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忠
《中職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指出,德育課應注重實踐環節,轉變教學方式,給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實踐中學習。探究式教學法是在教師引導下,為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通過個人、小組等活動方式,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一種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傳統教學的不足,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在德育課中,由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親自參與、合作探究中感受探究之樂,享受德育課的樂趣,使學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行,從而提高德育課教學實效。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這是因為沒有問題就很難有強烈的求知欲;沒有問題就很難活躍思維。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在講授《在實踐中尋求真知》時,對“為什么實踐是認識的動力”這個問題,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搜集有關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的資料。學生在搜集資料、討論、分析的基礎上,主動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對于“為什么不斷有新計算工具出現”這個問題,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分析出計算工具不斷發展的原因在于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即實踐的需要。對于“新計算工具的出現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新計算工具在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推動人類發展發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教師結合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探究
開展探究活動有助于改變學生被動參與的心態,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實效。中職德育課開展活動的方法有很多,如角色扮演法、辯論法、模擬法等。例如,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掌握求職的基本方法”時,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應聘面試活動,并設計一些應聘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到面試應注意的問題,逐步掌握求職的技巧。再如,教學《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勞動資格證書制度”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學歷證書與勞動資格證書哪個更重要”這個主題進行辯論,正反兩方各執一詞,使問題越辯越明,最后達成共識。通過辯論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總結出科學的觀點,促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三、注重實踐引導學生探究
中職德育課應注重實踐,讓學生置身于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積極的情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中職德育課中開展實踐的方法有很多,如調查訪問、志愿者服務、實地考察等。調查法是深入實際了解事物以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第一手資料,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法律基礎知識》中的“產品質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常見的產品包裝是否符合國家規范”。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國家相關的要求,然后在大型超市、農貿市場進行調查,最后寫出調查報告,整個調查過程是學生合作中完成的,包括調查任務的確定、調查對象的選擇、調查計劃的制訂、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四、小組合作引導學生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方法有很多,如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討論法是讓學生就某個問題展開討論,相互啟發。如講授《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中的“主權國家”時,有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美國要繞開聯合國,直接攻打主權國家伊拉克?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有的小組得出的結論是美國想得到伊拉克的石油;有的組說是伊拉克國力不及美國,所以美國才敢出兵等。對于學生的不同意見,教師應給予恰當評價,在綜合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總結這個問題。任務驅動法是圍繞共同的任務中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互動協作。
總之,中職德育課應結合自身特點,引入探究式教學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引領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創新,這對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