚淺庸俗,達不到專業水準。只重視鋼琴演奏技術的提高,而忽視對音樂內容的把握是目前鋼琴課學生較容易犯的一類錯誤。每當學生開始要學習演奏一首新曲目時,他們總是希望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音樂上都要完美演繹作品,在演繹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這樣那樣的技術困難,學生總會不自覺地把視野縮短,把所有的精力、思想花在解決技術難點上,進入到純技術練習的死胡同,總是異想天開想解決技術上的問題,再處理音樂上的問題,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評判技術問題是否解決需要依靠音樂,如果演奏能夠準確,完美再現了作曲家的意圖那么技術問題就解決了。鋼琴的演奏者在學習新曲時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音樂才是表演最高、最根本的原則,技術只是為音樂服務的。
要想完美塑造音樂形象、體現音樂內容,就必須要有嫻熟的技術,但嫻熟的技術只是奠基石,所有的技術練習必須在清晰、正確的音樂理念指導下進行。在解決技術難點時,演奏者不要誤入到純粹的技術性歧途,要將解決技術難題的過程中貫穿理解力、音樂性的深化,做到這一點,技術與音樂就能夠在鋼琴演奏、練習中互相促進。實踐表明,不斷完善演奏者的演奏技術確實對于塑造、揭示音樂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可是當演奏者在演奏技術上遇到問題、遇到瓶頸時,就不能僅僅從技術上去找問題,還應去琢磨、理解所要演奏的音樂作品,而這對于解決技術遇到的問題往往行之有效。
例如中國學生學習《丟手絹》效果要遠好于學習德國拜厄的《練習曲》,兩者從技術難度的角度來說,并不存在太大的區別,造成學習效果的迥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方面的原因《丟手絹》是中國學生比較喜歡、熟悉的樂曲,顯然更容易激化學生表演、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內心引起共鳴,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飽滿的良好情緒,往往能夠使練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積極的練習熱情、良好的練習效果、更大的學習熱情,三者形成良性循環。反觀中國學生在學習、練習《練習曲》時、情況就有點讓人沮喪,學生都認為《練習曲》枯燥乏味,沒有練習、學習的熱情,惡性循環也由此產生。第二個方面是中國學生比較熟悉《丟手絹》的樂曲,對于該樂曲的整體結構布局、風格特征以及情緒變化都已經有一定的認知,感知,練習、學習時目標都非常明確。這樣的話,學生在練習中就會自覺地選擇方法去實現這一目標,用連奏還是斷奏,用什么樣的速度、如何劃分樂段和樂句、采用怎樣的強弱變化等等。可當學生第一次接觸《練習曲》時,就會認為該曲目是沒有藝術內容,是純技術的,因此演奏練習是缺乏目的,非常的隨意。
鋼琴教師要想讓學生專業訓練富有成效,就應該認真考慮上面的問題。首先為了使練習更富有成效,在選材上就盡量選擇學生熟悉、有較強旋律、形式風格多樣的練習曲和樂曲。可以選擇一些依據民歌、兒歌、名作改編的樂曲,選曲內容上盡量涵蓋不同國家、不同流派、不同時期的作品;其次布置新作業時可以先讓同學熟悉相關的曲目資料,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通過預習,學生會對要練習學習的樂曲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樣的話,學生在上琴學習就會更加容易。
參考文獻:
[1]張楠 鋼琴演奏中技術與表現力初探 鋼琴藝術 2007年第5期
[2]丁運成 淺談鋼琴演奏中的力量循環及其訓練方法 蚌埠學院學報 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