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系統層次法將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劃分成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來進行研究,分析了評價指標的計算方式,并提出了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的對策和展望,以期對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的建立有所幫助。
關鍵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
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涵義和意義
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的涵義: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性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淡水資源提供動力,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也離不開淡水資源提供保障,為達到國家或區域內人口、資源、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區域間的公平用水,從而有效地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水資源的一種合理利用方式。[1]
當今社會中,淡水資源危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共識,并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早在1992年國際水與環境會議上發表的《柏林聲明》就指出:“淡水緊缺和使用不當,對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構成嚴重且不斷增長的威脅”[2]。認為只有創新對水資源的評價、管理和利用是其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所以,對其進行可持續性利用評價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構成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所涉內容面廣,所以本文采用系統層次法確定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是所謂的目標層;在目標層下面建立幾個更加具體的分目標,就是準則層;準則層下面建立的則是更為具體的指標,我們稱之為指標層。本文試圖在借鑒多個區域關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24項評價指標,指標體系結構圖如下:
(一)目標層
整個評價指標體系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目標層中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它綜合反映出了區域社會發展水平、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域水資源利用水平、生態環境發展水平和水資源管理水平之間協調發展的情況。是子系統所包含內容協調發展所能達到的目標。同時,目標層也反映了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社會和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一種存在狀態。
(二)準則層
根據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社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共確定了五個準則層:1.區域社會發展水平。水資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主要在于是否能夠滿足正常人們的社會用水,當人口增加時,對水的數量和質量必然會有所提升,同樣,人們在生活中也要合理規劃用水,使水資源的使用能夠得到優化配置;2.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水資源與經濟發展水平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用水量的增加,但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根據區域水資源的特點發展與之相應的產業機構,避免二者關系失調;3.區域水資源利用水平。在整個系統層次中,水資源永遠處于第一位。能否有效地利用區域的水資源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4.生態環境發展水平。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水資源的過度開采必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但生態環境的改善也必將提升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在使用水資源時要維護生態平衡才能保證它的可持續性;5.水資源管理水平。規范的水資源管理能夠更有效地提升水的使用效率,使水資源既能夠得到充分使用,又能夠得到有效保護,便于在將來水資源能夠可持續利用。
(三)指標層
由于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具有時空屬性,不同的背景下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指標的確定因區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文指標層列舉了24個反映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等子系統狀況的指標,這些指標在很多區域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以期對不同的區域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有所裨益。
(四)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計算方式
(四)評價指標計算方式
一是目標層和準則層指標的計算。用系統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后,通過加權求和的方法即可求得。
Q=∑IiWi
i
Ii ,Wi 是下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值與權重。
二是采用離差法[3]算單項指標 (指標層)
( 1)發展型指標(如人均GDP):
Tnb=[(Tn-T0)/(Tb - T0)]× 100%式中, Tnb為n年份或時間段的指標值,Tb為統計平均值, T0為最低值,如GDP的底值線 ,Tn為n年份實際測量或統計數值。
( 3)協調型指標(如水資源工程達標率):
Tnb=[(Tn-T0)/(Tb-T0) ]×100%式中, Tnb為n年份(或時間段)的指標值, Tb為統計平均值, T0為最低值即零值, Tn為n年份實際測量或統計數值。
三、結論
目前,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眾多,所以還沒有一種適用全國,標準式的評價指標體系大多是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的區域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借鑒了其他一些區域對此類研究的成果,并憑借自己對此類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理解,建立起一個較為相對較為典型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期對其它一些區域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馮國章.面向21世紀的陜西省水資源可持續之路探索.陜西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1999.
[2]鄒積軍,劉志文,張小芬等.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方法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17(1):37-40.
作者簡介:劉春生,男,(1984.07.21—),江蘇連云港,在職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工作:民用水井及大口徑農業水井的成井工藝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大口徑水井施工工藝及區域地下水水資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