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關鍵詞】 教師;職業倦怠;危害;社會地位;適應
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24—01
所謂職業倦怠是指人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缺乏興趣,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煩,產生一種身心俱疲的心理狀態,導致自身潛能難以充分發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這種狀態就是職業倦怠。教師職業是公認的高壓力職業,過重的工作壓力極容易對教師的工作質量和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其中一個最為直接的后果就是產生職業倦怠情緒,這種情緒一旦產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極為不利的。
一、教師職業倦怠現狀及危害
“職業倦怠”正在悄悄地侵襲和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一份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教師群體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80%以上的教師都有輕微的工作倦怠。這個調查不一定精確,但至少表明了一種令人憂慮的趨勢。據分析,教師的職業倦怠通常表現為:精神疲憊,體力明顯透支,對工作失去興趣,缺乏工作熱情和創新力;無成就感,感覺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績不大,對事業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情緒上常常表現為焦躁不安、緊張、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責,甚至以一種冷漠疏遠的感情對待人和事。
職業倦怠情緒一旦產生,人對待工作的態度、行為都會發生很大化,對工作會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稱譽與現實的反差、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的背離、片面追求分數與升學率的陰影、對教師職業要求的巨大壓力等,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對待自身工作的態度。因此,要通過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想盡一切辦法消除這種工作上的倦怠情緒。
二、避免教師職業倦怠情緒產生的策略
1. 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從事高地位職業的人容易受到人們的羨慕、尊敬和優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優越,無疑他們也熱愛自己的職業。因此,要想使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并立志獻身于該事業,必須通過國家政策的傾斜和輿論的宣傳等手段,促使全社會形成尊重教師、支持教師的意識傾向與心理氛圍,廣泛樹立起“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觀念,切實做到教師職業無論在城市或農村都處于比較優越的地位。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光榮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積極的情緒從事教育工作。
2. 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學校領導要為教師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寬松、舒適的工作環境。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會使教師心情舒暢,會有效地預防和治療一些心理疾病。學校領導要科學地安排好教師的工作,適當控制教師的工作量,幫助教師解決好勞逸結合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減少不必要的活動,減少管理層次,這些都是學校領導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要盡可能地組織教師參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幫助教師松弛情緒,煥發精神,解除苦悶,增加生活的樂趣,使其身心更加健康。
3. 要增強教師的適應能力。作為教師自身,要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須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調節,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應該盡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釋放情緒,學會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勵、自我解脫。還要學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都能得到別人的贊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總是想通過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關人員表達出來,否則就覺得不舒服。所以教師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不斷完善自己的修養,妥善處人處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也要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如書法、繪畫、寫作、旅游、文娛活動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多彩,也使各種活動互為調劑,避免過于緊張。
總之,教師的職業倦怠心理對個人、對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情緒,始終保持對學生的熱情與愛心,對教師是一個挑戰。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和教育學生,要認真對待,努力克服職業倦怠。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