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根平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課程源自企業”的職業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企業對技術工人素質的要求也逐漸統一,基本可以概括為三點:“立足理論基礎部分,突出操作動手能力,重在素質的培養。”很多職業學校都在提倡專業課實行一體化教學,培養的學生要具有三種能力:理論知識要精、新且實用;技術熟練、操作規范、動手能力強;能在較短時間內勝任本工種崗位職責,有獨立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技術。因此,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對培養懂科技、有技能、高素質、能競爭的工業技能型人才有很大幫助,筆者針對專業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幾個主要環節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一、 教學項目的制訂要做到具體、詳細、針對性強
在嘗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學習任務以教學項目課題的形式出現,以便學生能自主參與到教學項目課題中,從整體構思、設計到加工、修整、試用、評定等所有學習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符合行為導向和創造導向的教學思想;學生在這樣的系統中學習,除了能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能培養包括獨立工作能力、決策和判斷能力在內的個人能力,以及包括協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強烈的責任心在內的社會能力。因此教學項目的制訂應根據本專業情況具體到專業所函蓋的學習內容,把各子項目都詳細羅列,同時又兼顧簡單、實用、有增長知識技能潛力的教學內容,以體現當前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基本目標。
二、教學準備應力求全面、合理、周到
一體化教學是把某個專業的理論與實踐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歸納成若干個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都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的,以理論夠用、技能過硬為過程和結果的參照,這樣能夠較好地體現“學以致用”和“因材施教”的原則,解決了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銜接之間存在的不適時的矛盾。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既要教理論知識,又要教操作技能,所以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必須要做到全面、合理、周到。
全面地了解整個一體化教學計劃,了解每個教學項目間的相互關系和所要達到的要求,正確地評價自我的教學特長與能力,揚長避短,以發揮最大的教學優勢。合理設置教學項目內容的難度,例如:機械專業車工課的教學中,參照勞動部門制定的中級工目標和考核大綱的要求,將車工工藝和車工生產實習兩者有機結合,設立教學項目,在每個教學項目下分設相關子項目,這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就能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再如: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可能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學生中有的好學,有的厭學,教師應提前制定分層教學計劃。在制定學期授課進度時還應仔細分析實施“一體化”計劃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儀器、設備、器材、工量具等問題。因此,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一體化教學計劃應盡量詳細到教學過程的每一步,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都要有周到的安排和要求。
三、教學實施要做到科學、有序、系統、扎實
一體化教學緊緊圍繞提高學生專業理論基礎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為目的,以能力教學為主線,重視了理論知識在操作技能中的應用和對操作技能的指導作用,突出了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力求做到科學、有序、系統、扎實。
教師應根據項目教學計劃中知識、技能的要求,科學地選用教材、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地組合,認真地備好教案。教案中要充分體現理論指導實踐的特點,突出重點,明確難點,要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設計,教案中要反映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過程,要詳盡到具體設備、儀器、器材的準備和書面作業及技能練習的要求,一切都要科學地安排妥當,這樣才能在具體施教時做到有條不紊。
有序主要是指有序地實施一體化教學計劃,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操作示范要有序進行,理論學習和實習操作要有序、有機地交匯融合;書面作業和操作作業要有序、合理地搭配;入門指導和巡回指導要有序、有針對性地進行;全體施教和個別施教要有序地安排,真正使整個一體化教學計劃有序地實施。
“一體化”在組織教學的形式和手段上給予了充分的保證,項目課題之間在內容上雖有其獨特性,但并不缺乏相互間的有機聯系。如何在一體化教學內涵上真正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上達到系統性,教師應該從每個子項目的教學開始抓緊、抓好,從計劃、備課、上課、對學生進行操作訓練、考核等各個環節都應注意保持一定的系統性。例如:在實施“車工理實一體化”教學時,安排相關的《機械制圖》《金屬切削原理》《公差與配合》等課題知識在教學項目課題中,通過對基本專業知識的了解,讓學生能讀懂圖紙、繪制零件圖,能懂得基本切削用量等概念,能知道加工零件對尺寸的理解并能加工到位,這樣對車工操作的學習就比較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生在邊學邊用的學習中充分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有效性。
在實施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求教師要具有系統性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功底外,還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工作態度:認真開展每個項目課題的教學;充實地分析教材、備好課;確切落實做好各種教學所需的教材和設備、元氣件及工量具的準備等;以求真務實的教學作風為學生服務,從批改學生作業、面批分析學生操作作品,到全過程的實時指導和糾正等;最后真實地對教與學進行考核和總結,對不足之處積極改進。
四、教學評價需“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教學課程的評價對一體化教學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控的作用。評價的過程不只是為了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是為了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評價也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狀況,并通過分析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體化教學在評價范圍的界限上與傳統教學評價不同,它不只限定于多個孤立設置的分學科科目,而是涉及科目之間的整合。與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它實現了從分割的知識、狹義的技能評價轉向對整合的能力素質的個人實績評價;從以學科價值為本的評價轉向以人格發展為本、對創造潛能具備積極導向的評價;從對簡單教學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轉向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
總之,以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為先導,在深入分析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就業崗位工作方向性發展的基礎上,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實施以能力為本位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盡可能有效地貼近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受企業歡迎的人才,才能更好地發揮職業學校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