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民杰
信息技術是指在信息的獲取、整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和方法。現代信息技術是以電子技術,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通信技術為支柱,以信息技術應用為目的的科學技術群,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新、最尖端的信息技術革命。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和物質保障。信息技術在中職教育中的主要核心是“應用”,即將目前成熟的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開發、整合和共享優質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增大信息量,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有效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對于如何在中職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在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結合中職學校特點開發系統軟件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很多中職學校都建設起了校園網絡系統,但是對于校園網絡的利用還很少,比如教師備課、制作課件時上網查閱資料,學生觀看《新聞聯播》等,致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建設起來的校園網絡系統,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其信息化教學的功能和作用。為什么優質的教育資源不能被學校和教師充分利用呢?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適合中職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的軟件,中職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已迫在眉睫。具體地說,為了滿足中職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的需要,要逐步開發出以下幾種系統軟件。
1.教學管理軟件
中職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與普通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數的普通高中過分要求學生的成績和分數,管理過于程式化,而中職學校,即便是以升學為目的的中職學校,實踐操作也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中職學校教學管理軟件的開發,要充分依據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適應中職學校快速發展的教學管理新模式,應將基礎知識教學、實驗實習操作教學、社會實踐、學生操行評定等內容融入其中,要讓教學管理軟件呈現出開放性、靈活性、可擴充性。
2.教學應用軟件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能用來制作課件的系統軟件十分有限,只有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大多數教師都會使用的就是PowerPoint,很少教師會使用Authorware,而且教師們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出來的課件,大多數變成了“電子教科書”,這是在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維護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沒有以一種創新的思維去組織課件的開發。教師們缺少實用且易操作的課件制作軟件、課堂活動軟件、測試考試軟件等。另外,學生自主學習所使用的網絡平臺和學習型軟件也很缺乏。
3.教育資源共享軟件
教育資源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所必需的教學課件、教案、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以及試題庫等。很多網站中都有這些教師們急需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很多教學經驗豐富、對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的教師制作出了一些頗有水平的課件,然而這些教育資源卻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實現共享,造成了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教育資源共享軟件的開發就是解決教師積極參與信息化教育,共同享用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學成果,將廣大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又能快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據調查,一名對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的教師編寫一個學時的課件,至少需要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大多數不熟悉計算機的教師則至少要花費8至10個小時,而且大多數教師編寫的課件質量并不高,缺乏創新。因此,有計劃地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進行課件制作并將其課件資源共享,既可以節約教師們的時間,又能提高課件的質量。
二、更新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信息資源
1.利用信息技術虛擬實踐操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很多中職學校,除開設有文科類專業外還開設有理工科專業。這些學校由于缺少實習基地,教學、實踐操作活動都在教室里進行,實踐操作過程全憑教師描述。到頭來,學生學到的還只是空洞的書本理論知識,對實踐操作一無所知。針對職業教育專業的特點,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實現虛擬實踐操作,將信息技術中的虛擬仿真技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是信息技術應用在職業教育中的特色體現,也將實現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實驗設施不足的情況下,用虛擬實踐操作,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在前期實驗課操作的要求,使學生在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去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多媒體教學與遠程教育,更新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育資源。多媒體教學及遠程教育介入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和遠程教育資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信息化辦公平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效率。網絡信息化辦公平臺,是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中的具體體現。辦公平臺把教職工管理、教務管理、學生管理、招生就業管理(包括招生信息、畢業生信息、社會就業信息、工學交替信息等)、后勤管理、教師備課、學生學業測試、學生評價等工作都程序化、數據化,大大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的效率。如“學生學業測試系統”解決了教師擬題、打印試卷、批改試卷等問題。“測試系統”中儲存有各學科的試題,題量大,題型齊全。需要測試時,教師可根據授課進度選擇不同單元的試題,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試題的難易程度。打開電腦,可讓學生隨時上機進行測試,試題隨機生成,不會生成一模一樣的試卷。答題完畢,將試卷提交,成績立即出現在屏幕上。再如“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不僅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提供詳盡的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工作,而且還有利于學校對教師教學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分析,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4.建設網站,提高學校知名度和就業率。學??梢酝ㄟ^自己建立的網站,把自己的辦學優勢,教育成果向社會宣傳,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學校,吸引更多的學生來校就讀,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校招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5.創建網絡學習平臺,教會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通過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教育,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查閱資料、預習新課、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等。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視野,提高閱讀和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教學外,還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強調動手實踐。很多學生學會了網頁制作、收發電子郵件、網絡視頻制作、建立個人網站等。
三、信息技術應用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在中職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實際應用中還應注意一些問題。
1.要提高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對象是教師,教師應具備最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包括計算機的使用能力、網絡的使用能力、網絡環境下資源的檢索、下載與上傳、技術和信息資源與課程的整合能力、PowerPoint課件制作能力等。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要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質
所謂信息技術素質,是指收集、獲取、分析、處理和呈現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在中職教育中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使他們能主動獲取信息,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去查詢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學會多媒體的應用;能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成果,并傳遞給他人;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工具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3.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的評估體系
中職學校應系統地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并且建立一套相匹配且較完備的督導機制,有意識、有目的地把信息技術貫穿并融匯到各學科的教學與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覺運用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去處理各種問題,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應用素質。
4.警惕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
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許多中職學校充分利用計算機和校園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如開展制作網頁比賽、電腦作文比賽、創建心理網站、實行網上考試、網上輔導答疑、利用E-mail布置作業和上交作業等;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否認和忽視信息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網絡中,除了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外,還充斥著許多不良信息。此外,“人機對話”還造成了學生對計算機的過于迷戀,甚至沉溺于網上聊天、網上交友、網絡游戲等虛擬的網絡世界,增加了學生自我封閉和離群獨居的幾率,這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個性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挑戰。如何引導學生抗拒不良網站與信息的誘惑,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上清除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中職學校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