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現梅

新西蘭奧克蘭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成立于2004年,有1 800名本地學生以及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名國際學生,是當地學術水平較好的公立學校(十級學校)。2014年8月,我受學校委派,帶隊到該校進行為期一周的交流學習,對新西蘭的高中教育有了一些切身體會。
以人為本,多樣課程培養興趣
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中國留學生部的匡主任接待了我們。據她介紹,新西蘭的小學教育是八年制(1至8年級),中學教育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其中初中兩年制(9至10年級)、高中三年制(11至13年級)。新西蘭沒有像中國地方教育局那樣的教育管理部門,全國的教育工作都由新西蘭教育部管理。教育部只負責制定教育大綱,提出課程設置的要求和建議,具體課程內容設計和編排全部由學校自主安排。因此,各校都會從學校特色、社會需求和升學需要出發,兼顧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去設計和開發課程,從而形成了新西蘭學校課程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局面。不同的學校開設的課程不盡相同,即便是相同的課程,教材也會不同。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要求9年級所有科目都必修,10年級開始有選修課,其中10年級有19門,11年級有25門,12、13年級各有42門。學校要求10、11年級學生在學校開設的選修課中選修3門,12年級選修5門,13年級沒有必修課,學生只需選修5門選修課。
為什么13年級沒有必修課而只有選修課呢?匡主任告訴我們,在新西蘭,中學的選修課與大學的專業招考要求是相通的。新西蘭中學的課程領域比較完備,涵蓋英語、外語、數學、科學、技術和應用、藝術、健康和體育教育、人類社會和環境等各方向,課程設計沒有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的區別。學生在高三(13年級),甚至高一(11年級)開始,完全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將來的升學方向選修課程。大學錄取時,會根據學生在高中階段的修讀成績(最多5門課)來評估入學,所以在13年級,只需選修5門選修課。在新西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出路選擇比較多元。如果你喜歡文科,就可以不選物理、化學;如果你理工科好,可以多選理工科課程;如果你希望將來在大學讀國際關系、傳媒、法律等方面的專業,在高中可選擇一些文科類課程;如果你大學想讀商科,在中學可以修讀一些商務會計方面的課程;如果你想畢業后就讀職業教育課程,拿個廚師、電工、美發師、機械師之類的職業資格證書也可以。這就決定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需多樣化且兼顧學生的興趣和將來的職業發展要求,因此,新西蘭各中學一般都會開設幾十門甚至上百門課程供學生選修,選修課成為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大學的基礎。
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的主體建筑都是兩層鋼架結構的房子,教室大小不一,許多教室都不大。在一個教室上課的學生大多有20人左右,也有不到10人的教室。我們主要觀摩了設計制圖課、紡織科技課、美術設計課,參觀了舞蹈室、圖書館。總體感覺他們的課程很豐富、實用,學生有充分的展示平臺,課堂上的學習成果也相當多。在匡主任的安排下,我聽了兩節美術課:一節是雕板印刷課,一節是“Vilin”樂器設計裝飾課。兩節課的共性是:沒有統一的課本,教材是老師根據自己的專長收集資料編的,很多是從網上下載打印出來的精美圖片,用可拆頁文件夾裝了厚厚一本。老師在課堂上講得極少,只給出目標任務和要求,全由學生自己動手做。學生基本上都是4、5人圍坐一桌,以小組團隊的形式參與到教學中。學生在小團隊中可以互相討論,相互教學,還可以隨時用手機或電腦上網查資料。在課堂上,老師好像不存在,學生確實有困難了才請教老師。不過,學生的作品可圈可點的還真不少。
沒有統一的教材,教什么,如何教,全部由學校自己決定,那么,教學質量如何評估呢?我們向匡主任提出了疑問。匡主任笑著說,在新西蘭,教育部只負責制定教育大綱、課程標準和要求,將每一個科目細分為許多技能和知識單元,清楚地說明為達到標準,學生需掌握哪些知識。各校的課程設置圍繞教學大綱設計,并將其打造成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以吸引優質生源入學,這為教師發揮主體性提供了極大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專長設計課程,決定教什么以及用什么來教,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設計課程,隨意給學生打分,因為學校也追求學術水平和升學率。在新西蘭,高中生一般從高一年級開始參加國家教育成績證書(NCEA)考試,即高中學歷考試。NCEA類似中國的高中會考,但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敗來決定學生的成績,而是通過內部和外部綜合的評判體系來評價學生的能力與強項。外部評估即所有的學生都要參加一個由新西蘭資格評審局(NZQA,新西蘭一個獨立的官方機構,根據新西蘭教育部公布的教學大綱出題并獨立組織考試和閱卷,有點像國內的考試院,但它不受學校干擾,非常有公信力)出題并批卷的全國期末統一考試;內部評估即學生要完成學校指定并評分的論文、考試、實驗等作業。對于內部評估,NZQA會委派獨立監督員檢查各校的批卷,以保證所有學校的評分符合全國標準。學生只有參加NCEA考試,達到大學入學最低學分要求(數學至少14個學分,英語寫作至少5個學分,閱讀至少5個學分,批準選修的三門選修課每門至少14個學分)才有資格升入大學學習,如此,選修課與升學掛鉤,既照顧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又不加重其學習負擔,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多元發展,豐富的活動塑造品格
在新西蘭短暫的日子里,我深刻地感受到當地學校非常重視藝術和體育教育,以及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塑造。在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所有的學生都穿校服上學,學校對校服的穿著還有具體規定,比如不同的校服配什么鞋,高年級穿什么樣的鞋,低年級穿什么樣的鞋等。我寄住的homestay女主人就說,孩子穿上校服就有約束力了,如果他在校外有什么不良行為,人們會根據校服來判斷他所在的學校,很快便將情況報告給學校。在新西蘭,孩子的很多優良品質都是在學校的活動中養成的。女主人家的孩子是學校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因為參加樂團得到了很多鍛煉,不知不覺形成了堅強、刻苦、守時、富有團隊意識等優良品質,還偶爾會“教育”家長。有一次商店的折扣很低,女主人一口氣買了很多打折的商品,她的孩子便“教育”她,商店打折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人,不能一個人占用太多。
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大家庭”觀念。因為學生都是選修走課,早上點完名后就各自到自己選修的教室上課,不像國內學校設有班級和班主任。為了彌補無班級管理的不足,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學校采用年級管理體方式,借用新西蘭本土毛利人的“大家庭”文化,用Whanau(毛利語,意思為“大家庭”)體系為學生營造集體氛圍。在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校園內,我們看到了六座顏色不一的建筑物,分別是黃、紅、藍、黑、綠和紫色,這就是學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的Whanau。學校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不同顏色的Whanau,既方便學校管理,又利于讓學生產生“我們是同一個顏色的人”的認同感,從而樹立“大家庭”觀念。每一個Whanau都有專管的老師和相對固定的學生,隨著相互接觸的時間增多,彼此就相互熟悉了。整個學年,學校還會通過Whanau之間各種有趣的競賽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品格。冬季有足球、籃球、羽毛球、曲棍球、旱冰曲棍球、水球運動;夏季有田徑、排球、三項全能、越野賽跑、網球、高爾夫等;全學年有乒乓球、攀巖、管弦樂隊、音樂組合、長笛合奏、傳統毛利舞蹈、橄欖球、合唱團、舞臺挑戰等。他們還有實踐服務及領導技能項目,如體育教練、餐廳服務員、圖書管理員、學校環保員、同學互助等。學生們在豐富的活動中學會交友、學會團結、學會堅強、學會互助、學會禮讓、學會包容,品格在活動中得到培養。
在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每天下午3點30分放學后,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學生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令人嘆服的是,當地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即便天氣很冷也喜歡打著赤腳,據了解,這是當地的文化傳統。新西蘭人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認為打赤腳可以鍛煉體能和毅力。據一位接待我們的老師說,奧克蘭文法學院至今還規定男生冬天穿短褲校服,這是他們保留的傳統特色,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毅力。一位中國留學生因受不了,托父母說情,卻沒有得到校方的通融,校方甚至態度堅決地對學生家長說受不了就退學,由此可見學校對學生品質鍛煉的重視。
在短短一周的時間里,新西蘭這個白云飄飄的美麗國度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豐富多樣的課程以及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值得我們深思。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