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L13CYY020。大連外國語大學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XJQN27。
摘 要:交際離不開文化,文化對交際起到制約作用。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離不開雙方的文化因素,韓語學習者要加強跨文化知識的學習,在兩國文化的對比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韓語水平,從而提升中韓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際
作者簡介:張文麗,1980年8月生,女,漢族,山東威海人,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韓國語語言學,現任大連外國語大學韓語講師。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66-01
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減少交流過程中的失誤,要求在外語學習的同時加強跨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跨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在韓語語音學習,詞匯的理解、記憶,慣用語、俗語的掌握,語法的運用,習題練習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因此,韓語學習者一定要加強跨文化知識的學習,在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對比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韓語水平。
本文主要運用跨文化交際中的理論就中韓兩國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因素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兩國文化因素的不同點。最終幫助人們能夠處理中韓跨文化交際中的一些問題,能夠獨立分析一些中韓差異問題,為提高兩國人民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對于兩國人民更好的交流起到引導作用。
一、跨文化交際和文化因素
1.概念
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文化因素指人類作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成果的總和,包括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2.跨文化交際和文化因素的關系
交際離不開文化,文化也必然在交際中產生制約作用。從跨文化交際的現實情況來看,影響交際的文化因素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價值觀念,這是文化特質的深層結構;二是民族性格,這是文化特質的外化表現;三是自然環境,這是文化特質的歷史緣由。
二、中韓兩國價值觀念的不同點
1.中國人的價值觀
中國人雖然也追求和諧的社會關系,但更強調個體意識和個人發展,從各方面提高和培養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工作和家庭都在穩定中求發展,注重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體現。
2.韓國人的價值觀
韓國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原因,特別注重團結和集體意識。比如稱呼 我家為我們家,我爸爸為我們爸爸。非常注重保護自己國家的環境、資源和品牌,在不斷的變化中求發展。韓國大小教堂林立,一半以上的韓國人擁有宗教信仰,主要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三、中韓兩國民族性格的不同點
1.中國人民族性格
中國人的性格慢,有強大的忍耐力,不注重表現,很含蓄、穩重、內斂,不善于拒絕別人,“喜怒不形于色”這一成語就是這種性格最好的表現。產品更注重實用性。比起外表,更在乎人的內在和能力。
2.韓國人民族性格
韓國人的性格急,對于人際關系缺乏忍耐力,容易急躁。韓國人會直接表達出來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韓國人喜歡表現,注重儀表,產品也全都注重美輪美奐的外觀設計。韓國人的動作模仿能力非常強。
四、中韓兩國自然環境的不同點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自然風景多樣。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土壤、生物等各種資源豐富。
韓國位于朝鮮半島南部,地勢北高南低,多丘陵和平原,全國山多。綠化率高。屬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三面環海,易受臺風侵襲。
結語
本文考察了中韓兩國不同的價值觀念、民族性格和自然環境,針對這些不同,首先應加強對象國語言的學習和教學,其次加強文化方面的學習,多向學習者介紹對象國的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對對方國家和人民的理解。最后是通過各種方法加強交流溝通,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禮忠、汪偉民,東亞文化圈:傳承;裂變與重構[J],國際觀察,2004,(2):74-80.
[2]劉雙,文化身份與跨文化傳播[J],外語學刊,2000(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