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
【關鍵詞】 音樂特長生;培養;方法;認識;
選拔;興趣;音樂情感;音樂
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7—0061—01
新課標的頒布實施,使素質教育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充分開發和激活人體自身的各種潛能,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同時發展個性特長。而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音樂特長生,為學生提供了施展個性發展的平臺,著眼于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音樂特長生的培養要走內涵發展之路。下面是筆者近幾年來在培養音樂特長生方面的幾點認識。
一、從學生愛好及興趣出發選拔音樂特長生
根據我從事音樂教學的經驗以及與音樂特長生的交流發現,并不是每個學習音樂專長的人自身就熱愛音樂或者說熱愛音樂專長,很多學生學習它完全是家長的旨意,而學生自身缺乏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對于任何功課的教學來說,教師都是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的。我國音樂教育界正是總結了以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情感、自我表現能力的培養才提出音樂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這一新興觀念不僅適應于學?;A音樂教育,也應該是我們進行社會音樂培訓和家庭音樂教育的宗旨。因此,教師要提倡人本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當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到最強的時候便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選拔有專長及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音樂品質
1. 對特長生良好心理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首先,要對學生的意志和性格進行沉著和自制力的培養,這要求演唱者平時要多注意接觸與聲樂活動有關的事物,通過鍛煉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來克服情緒的干擾;加強藝術修養,培養從事藝術事業的情操,增強聲樂學習的動力。聲樂作品的演唱既有欣賞因素又有再創造因素,所以每次演唱必須賦予歌曲以生命,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達歌曲內容,對歌曲進行再創造,這樣演唱起來可把自己的成敗置之度外,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藝術處理和美好的發聲上。其次,平時需注意歌唱欲望的培養。一個人在演唱前,需要注意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發聲器官等方面是否已準備好;要自我激發歌唱欲望并對歌唱情緒進行培養。最后,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演唱心理障礙時,應針對具體對象施以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增強演唱的信心和樂趣,以減少緊張感。
2. 提高聲樂演唱技術素質。演唱質量的好壞不僅僅由教師的教授水平高低來決定,更主要的是由演唱者自身心理素質、生理機制相互協調配合的程度來決定的。因此, 中學聲樂特長生初學聲樂演唱時必須不斷地學習聲樂演唱技術,努力掌握科學地呼吸和發聲方法。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學生只有掌握了較為熟練的歌唱技巧,才能在演唱時充滿信心,有了信心,才能鎮定自若地發揮。
3.培養開朗樂觀的性格和良好的表演欲望。作為一個演唱者,應該努力做到性情開朗,性格活潑,善于交際。因為具有這種個性的表演者,不太容易產生“怯場”心理,就算有也較容易消除。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演唱成功的前提,培養良好的演唱心理素質是歌唱者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養成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者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每一個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用聲”,更要教會他們如何“用情”。
三、構建系統化課型,使學生技能得到持續化的階梯式發展
1. 制訂完整的教學計劃,明確學習內容;
2. 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突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3. 針對學生愛好,組織成立音樂社團;
4. 讓學生加強交流學習,激發信心;
5. 參加比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增強歸屬感。
總之,培養一名合格的音樂特長生,先要從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入手,通過構建系統化課型,使學生技能得到持續化階梯式發展,從而達到提升音樂特長生的綜合素養和音樂品質的目的,最終實現音樂特長生的培養目標。
編輯:王金梅