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 要:創作于動蕩年代的《基督山伯爵》,創造了文學界的一個奇跡,它的文學性和藝術價值性為后人所傳頌所贊賞。本文首先對《基督山伯爵》做了系統的論述分析,詳細闡述了它產生的背景和情節。接著筆者又深入分析了這篇小說的主題并就其浪漫主義文學特點做了相當程度的論述分析。最后,針對《基督山伯爵》藝術價值問題,筆者做了觀點性和理論性的論述分析。
關鍵詞:《基督山伯爵》;主題;文學特點;文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01
一、法國著名文學《基督山伯爵》簡析
《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馬借助這一動蕩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作為小說創作題材,以主人公唐太斯被人陷害入獄直至最后的復仇為整部作品創作的主要線索,以人物曲折命運的設計來側面的展示了整個社會的現狀。
《基督山伯爵》描述了遠洋貨船的大副埃德蒙·唐泰斯接受人所托,為波拿巴黨人送一封信,遭到了兩個無恥的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在他舉行婚禮之時遭遇逮捕,被打入死牢。牢中的法里亞神父在臨終前告訴了他關于埋在基督山島上的寶藏,在法里亞死后,唐泰斯策劃并成功越獄,然后根據法里亞的指引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為基督山伯爵進行復仇,最終惡有惡報善有善終的事。
《基督山伯爵》整個劇情中,每個情節都引人入勝,新穎奇特,人物和情節更是充滿了離奇色彩,其中,伯爵告誡馬克西米利安的一段話中對“等待和希望”更是令人對其有了一種新的詮釋。這種“等待和希望”的意志就如同等待破繭的毛毛蟲,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蓄著能量,只為破繭而出的一剎那,《基督山伯爵》就是把這種感覺毫無保留的展現給人們,這樣使整部小說除了傳奇的情節故事之外,還蘊含著伸張正義、揚善懲惡的色彩,更能給人們一直啟示和啟迪,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
二、法國著名文學《基督山伯爵》的主題分析
2.1復仇
《基督山伯爵》中的復仇,主要遵循的是當時法國的法律、金錢和智慧為斗爭武器,這是當時社會現狀的真實描寫,它們為男主角的復仇之路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基督山伯爵在他看來,復仇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仇人的死亡宣告結束,簡單的死亡已經不能平衡他平白無故遭受牢獄之災所帶來的心靈痛苦和所受的一切折磨。他覺得再嚴酷的刑罰,用在仇人身上都顯得太輕了,對其精神上的打擊遠遠勝過肉體上的痛苦,只有讓仇人在精神充滿煎熬和痛苦的絕望,才能平衡其長達14年的牢獄之苦。因此,男主正是利用當時社會的這三種現實情況,充分而又不泛濫的手段取得了其真正意義上復仇的成功。
2.2愛情
小說《基督山伯爵》中,愛情盡管它只是對復仇主題進行鋪墊和陪襯,同時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主題,但對其的拍攝也是極為動人的。小說的男主和女主,一直相互恩愛,并時時刻刻憧憬著有一個美好的婚禮,可天不遂人愿,在兩人正沉寂在婚禮的喜悅中時,卻遭受到了男主被抓走的晴天霹靂,結果使得這對有情人被重重鐵欄相隔,終難成愿。直到20年后,當男主再次出現在女主面前時,過去的種種都顯得那么蒼白和無力,其中有愛、有恨、有怨、有惱、有傷感,愛情逝去,再不復返,這份曲折之愛著實讓人唏噓不已。整部小說中,看似愛情的戲比較少,其實卻充分的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在不知不覺中讓觀眾深深地洞徹心扉,與主人公的思想產生共鳴,也給復仇這條主線增添了重要的情感色彩。
三、浪漫主義文學在《基督山伯爵》中的體現
一次卑鄙的陰謀讓男主人公從一個有著光明前程和美好愛情的水手瞬間變成了階下囚徒。蒙冤入獄的主人公是死是活,能否熬過14年漫長的折磨,這么悲慘的經歷心里和精神上是否能承受,相愛的姑娘是否依然在等著他的歸來等等,這一系列的劇情被作者大仲馬緊緊扣住主線,密布下一連串的情節。小說在表現情節設計中所具有的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叫人跌宕起伏,“現實與非現實的結合”帶有奇幻色彩的內容得到充分的淋漓盡致的展現。這正是浪漫主義小說的特色之一。
往往浪漫主義,是通過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扣人心弦的劇情來展現給大家,而《基督山伯爵》正是抓出了這一特點,情節取勝。把故事情節濃濃的融入其中,使其產生了濃郁的傳奇色彩和神秘感覺。《基度山伯爵》它不僅對現實主義的描寫作為重點描寫對象,同時還對一些“非現實”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的描述和展現,使文章更具有一定的奇幻色彩,吸引人們的眼球。這一切使這部小說從始至終充滿著張力,洋溢著敘述本身所產生的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創作于動蕩年代的《基督山伯爵》,創造了文學界的一個奇跡,它的文學性和藝術價值性為后人所傳頌所贊賞。大仲馬以其獨有的浪漫主義手法講整個故事的愛恨情仇表現的淋漓盡致,整體寫作方法和特點都有后人借鑒的地方。本文是筆者多年研究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現寫于本文,希望能對同行有所起到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大仲馬,韓滬麟.基督山伯爵[M].周克希,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128,292.
[2] 楊經建.復仇:西方文學的一種敘事模式與文化表述[J].外國文學研究,2010(04).
[3] 楊經建,彭在飲.復仇母題與中外敘事文學[J].外國文學評論,2011(04).
[4] 王立.中西復仇文學主題比較[J].外國文學研究,2010(03).
[5] 安·莫洛亞著,秦關根譯.大仲馬傳[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
[6] 王佐良等.《歐洲文化入門》[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7] 鄭克魯.基督山恩仇記( 第二版) .南京: 譯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