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琴
【關鍵詞】 教師;專業成長;專業閱讀;
反思;教學研究;教學日記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7—0025—01
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執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有必要對教師素質提高的各種途徑進行研究探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專業閱讀——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奠基
時下的教育中,教師們疲于繁瑣的教育教學事務,有心讀書的教師在逐步減少,有閱讀計劃的教師更在減少。即使是讀書,也僅僅是讀考試之書,讀教參之書,讀應景之書,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國思想家張潮曾經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教師的閱讀,要讀出教育的知識,讀出教育的思想,讀出人生的感悟,讀出教師的個性,讀出為人師表的真諦。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傳承著學習和創造的快樂。酷愛讀書的教師,能使自己的內心變得開放、鮮活、細膩和溫柔,使自己具有不斷增長的內在需求,從而克服對于教學的倦怠感,使教學永遠充滿活力和內在的感染力。
二、反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認真的自我審視和分析的過程。通過反思,教師的自我覺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獲得不斷發展。因此,反思是教師專業化能力與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要促進教師教育反思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反思意識,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來認識和看待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總結經驗,分析得失;其次,應掌握正確、有效的反思方法與途徑;最后,需將教育實踐的反思與理論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以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歸納出規律。
反思的類型可以分為行動前、行動中、行動后的反思三種類型。行動前、行動中以及行動后的反思,對教師的自我發展有著不同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行動后的反思,不僅能協助教師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差異,同時也能增進教師行動前的反思動機以及行動中反思的敏銳。行動中的反思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要的能力基礎,行動前的反思可以充實教師自我發展的準備狀態,行動后的反思則是避免教師自以為是、心態封閉與行動僵化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應該特別致力養成與繼續發展的知能。
三、教學研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科研“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在基層小學中已逐步凸顯出來。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其中,“科學的理論”主要指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本身就是對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方法”這一要素才可以說“難”。作為一線教師,他們的研究不必像專家那樣“創新”或“填補空白”,而應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目的,把研究和工作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教師會研究,也經常“研究”,而且他們的研究比專家更加便利。因為,他們天天置身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擁有專家難以擁有的活生生的課堂、學生和家長,擁有評價與反饋的多種渠道。一些教育大家之所以是“大家”,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始終不離開教學第一線。一些名校之所以有“名”,也是因為重視一線教師搞研究。因此,一線教師最應該、最能夠、也最容易把教育科研搞好。其中,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學研究,就是一種貼近教師生活的有效科研方式。課例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架起了教育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的橋梁,它的實質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一種思考,它是提升教師專業判斷和教學實踐智慧的過程。
四、教學日記——留下教師成長的足跡
撰寫教學日記是教師教育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這點點滴滴的字里行間,把平時對自己教育教學實踐的認識與感受,或者行動研究過程中反思的心路、結果和心得,用文本的形式予以記錄和表達,是促進教育反思水平提高的積極有效的手段。這些樸素真實的文字,不僅使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更清晰化、條理化,而且有益于通過經驗積累形成對教育本質的比較系統的認識。教學日記的內涵十分豐富,從教學的反思性視角來看,教師的學習、教學與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便是在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也蘊涵著新的方向、新的特征和新的細節,教學日記就是要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學實踐的水平。教學日記的內容有記成功做法、記失敗之處、記學生見解、記學生事件、記學習心得和記名言警句等。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