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吳煌、冉華、姚秋蘭整理的第八屆兩岸四地“伙伴協作與學校改進”學術研討會綜述文章(全文刊載于《教育發展研究》2014年第20期)認為,伙伴協作(主要指大學與中小學之間的伙伴協作,即U—S協作)的終極目標是學校的改進,學校改進路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以系統變革為主。這是一種整體性、全局性的改進方式,是指伙伴協作的多方主體(大學、政府等)共同對薄弱中小學校進行全方位的“把脈問診”,立足學校實際,形成辦學核心價值理念并合作研制學校發展規劃,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管理變革、教師發展、家校合作等多方面共同推進學校改進。(2)以課堂改進為中心。以伙伴協作方式助力課堂教學改革,包括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等內容。(3)以教師發展為中心。教研組需實現三個變革轉型——從基層管理組織到教學研究組織的性質轉變,從在校工作生活的基層組織到研究變革、實施變革的實踐共同體的文化模式與運行機制轉變,組長與組員的角色轉變。(4)以文化建設為中心。全面研究每一所學校的發展特質,理解原有文化淵源,對學校進行全面的文化診斷,發揮伙伴協作的效力,通過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持續互動促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