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文榮 季正鵬
石油化工產業稅收現狀分析及建議
◎文/莊文榮 季正鵬
石油化工產業作為天津濱海新區八大主導產業之一,在經濟稅收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本文通過對濱海新區大港地區石油化工產業分析,探尋影響稅收收入的主要因素,指出產業鏈延伸不完善、企業效益有待提升等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對其提出相關思考及建議。
石油化工;稅收;建議
天津市濱海新區近年來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14年完成總產值8760.15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工業增加值5524.16億元,同比增長16.9%,工業拉動經濟作用明顯。隨著 “油頭化身輕紡尾”這一產業鏈的逐步完善,石油化工產業作為新區八大主導產業之首的地位愈發突出,但產業結構不合理、原材料成本壓力大、管理模式問題等成為該行業的發展隱患。
(一)稅源分布較為集中,稅收貢獻度高
濱海新區目前有石油化工產業直接相關企業2707戶,其中濱海地稅三分局占1237戶,接近一半。本文以2010-2014年大港區石化行業收入 (地稅)為研究對象,對該行業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014年全年,1237戶企業稅收入庫7.16億元,以全局正常企業的9.32%的戶源完成了全年稅收收入的31.21%,稅收貢獻明顯。2014年上述1237戶企業中,稅收收入前25名稅收收入總和已占該產業總稅收收入的80.5%,其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占38.77%,稅收集中度較高。分稅種看,資源稅入庫2.63億元,占36.78%,營業稅入庫1.08億元,占15.13%,其余稅種分布較為均勻。
(二)經濟總量和稅收影響力持續擴大
隨著濱海新區石化產業布局,“兩港一園,港化一體”的產業格局的形成和發展,煉油、乙烯、鹽化工等現代石化產業體系相互支撐,加速發展,稅收貢獻增加,以大港地區為例,近五年石化產業占全局收入比重由快速增加向穩中有升發展。稅收收入總量由2010年的4.39億元增長為2013年的7.93億元,年均增長20%,2014年由于原油價格波動導致資源稅收入下降,引起2014年收入下降,全年為7.16億元。

圖1 2014年各稅種收入占比分布圖
(三)資源稅改革稅收貢獻增加
2011年以前,根據資源稅條例,大港油田原油24元/噸,天然氣9元/千立方米。根據財稅【2011】114號文:“為了便于征管,從2011年起對于開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氣、低豐度油氣資源及三次采油的路上油氣田企業,按照銷售收入和實際征收率繳納資源稅”,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資源稅實際征收率為4.32%。
若以原油價格4500元每噸為例,從量計征每噸應征資源稅24元,從價計征每噸應征資源稅4500×4.32%=194.4元。
若以天然氣價格1300元每千立方米為例,從量計征每千立方米應征資源稅9元,從價計征每千立方米應征資源稅 1300× 4.32%=56.16元。
稅制改革對稅收影響巨大。濱海地稅三分局2011年以后執行新政策,2011年資源稅入庫5061.43萬元,2012年稅制改革后資源稅入庫24620.18萬元,增幅明顯。依據財稅 【2014】73號文,從2014年12月1日開始,資源稅稅率調整為5.18%,將會對資源稅收入增加產生有利影響。
(四)資源稅增長受價格因素主導
2011年以來,大港地區原油產量維持在140萬噸以上較為穩定,天然氣產量在3億立方米左右波動較大,但原油對資源稅的貢獻達90%以上,有的月份甚至達到95%,資源稅的收入更多取決于原油的價格。
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探,從2013年底的4225元/噸下降到2014年底的 3071元/噸,資源稅收入從2013年的3.46億下降到2014年的2.63億。2015年4月國際原油價格已下降至1940元/噸,資源稅收入繼續逐漸減少。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國內市場龐大,開發潛力巨大,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指導方針下,石油化工行業機遇與危險并存。
(一)資源稅底數不夠明晰
以2013年油田公布的471.27萬噸原油、4.1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產能為例,考慮到天津市和河北省分成問題,天津市分成比例為原油40.44%,若不考慮其他資源稅免征情況,經計算的2013年資源稅收入應為:
(471.27×194.4+4.1×10× 56.16)×40.44%=37980.2(萬元)
即約3.80億元,2013年實際入庫為3.46億元,基本與其產能匹配,但尚有差距,資源稅底數尚待探明。
(二)石油化工產業鏈結構不夠完善
石化產業鏈涉及范圍廣,包括上游的油田、煉油廠到中游的化工廠及至下游的紡織、橡膠等高附加值產品廠商,目前總體情況為:上游項目多而強,下游項目少而弱,大企業對于該產業鏈上游占有絕對統治地位。

圖2 2010-2014年石油石化產業占全局收入比重圖

圖3 2011-2014年石油、天然氣產量(噸/千立方米)
中石油、天津石化這兩家大企業 2013年稅收收入 4.12億元,占該產業鏈稅收收入的50%以上,其中天津石化有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項目,每年可以為社會提供高質量成品油587萬噸、乙烯等化工基礎原料320萬噸、高端合成樹脂和化纖150萬噸、液化氣等其他產品75萬噸。這些產品基本都要運到南方進行銷售,但這些產品經過深加工后可以生產服裝、塑膠等產品,產生更大的附加值。石油化工產業鏈拉動效應最大可達到1∶125,但天津市僅為1∶3,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石油下游項目少、項目附加值低。
(三)稅收收入或將趨于穩定低速增長
首先經濟狀況影響稅收不是很大,房產稅和城鎮土地稅方面,這兩個稅種占石化產業稅收收入的17.12%,增長潛力有限;其次是稅收收入較大企業,營業稅或企業所得稅多不為本局管轄;第三是占石化產業稅收收入36.78%的資源稅,近年來油田產能趨于穩定,資源稅的收入將更多地取決于原油和天然氣的價格。2014年7月,國際天然氣期貨價格刷新了8個月新低,國際油價再次走跌,重回下跌通道,從未來情況看,原油需求難有大的增長,原油價格將在一定范圍內振蕩,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根本上制約了資源稅的增長;最后是經濟方面,國民經濟在“穩中求進”的政策指導下,預計增速會下滑,但會保持穩定增長,帶來市場需求穩定低速增長,加之節能減排政策的嚴格執行,原材料成本壓力仍較高,行業經濟將繼續快速平穩增長。
(四)節能減排政策嚴格執行雙刃劍效應凸顯
“十二五”期間,濱海新區堅持把節能降耗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落實,不少企業由于不達標退出了市場。
一方面,由于部分企業的退出,導致相應產品市場競爭力減少,給企業提供了市場競爭的機會,有助于企業通過技術革新、擴大生產規模等多種方式搶占國內已退出該產品生產廠商的市場份額,如濱海新區某一化工企業,2015年上半年企業染料銷量為5140噸,同比2014年同期1653噸增加了3487噸,增長比例為211%,其主要產品棉用染料毛利率由2014年的0.8%增長到2015年的4.6%,毛用染料毛利率由2014年的28%增長到2015年的38%。
另一方面,隨著相關企業數量的減少,市場原料供給減少,導致了供需失衡,造成了化工原料價格的上漲,從而推動了材料、產品的同步上漲。如上所述化工企業所購主要原材料H酸2015年為12萬元/噸,而2014年同期為3.5萬元/噸, 增長幅度為242.86%,對位酯2015年為2.8萬元/噸,而2014年同期為2.6萬元/噸,增長幅度為7.28%,以上兩種原材料采購金額同比增加2248萬元,采購量達到了總采購量的88%。
(五)中小型企業稅收中增收貢獻薄弱
2014年與 2012年相比,稅收收入總量增加2390.9萬元,其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和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增收2408.9萬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增收803.9萬元;千萬元稅收收入以上企業增加4378.4萬元,千萬元稅收收入以下企業減收1987.5萬元,其中必然有小微企業暫免增收營業稅的因素,但也顯示出中小型企業經濟狀況不甚良好,稅收貢獻能力較弱。
(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多年發展,石油化工行業一直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但是目前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產能增長過快、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隱患突出、高端產品比重仍然偏低等方面。行業發展模式需要繼續轉變,要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聯合重組、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安全生產、上下游產業融合力度,提高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石油化工行業產業鏈集約發展、低碳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科學完善石化產業鏈,涵養稅源廣度
要圍繞培育壯大石化產業鏈做文章,通過出臺新的扶植政策和招商引資工作,吸引更多龍頭企業進駐,協助他們與石化上中游企業快速對接快速產出,充實本地石油化工產業鏈下游高附加值產業規模,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產供銷一體化、內外貿一體化的產業格局。
完善石化產業鏈應遵循經濟規律,以安全環保優先、科學合理規劃、提高產業效益為原則,搞好石化產業布局,要嚴格環評、科學論證,做好項目選址,避免盲目違規亂上。
(三)創新征管方式,把握石化產業鏈稅收脈搏
一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所生產的原油和天然氣的產地分別是天津和河北省,產量的分配不透明、依據不明確,有待有關部門給予多方支持和幫助。
二是石化產業鏈除資源稅外,以增值稅收入為主,必然導致很多企業由國地稅共同管理。而地稅負責征管的附稅跟增值稅直接相關;地稅方面的管理模式,帶來很多大型企業分別由兩個地稅局管理的現狀,為使各方稅務部門對企業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稅務部門之間應完善數據共享模式、加強部門間信息交流,日常征管方面以產業鏈為引導,以實體經濟為抓手把握稅收動向。
(四)下發或取消部分審批權,推動石油產業健康、高效、多元化發展
簡政放權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繼續簡政放權,進一步取消或下放石化行業審批權限,將推動石油產業健康、高效、多元化發展。
在支持企業享受改革紅利的同時,政府職能部門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審批權的下放或取消賦予微觀市場主體參與能源建設積極性的同時,也埋下了投資沖動、產能過剩、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隱憂。因此政府要加強宏觀引導、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改革措施和建議約束機制,讓審批制度透明化、標準化、公開化。
責任編輯:傅延懌 田馬飛
F812
A
1006-1255-(2015)08-0057-04
莊文榮(1977—),天津市濱海新區第三地方稅務分局收入規劃核算科。郵編:300270
季正鵬(1990—),天津市濱海新區第三地方稅務分局收入規劃核算科。郵編:3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