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和拉鏈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轟動的政治丑聞。媒體在事件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它主要是通過議程設置來引起大眾對某些事件的關注,形成公眾輿論,進而推動事件發展。本文運用議程設置理論分析媒體是如何推動三個事件發展的。
關鍵詞:政治丑聞;媒體;議程設置
作者簡介:黃孜雋(1984.12-),女,籍貫:江西南昌,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68-02
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政治丑聞之一,因其巨大的影響力后人用“門”事件特指那些有著深遠影響的政治丑聞。但現今人們卻有濫用這種說法的趨勢。有人將非政治領域,非轟動性,甚至非丑聞的事件都稱作XX門。本文對“門”事件進行了重新界定。它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大規模政治丑聞;2)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3)大量的媒體報道和公眾關注。基于以上條件,我選擇了三個事件作為研究對象: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和拉鏈門事件。媒體作為傳播信息,影響輿論的重要工具有效地推動了政治社會化,而本文研究的正是三個事件中媒體的推動作用。
一、美國政治“門”事件
水門事件是揭露尼克松1972年競選期間非法行為的政治丑聞。1972年6月五名男子闖入水門大廈當場被捕。相關機構立即開展調查,結果發現其中一人麥科德是尼克松競選委員會的安全顧問。事實上,尼克松一直在從事非法競選活動。為了不讓事件惡化,尼克松馬上開始掩蓋行動并暫時平息了風波。競選結束后,國會將注意力重新轉向水門闖入事件。73年2月總統競選調查委員會成立。3月麥科德坦白事實,并牽連了尼克松手下的高級官員。5月委員會對調查聽證會直播。聽證會中一名白宮助理透露了白宮辦公室有一套秘密錄音系統。尼克松拒交錄音帶,還因此罷免了特別檢察官考克斯。這一舉動引起美國人民的公憤,在民意的推動下,眾議院決定對尼克松進行彈劾,之后尼克松被迫交出錄音帶,一切真相大白。尼克松最后無奈辭職。
伊朗門事件是里根在任期間的一起重大政治丑聞。它由兩個事件組成:一是為解救黎巴嫩的人質,美國對伊朗進行秘密軍火販賣,二是販賣的部分款項用于資助尼加拉瓜反政府軍。1986年11月黎巴嫩雜志《船桅》登載了一條爆炸新聞:里根授權對伊朗秘密販賣軍火,希望通過伊朗解救黎巴嫩的人質。這條消息引起了民眾的激憤,因為這違背了里根政府拒絕同恐怖分子交易的一貫政策。迫于輿論壓力里根幾天后承認了此事。11月25號,司法部長爆出一條更嚴重的丑聞:軍火販賣的部分款項被用于資助尼加拉瓜反政府軍。此事是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他的副手諾斯參與,里根并不知情。調查委員會相繼成立展開調查,但大量資料被毀使調查受阻。87年5月至8月,國會對聽證會全程直播。事件的關鍵人物并沒有提供對里根不利的證詞。而諾斯應其個人魅力和愛國演說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里根險些脫險,但民眾支持率卻嚴重下滑。
拉鏈門是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一起性丑聞。98年網上爆出一條重大新聞:萊溫斯基在白宮實習期與克林頓發生關系。之后克林頓堅決否認了這一指控。事件雖然沒有重大突破,但媒體仍然進行大篇幅報道。當年7月,萊溫斯基坦白真相并提交了證據??肆诸D隨后承認事實。根據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的報告,鑒于克林頓作偽證和妨礙司法公正,眾議院決定對克林頓進行彈劾。克林頓在彈劾中被豁免。
二、媒體的作用
議程設置是媒體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麥克姆斯和肖在1972《輿論季刊》上正式提出媒體的議程設置理論。該理論認為媒體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后順序。媒體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么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么。媒體正是通過議程設置來引起大眾對某些事件的關注,形成公眾輿論,進而推動事件發展。媒體的這一功能在三個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水門事件最初沒有引來太多的媒體關注,只有華盛頓郵報進行了跟蹤報道,而其報道卻未引起公眾的關注,這是因為大部分的媒體報道都聚焦在總統大選上。這一點證明了媒體議程對公眾議程的影響。正因為丑聞未成為當時的媒體議程,尼克松大選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當事件演變成牽涉到多名政府官員的重大政治丑聞時,媒體的報道大幅增加。國會舉行調查聽證會期間,美國所有大型電視廣播臺都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聽證會的直播使公眾對水門事件產生了極大的關注,85%的民眾稱自己觀看過聽證會。電視媒體作為政治溝通的有效工具增進了美國民眾對水門事件的了解。當尼克松罷免特別檢察官考克斯之后,美國各大電視網立即中斷正常節目,向美國民眾報道這一爆炸性新聞。公眾的反應就像火山開始噴發,抗議電報鋪天蓋地,輿論將尼克松與希特勒相提并論。原先支持尼克松的出版物,都憤怒地指責尼克松。大學生則組織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用汽車鳴笛要求彈劾總統。整個美國群情激憤。在民意的推動下,眾議院決定對總統進行彈劾,尼克松迫于壓力辭職。水門事件加速演變成重大政治丑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媒體將水門事件設置為最重要的議程來進行報道。公眾也因媒體的大量報道將目光聚焦在此事件上,并產生大量的公眾輿論。媒體的信息轟炸和影像刺激,很容易制造出即刻的公眾情緒和公眾壓力。而政府在決策過程中,也會很大程度受到公眾輿論的影響。
伊朗門事件作為繼水門事件后最嚴重的政治丑聞自一開始就引來了大量的媒體關注。事件一被爆料各大媒體就鋪天蓋地的追蹤報道。多次的新聞大曝光,使國內外的批評聲不斷,大家一致要求里根出來澄清真相。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里根不得不在幾天后通過全國電視網承認了此事。里根快速承認事實的舉動與媒體的議程設置有很大的關聯。媒體通過加大對此事件的報道,能夠影響受眾對此事重要性的認知,并將此事逐漸演變成公眾議程,進而形成一種輿論壓力,迫使政府將這些問題納入自己的議程。和水門事件一樣,伊朗門事件的國會調查聽證會也進行了全程直播。參與直播的不僅有美國的三大電視臺ABC, CBS和NBC,還有成立不久的PBS,CNN和C-SPAN。聽證會中諾斯作為事件的主角之一引發了美國民眾的巨大關注。人們在觀看了他在聽證會提供證詞的畫面之后,深深地被他的個人魅力和愛國精神所打動。媒體抓住了這一新聞點,對諾斯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他在聽證會上宣誓的圖片登上了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的封面。圖片的拍攝角度特意把他塑造成一個英雄的形象,加深人們對他的崇拜。人們因為諾斯對伊朗門更加理解和寬容,這也放緩了事件的進展,使里根最后脫險。媒體將諾斯作為重大議程進行大量正面報道成功的引導了公眾的輿論走向,進而影響了事件的進展。
拉鏈門事件受到的媒體關注遠遠超過以上兩個事件。作為一起美國總統的性丑聞,它本身沒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但各家媒體為了博取眼球,對此事件進行長篇累牘的連續報道。新興媒體互聯網在推動事件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人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克林頓在大陪審團前作證的錄像和拉鏈門事件的調查報告。這起丑聞甚至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關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報道寫道:“各國記者來到華盛頓,駐守在法院和萊溫斯基的住所外,等待最新消息?!?/p>
毫不夸張地說,正是媒體的大量報道是這起不起眼的性丑聞演變成嚴重的政治危機。值得注意的是,事件中公眾對克林頓的支持率達到了歷史高點,而他們對共和黨激烈的黨派攻擊和媒體的過量報道卻表示了反感。這個現象印證了議程設置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媒體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么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么。公眾對某一事件的觀點不會隨意被媒體所左右,因此媒體在引導公眾輿論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結語
三個事件中,媒體通過議程設置來引起公眾對某件事情的關注,引導公眾輿論,從而控制事件發展走向。媒體這種影響輿論的功能往往被各國政府用來大力宣揚他們的政治主張。擁有巨大力量的媒體應當為公眾提供客觀公正的報道,起到保障公民權利,監督政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麥庫姆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林達.總統是靠不住的[M].北京:三聯書店,1998.
[3]沈國麟.鏡頭中的國會山:美國國會與大眾傳媒[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